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副教授坠楼身亡发人深省
●他为何递交辞职报告后走上不归路?
●同行呼吁社会关注青年教师自杀问题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雯洁
中大法学院副教授谷老师于4月1日坠楼身亡。据悉,事发当天,谷曾去院办递交辞职报告,但家属表示其此前并无自杀征兆。昨日,谷老师家属与中大校方就善后问题进行了商谈,但暂未谈妥。同时,中大法学院有教师表示,希望校方尽快公开调查结果。
谷老师为何走上不归路?原因尚不能求证,但此事引发的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境遇的讨论已经展开,同行呼吁社会关注青年教师自杀问题。
死因成谜
4月1日上午11时许,番禺雅居乐花园小区内,一中年男子坠楼身亡。经确认,死者为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谷老师。4月2日,广州警方向媒体通报称,排除他杀可能。
资料显示,谷老师为中大法学院副教授,其研究方向为环境法。他系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毕业,曾在法国访问,学术著述颇丰。
据了解,谷老师死前并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其弟弟表示,此前未见哥哥有自杀征兆,难以相信他会出这样的事情。“他走的前个晚上给我来电话,说准备辞职不干了。我非常意外和吃惊,急忙劝他不要冲动,并与他约定第二天晚上一起吃饭商谈。”谷老师的同事兼生前好友、同为中大法学院教师的马老师透露,谷老师当时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并主动提出地点定在中大康乐餐厅,还要自己带酒。“我们还在电话中开玩笑,他看起来心情不错。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我们的最后诀别”。
另据知情人士消息,4月1日上午9时许,谷老师曾到中大法学院院办递交辞职报告,并与院领导进行谈话。随后,其直接打车回到番禺家中,于11时许纵身一跃,以极端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昨日,谷老师家属与中大校方就善后问题进行了商谈,但双方暂未谈妥。同时,家属提出,希望中大法学院向谷老师家属公开其辞职报告以及当天谈话详情。几位法学院的老师也认为,学校应当通过正式渠道将此事通报学院全体教职工。“现在不光你们,我们这些职工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事已至此,学院无论出于什么考量,都应当站出来给大家一个交代。并深刻总结这一惨痛的教训,避免再有类似悲剧发生”。
同病相怜
今年年初,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课题组组织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高校教师认为自身心理压力大,课题组认为高校教师的心理保健问题亟待重视。
谷老师的自杀,也引发了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处境的讨论。微博认证信息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国际法讲师的网友@修文辉称,青年教师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教学和科研压力大,职称晋升困难,工资偏低,买房难,谈恋爱结婚难,是最近几年频频发生青年教师自杀的主要原因。他呼吁大家一起关注青年教师的自杀问题。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朱崇科说,“很多人以为高校教师的工作很轻松,其实只是表面现象,一切还要等到解决职称问题。”他表示,“高校教师只是被捧得很高,实际上大家都忽视了师者的困境,尤其青年教师在大学内部是真正的弱势群体。”自古医者不自医,中国大学有政治教育,但基本缺乏真正的心理辅导和精神纾解配套。“一些老师工作上遇到很大压力,如果不够有韧性,自己纾解不够,可能一念之间就没了”。
谷老师的师弟、武汉大学法学院80后法理专业副教授廖奕认为,这或许不是职业问题,而是社会现实造成的。“谷师兄是一个很干净、很纯粹,最没有社会习气的人,”但社会的现实如此,生活、工作上的压力可能会影响人的心情和心理,让人产生孤立无援甚至是绝望的情感。“光书教得好不行,各种压力扑面而来,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
而另一位中国政法大学刑诉专业女教师也向记者透露了工作的苦恼。该教师人大博士毕业,教龄十年。她透露现在高校青年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一是投入大量心血去搞科研项目,“文科的调研、阅读多是个体行为,没有集体归属感,容易产生困惑”。二是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她透露,从教十年来,她的收入逐渐落后于同班从事其他工作的同学,生活压力不小。“女老师压力大,还可以靠经营好家庭去寻找到幸福感,收入方面也可以适当依靠丈夫。但男老师如果收入比老婆低,对家庭也是不稳定因素,除工作外,还会带来很多生活上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