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56 3
2007-09-12

97年危机的时候,IMF对malaysia其他的东南亚诸国提出了有限制的援助贷款,有一条条件是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提升利率,阻止资本的大规模外流。
现在已经对此作出批评,认为紧缩货币政策提升的利率,增加了投资成本,加重了投资者的负担,造成大面积坏帐和破产,由此投资环境恶化,加剧资本外流。

问题:提升利率吸引资本的机制是什么?难道国际资本来就放在银行?或者购买债券?利率始终是实际投资的成本这条永远不会错,那么那时候IMF是怎么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9-12 12:17:00
anyone can analysis this? I am really confuse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3 22:15:0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说:

马来西亚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外向型以及以市场为基础的改革措施奏效,使它能迅速和全球经济及金融体系结合;马来西亚及智利等发展中国家已拥有相当高的人均收入,在其他因素配合下,已步上成为先进经济体的道路;出口增长减速再加上银根收紧,将确保马来西亚不会出现过热现象;虽然国内劳工市场继续紧张,个人信贷、房地产销售额以及投资需求也维持在高水平,但97年财政预算案所宣布的财政政策应能舒缓压力,今年(1997)应能获得8%的经济增长。

而且当时的马来西亚货币也和美元有绑定,就以上信息,可以简单地看出那时候IMF为什么提出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4 07:12:00
应该还有一个interest parity的问题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