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口飙升”背后的玄机
2013年1—2月浙江出口增长26.8%,特别是2月同比增长61.9%,不仅偏离了外贸增长的潜在趋势,且背离了同期出口交货值、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且由于闰年因素今年2月还少一天,出口的异常增长更难以理解。
年初的出口数据很可能存在高估。有三个理由。一是货物贸易实际增长明显偏低。1—2月浙江检验检疫局出境货物货值仅增长14%,低于同期出口金额增速12.8个百分点。二是中外海关统计数据有较大差异。如我省对美国出口增长强劲反弹23%,但美国统计的总进口仍处于零增长水平,这与历史规律相悖。三是出口大幅反弹与全球弱势复苏基本面有一定差异。从PMI指数看,除美国外,欧元区、日本依然疲弱,韩国、台湾出口仅分别增长-1.2%和4.9%,我们出口的“一枝独秀”有悖常理。
出口的异常增长很可能来自保税区虚假贸易的激励。一方面,企业可能存在虚构贸易获得出口退税的激励。去年下半年国家出台了扩大出口退税货物范围的扶持政策,我们猜测可能存在不少企业利用保税区获取退税返还的假贸易情况。一个证据是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增长201%,我省企业经宁波—舟山特殊口岸出口增长35.6%,占全省出口总值的59.4%,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资金存在通过跨境贸易实现套利的动力。由于海外流动性依然宽松以及国内和离岸市场人民币价差存在,而跨境资金流动存在诸多限制,部分企业可能选择高报出口数据,将外汇资金合法输入境内,这种效应与我省近年获得的舟山、宁波、义乌等海关监管宽松政策相互叠加,加大了出口数据波动的区间。如义乌出口增长5.3倍,而工业等其他主要指标表现平平,表明出口数据并非完全是实际贸易活动的体现。
尽管有短期因素的干扰,我省外贸环境可能正在改善。预计我省外贸复苏趋势已经确立。一是全球经济弱势复苏。在QE3推动下,美国经济近期呈现较强复苏势头,2月制造业PMI升至2011年6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欧洲虽然面临意大利政坛动荡带来的扰动,但其经济缓慢向好大势并未受到太多影响;韩国、台湾、印度、巴西等主要新兴经济体实际GDP也出现复苏迹象;2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50.8%,连续3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二是相近经济体贸易活动加快。1—2月越南纺织品出口激增38.4%,巴基斯坦棉花出口有所改善,与我省纺织服装出口回暖趋势相符,刚性需求转好反映全球贸易条件正步入良性轨道。三是我省主要港口货物运输加快。近期我省港口码头呈现繁忙景象,前2月宁波—舟山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8.7%,尽管远低于同期出口金额增速,但却延续了外贸货物运输量回升趋势。
我们对今年的浙江外贸维持谨慎乐观态度,预计全年增速在12%左右,20%以上几乎不可能,二季度以后将回归中枢区间。
原文参考http://james08014.blo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