从个体理性和系统理性,看价格接受者
个体理性和系统理性
个体理性可定义为具体某个人是理性人。个体理性表现在个人短期和长期利益最大化。
系统理性可定义为系统是一个理性的系统,即便是少数个体是非理性的,系统也会保持理性。系统理性表现在系统短期或者长期利益最大化。比如,完全竞争市场就是一个系统理性的系统,因为,完全竞争市场会达到竞争均衡时,使得生产商品的平均成本最低,系统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
这里,重点介绍系统理性。
即便是少数厂商不是利益最大化者,他们也不会对系统理性造成破坏,因为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竞争均衡状态下,非理性的企业会被系统自动剔除:比如,经济利润为0的企业,如果还使劲低价迈出、高价买进,这样的企业就会倒闭.
完全竞争市场下,实现长期竞争均衡时,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这是系统理性的结果。 因为,完全竞争市场下,实现长期竞争均衡时,不接受现有的价格的企业将自动倒闭。因为长期竞争均衡时,企业不能高价出售,只能低价出售,而低价出售的企业就会入不敷出、从而倒闭。从而长期来看,企业都是价格的接受者(非价格接受者早就被系统淘汰)。可以看出,长期竞争均衡时,生产者接受现有的价格,是系统理性的结果!
完全竞争市场下,而没有实现长期竞争均衡时,那些经济利润大于0的企业接受了现有的价格,是个别企业最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是个体理性的结果!此时,我们不能保证所有的企业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当然,我们假设所有的企业都是完全理性的,以上分析就没有意义。问题是,即便是我们假设每个企业都是理性的,我们也不能抹煞系统理性和个体理性的区别!
如果把“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定义为系统理性的一种结果,那么,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就不一定是价格接受者。当然,如果把“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定义为系统理性和个体理性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企业就是价格的接受者。
但是,我们面临的客观世界,却是个别理性不一定成立,但系统理性却仍然成立的世界。这需要我们严格区分个别理性的结果和系统理性的结果。
完全竞争市场下,没有实现长期竞争均衡时,经济利润大于0的企业接受现有的价格,是个体理性和结果,但是,完全竞争市场下,实现长期竞争均衡时,企业接受现有的价格,则是系统理性的结果。两者的根源根本不一样,怎么能够把两种情况混为一谈,统称为“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2 18:46:1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