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893 1
2013-04-09
量化宽松政策在博鳌论坛引发关注

  日本货币新政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



  “货币政策反思”分论坛上,春华资本董事长胡祖六(左)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动作一致,聆听嘉宾发言。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茂 摄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杜颖

  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否对投资和消费产生真正有效的拉动?日本正举力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在博鳌论坛“货币政策反思”分论坛上掀起波澜,引发观点交锋。嘉宾认为,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已影响到中国经济,而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基本处于中性状态。

  量化宽松是日本央行别无选择之举

  “日本长期陷入通缩,要摆脱困境,需要ZF和银行通力合作。”大和总研理事长、日本银行前副总裁武藤敏郎谈了他对日本此次政策出台的理论预期,认为下大决心出台量化宽松政策,是因为日本央行已经没有其他选择。武藤敏说,日本银行不是为了美国和欧洲而采取行动,而是为了日本自己的经济而采取的行动。每个国家都会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好转而采取措施。

  针对日本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难问题,武藤敏称日本现在国债余额已占GDP的140%,日银到目前为止仍一直在购买国债,出现浮亏就容易引起金融系统的不安。日银拥有的国债迟早要再还回市场。如果不能一次抛出,至少可以通过资产置换逐渐降低日银拥有的国债比例,需要花多长时间退出对日本银行来说还是一个课题。

  日本货币政策已影响中国

  “美国、欧盟、日本作为大的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应该有责任感。不光考虑自己如何走出通缩,还要考虑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行长李若谷认为,日本现在的量化宽松政策已经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了,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比如石油、铁矿石等。“从中国经济过去这几年的增长情况可以反观,如果今后日本实行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中国近邻,也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将不容忽视。”

  李若谷认为,量化宽松政策不一定能使日本摆脱通缩,日本竞争力的下降不是因为货币的缘故,是因为国内产业政策、工业政策等原因造成的,应该在这些问题上进行改革,而不应仅用货币政策来推低日元来恢复竞争力。“正确找到竞争力下降的原因,对症下药才是解决之道,否则只能称作饮鸩止渴。”

  中国货币政策仍属中性

  在回答有关中国货币政策目前是否有超量发行导致通货膨胀的疑问时,李若谷说他眼中的中国货币政策并不是很宽松,“外间的看法和理解我并不认同,中国的货币政策基本上处于中性。”

  李若谷认为,现在有些舆论认为中国M2(货币供应量指标之一)占GDP的比率过高,“我觉得应该看到另外一个方面,中国的资本市场、保险市场以及其他金融市场的规模比美国和欧洲要小得多,中国大量的资金存在银行,因此M2与GDP比值比其他国家更大,中国的经济问题不能简单地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观念去套用,中国M2的量稍大并不是急迫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经济当前更大的问题应是如何减少ZF的审批、削减不必要的管理,让市场发挥更大的配置作用,让企业发挥更大的活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4-9 18:10:05
扯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