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月人民币贷款及社会融资规模双双高增长,新增贷款破万亿,社会融资规模则平单月新高。就在市场担忧中国经济复苏步伐能否延续之时,上述数据显示当前融资需求依旧旺盛,经济活力仍在。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3月金融数据略显偏热,但由于目前经济回升势头仍不稳固,货币政策明显收紧的时机未到,近期货币政策基调料续稳,主要目标仍为维持资金面适度合理宽裕。
“比预期都要高,贷款规模比较大,年初以来市场情绪是比较反复的,从比较乐观到比较悲观,现在悲观的似乎又有些过了头,摇摆的太大了,经济可能并没有大家预期的那么差。”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称。
中国人民银行周四公布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5.7%,高于路透调查中值14.6%;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亦高于路透调查中值8,500亿元。
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李志强表示,和之前一些偏冷的经济数据来看,3月过万亿的信贷数据不算低,社会融资规模也不小。对经济来说,可以说有远虑但无近忧,对近期的预期会稍微乐观一点。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应该都是处于一个回升的大趋势之中,二季度一些指标回升甚至可能会超出预期。
央行数据并显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6.1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2.27万亿元;其中3月社会融资规模为2.54万亿元,与今年1月创下的历史单月新高持平,比上年同期则增加6,739亿元。

**融资需求旺盛**3月融资规模的高增长,一方面是资金面持续充裕,货币环境宽松所致;而另一方面,需求旺盛亦是重要因素。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就指出,现在货币供应量还是比较充足的,从3月和一季度的数字来看,供应量都比较大,实体经济融资比较活跃,“我觉得可以用供需充足、需求活跃来形容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则表示,季末新增贷款常规都会大幅增加,当然需求也是有的,一方面有住房按揭贷款,还有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需求。“外币贷款的增加也比较多,跟人民币升值预期强有一定关系,把负债做成外币,可以套利,以往升值预期强的时候也是如此。”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金融市场分析师李刘阳认为,一季度的社会融资中,信托贷款占比提高了8.8个百分点,是上升比重最大的,可能很多都流向了基建等政府支持项目。官方PMI在一季度反弹幅度并不大,且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一直维持在负值,说明制造业需求仍然不足。所以政府投资可能仍然会在未来的保增长中扮演比较关键的角色。据路透测算,3月中长期贷款在人民币新增贷款中占比约40%,较2月的近七成明显回落。他并指出,在政府扩大投资的同时,信用风险是需要关注的。惠誉调降中国本币信用评级,本身就是对政府融资过多过快的一种忧虑。因忧虑中国信贷高速膨胀及影子银行扩张将损害金融稳定,评级机构惠誉周二将中国的长期本币信用评级从AA-调降至A+。李刘阳表示,今后的政策要点是如何将政府投资和提升经济增长质量配合起来。中国经济增长是投资驱动的,从过去的经验看,信贷和经济增长高度相关,所以一季度的信贷和融资高增长应该能反映在后续的经济增速上。**人民币升值再引热钱关注**央行数据并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近1,300亿美元,为2011年二季度以来单季增量新高。海外资金流入中国的势头再现升温迹象。招商银行刘东亮指出,与外汇储备增加相伴,外汇占款的增速也较高,可能主要是受到去年底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为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美元又对其他货币升值,这导致人民币的绝对升值幅度比较大。所以这种情况下会吸引比较多的热钱进来。光大银行盛宏清表示,3月外汇储备较高也说明货币供给是很充分的。后期外汇储备增速会放缓;不过货币供应上外汇占款还是主要渠道。此外,人民币汇率的日间波动幅度可能会继续放宽,这有利于平衡内外部各种利益,放开波幅也有利于推进国内的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三中间价,盘中及收盘加均创历史新高;盘中并触及涨停,为近四个月以来首见。中国央行稍早公布,2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增加2,954.26亿元,自上月的历史最高水平环比回落57%。而对于后续货币政策走向,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维稳仍是近期的大概率事件。国海证券债券投资分析员黄诗城认为,具体来说,暂时还看不到短期内央行动用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上半年可能更多会对信贷和社会融资进行微调,同时结合公开市场操作。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预计,在经济增长问题不大,同时热钱加剧流入情况下,央行通过央票、回购等结构性对冲工具去避免流动性泛滥,保持稳增长又防通胀所需要的货币环境,但本年度之内并不会看到加息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性调节方式,除非经济从弱复苏到强复苏,通胀从3%到3.5%以上。凭借正回购操作,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已连续八周净回笼,其中本周规模继续缩减至1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