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7929 4
2013-04-15
马涛,现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思想史,方向是中外经济思想与比较。

先后完成的个人项目有《儒家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997)、《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上海市教委基金项目·1998),《清代晋商和徽商经营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985工程项目),《经济学认识论研究》(复旦大学金惠项目)。

目前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学范式与经济思想史发展逻辑的专题研究》。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十余部。

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1985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后留校任教;
1993年—1995年就读于复旦大学,1996年2月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1996年2月—1997年11月在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
1997年11月—2000年2月任教于同济大学商学院;2001年至今任教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代表性个人著作《儒家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是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和上海市教委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获《第三届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2002年)》三等奖。

代表性论著有《理性的崇拜与缺憾――经济认识论批判》和《传统的创新——东方管理学引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主讲本科生课程主要有:《外国经济思想史》、《货币银行学》;主讲研究生课程主要有:《中外经济思想史比较》等。
  
学术兼职有复旦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社会兼职有民盟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区政协委员。

《儒家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2003年);
《道家与范缜》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社会科学成果奖》(1997年)(颁奖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共青团中央);
《唐庆增与其<中国经济思想史>》获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四届科研成果奖论文一等奖;
《经济思想史教程》获2003年度上海市教材二等奖;《外国经济思想史》获复旦大学精品课程(2007年)。


问答汇总:
Q1:坛友runman:
马教授,您好,我想咨询您一下,如何才能学好经济思想史这门课,我曾有这种感觉,这门学科好像和普通的历史有很大的区别,因为教材中涉及的一些概念比较抽象,比如价值论,货币理论,劳动价值论,级差地租理论等,把这本教材看下来几遍,有些地方感觉读得似懂非懂。每当合上书,脑子里对各个时期经济学家的具体思想和观点还是较混乱,最多能说出其中的1,2点,3,4,5,7。。。就很难想起了。

还有一个问题,我发现很多经济学说史教材,尤其是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中,每对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和方法论,研究对象等内容进行论述后,接着都会站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一番评价,您觉得这种编写教材的方式有何优缺点呢?还有,这样以来,是不是,在学习经济思想史之前,是否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一遍,以便自己具有坚实的基础和科学的评价标尺,对古往今来的经济学家中的错误观点有清楚的认识呢?
A1建议你多读一些经济学大家的名著,比如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的《通论》,弗里德曼的文集之类,直接和这些经济思想的大师级人物对话,沟通心灵认知,你所困惑的问题就解决了。经济思想史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从马克思经济学的角度是一个视角,但不是全部。市面上有许多著作都在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我编著的《经济思想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是试图从经济学范式和范式转换的角度去解读经济思想史,也是一个视角。


Q2:坛友可叵 :
马教授,您好!

我想请教您关于经济理论和经济增长现实相结合的问题。您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增长理论是否帮助我们了解了经济增长的真正原因?我们又该如何解释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和收敛性?是否是模型中各要素的差异导致了各国经济增长的不同?对各要素差异的研究对我们理解经济增长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另外,很多西方的研究表明经济或社会政策和制度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资本存量、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力的影响,并且此影响可持续存在,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是否能够通过建立更好的制度来促进经济增长?

最后,您是否认为基础科学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它通过何种渠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不好意思,问题有点多,可能有的也很幼稚。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在思考经济理论和现实时往往会觉得充满了矛盾和混乱。还是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解答,十分感谢!A2: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有两条主线,一是强调富国在先,多为在朝执政的官员;另有许多在野的民间学者多强调富民优先,前者往往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如法家人物,桑弘羊\张居正\刘晏等,后者多主张市场价格调整优先,反对ZF过多干预,如孔子\司马迁等等.主张富民优先往往主张薄税敛.中国需要的这一后者的理论观念.


Q3:坛友myloveisyuepan:
请教马老师:
    我的问题是,经济思想史涉及那么多的学派或分支,那么多的大牛。这无疑涉及到N多的经济学论文和著作,我想问的是要看多少这些经济学家的著作或论文,这个数量的度如何把握?再有就是,从经济学思想萌芽到现代和前沿经济学,有没有能够用一条比较清晰的主线把这些经济学家的思想串联起来?谢谢
A3:
经济思想史的书很多,有一个书很值得一读,即<现代经济学的历程:大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马克思经济学属于经济思想史中的一部分,他与西方经济思想在研究范式和分析方法上都有所不同.


Q4:坛友tangaibing:
我想请问您的是:中国在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中为何没有人被提名为经济学家,比方杨辉三角这样的数学公式都背列为,祖冲之的圆周率等,我们的小学是否也该提到商鞅是重商或者重农主义学者,如果中国古代没有经济管理,我们的国家又如何发展到现在呢?没有古代经济管理,如何成国家?中国经济史是一块巨大的研究空白,相关的文献是否让很多学经济思想史的研究生去挖掘?我们在学习西方经济理论的、思想的时候是否忘记了老祖宗?是否该招收一些古文功底厚的学生对先秦到清代做一个经济管理理顺,这样的人出现必定是中国的大师了,复旦倡导的通晓古今或成一家之说,学贯中西或成经国纬民之才。这样对待中国经济史,可能比那一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把它用数学模型来描述要有意义多了。我很反感经济数理化,有人现在觉得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数理化,在上海、武汉、北京的高校很时尚,您如何看待。最后,我是个门外学经济的学生,很希望能与您这样的经济学大腕交流学习,我的qq1162313716.但愿能与您交流。
A4: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十分丰富,有两条主线,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如管子,主张经济自由,如孔子和司马迁.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强调经济发展和经商活动需要有一个社会的公正公平的价值观来维护社会经济活动的秩序.中国目前缺少的正是这一精神.


Q5:坛友0o戏子:
马老师您好,您曾经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儒家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我想请问一下,您认为涩泽荣一的“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的经济思想和你所谈到的将儒家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市场经济有何异同呢?在我的认识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很少,而且就算有的话也基本都是重农思想,您认为这对发展我国市场经济有什么借鉴的地方呢?以上就是我提出的问题,可能存在一些知识上,认识上的不足,请马老师指教。
A5:
中国的问题是需要一个好的经济秩序,好的经济秩序需要一个公正公平的ZF来维护这一秩序,目前所进行的ZF职能改革就是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这一问题解决了,你所困惑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Q6:坛友胡勤丰:
马教授,您好!
  我是经济思想史的业余爱好者。对经济思想史的了解、理解不足。想请教一下,我个人的想法,在了解、理解上的缺陷:

  主流经济思想史,涉及“释、道、儒”思想的很多。但系统地讨论的很少。将“释、道、儒”、“神学”,等等历史上的宗教、宗师学派,都归结为传统经济学。且对“释、道、儒”学等等传统经济学,予以古今经济思想赏析性质的‘翻译’,几乎没有。
  个人感觉,这是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断层。
  对否?盼指教!!!

  由于,无论是观察认识自然或宇宙中的物理规律、还是经济规律。我们都只可能是依赖于我们的生理感知认识性方式。而且,无论我们理论表述自然形态的表述方式,如何变化、如何发展。自然,所具有的基本存在规律,是不变的、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在时空表述性现代文明方式之前,所能具有的关于客观自然形态的基本基础科学知识种类,与现代基本基础科学知的种类,必然是完全相同的。现代基础科学有经济学,在任意历史阶段也必须有经济学。只是历史上、或不同地理区域、不同语言关于“经济对象”的名称称谓不同而已。
  所以,个人感觉,经济思想史的历史阶段的科学性宏观划分,应该是时空表述性现代文明社会阶段经济思想史、平面表述性传统文明社会阶段经济思想史、寓言表述性原始文明社会阶段经济思想史,这三个经济思想史阶段--无论中外,都是如此。
  对否?盼指教!!!

  个人在本栏的《经济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一文认为:我们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认知方式,只可能是我们的生理感知认知方式--一切物理扩展性观察方式,只可能是生理感知认知方式的辅助延展性扩展认知方式;我们人类所能识别的自然形态,只可能是我们的生理感官,所能感知认知到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性形态;我们人类所能使用的自然形态的基本解析关系式,只可能是由“视觉性看得见、触觉性摸得着”的两类客观知觉方式,所能客观识别的、具有“视觉性、触觉性公共封闭形态”‘物体’解的解析关系式。我们人类认知自然的这种认知律,决定了无论是观察认识自然或宇宙中的物理规律、还是经济规律。在经济效用状态的完整系统认知方法、完整系统理论解析方法上,经济学与物理学,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个人感觉,在经济认知认识视角上,经济学,是可以“算命”的(与物理一样仍有‘测不准’的问题、不是可算),而无须“预测”。
  对否?盼指教!!!
A6:
中国古代有经济思想,但没有经济学,二者的区分在于,经济思想是人们对经济问题的感知,经济学是人们解释经济现象形成了系列的认知学说.经济学是发源于西方英国工业革命以后的产物,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与现代经济学在许多观念上相近的,单缺少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和体系.


Q7:坛友Rolex2012:
马教授,您好!我是经济管理学院的一名在校学生,对中国目前发展的状态有一定的疑惑,因此借此机会想来请教一番。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综合国力更是站在了前所未有的台阶上。但是,改革的进程中依然发生了很多貌似无法避免的问题:比如说越加拉大的收入差距,比如说不稳定的三元社会结构形态,比如说食品安全问题的越演越烈,比如说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衡。。。对于前者,很多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可以用经济类指标很好的衡量出来;而后者虽是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但并不能很轻易地套用可靠的指标体系。因此,我的问题便是,倘若如此如何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进行市场化改革?怎样能使道德的力量更有效的发挥作用而不仅仅是说教?如何才能在目前环境中去脚踏实地而不是纸上谈兵?
A7:
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种工业精神,那就是基督教,人们努力工作时为了荣耀上帝,宗教强调禁欲,所以基督徒必须过节俭的生活,这有利于资本的积累,基督徒不会去做违法的事,因为会下地狱.这就是西方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石.中国目前盛行国学热,企业家喜欢国学,就是意识到了中国社会和中国的市场经济也需要一种精神,企业家也需要一个精神的家园.这就是文化宗教价值观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Q8:坛友庄子逍遥:
马老师您好 !个问题:经济学是一门治世之学,历史上的悲欢离合总会惊人的重复,我们研习了西方经济思想史发现明明有前车之鉴的东西,后人还是要重蹈覆辙。如:南海、郁金香等等。研究经济思想史是否纯属学术理论,它的应用性何在?
第二个问题:任何一个经济理论都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济思想史当中有些理论早已经被证伪,研究他仅仅是还原一个历史,于现实经济何益?
A8:
把经济史和经济学理论穿插起来写,比较难,经济史的主题是叙述经济的发展过程,经济理论阐明一种学说理论,经济理论撰写中可以有一些经济史的案例分析,但难以完全融合起来进行.这种工作据我所知还没有做过.


Q9:坛友qiwulun2006:
请问马教授,把一本《经济学原理》穿插着《经济史》来写,这样的工作以前有是否有人曾经做过?也就是说在介绍现在主流的经济理论的时候,把前人曾经有过的与这个理论相关的历史思想和学说都一一介绍出来。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对主流的教材,比如说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做一个全面的,无遗漏的,而非随意的“考古性质”的注释。

比如说在介绍供给需求曲线的时候,介绍这个图出现在马歇尔的书中。然后再介绍这个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马歇尔只是将其可视化了。当然还有其他更好的例子,我举不好。

如果有人曾经做过类似工作,马教授能否提供一下书名。如果没有人做过类似工作,马教授认为这个研究方向是否有价值?我个人觉得这个比纯粹的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史都更意义。尤其是可以使现有理论更具深度,也更易寻找突破口,也可以让经济史变得更生动活泼,当然教学角度讲也更容易培养人才。我本人对经济史知之甚少。不知道马教授是否认同我的观点,还是觉得这样一种工作其实没有太大意义?不如两本书分别来看更好?
A9:
经济学里永恒的东西都是一些抽象的东西,比如人有欲望,人有需求,比如供求的关系决定价格,比如效用取决于偏好,但如何来解释经济现象,经济学的观点和分析发展都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这就形成了经济学的流派和经济思想的发展.

Q10:坛友吴浩然:
马教授,你好。我是学经济学的研究生。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经济学里面有永恒的东西吗?在学三高的过程,和自己看经济思想史的过程中,我都很疑惑。经济学中使用的哲学,比如功利主义也是很有争议的;还有福利经济学也是很多经济学家否定的;微观经济理论在现实当中的使用,遭到营销行业人士的抵制;还有最根本的,中国经济学界对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的看法,在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还有就是经济学一开始叫做政治经济学,但是现在的西方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公共选择和制度经济学,这和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就是两码事。说这么多,我就是想问:经济学里面有永恒的东西吗?
A10:
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只有经济思想,没有经济学,经济学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分析范式和成体系的理论工具,中国古代的儒道里面没有,但有对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认识的感知或观念,这就是经济思想.经济学一定是发展中的历史性的学科,因为经济学的任务是要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经济现象或经济活动是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中的.经济学不能算命,但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可以预测,但不一定准,只能提供一种参考.例如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经济学家就没有完整的预测出来,但也有个别经济学家大胆地预言到了,可能灵,也可能不灵.


Q11:坛友julyzhaochao:
老师你好,请问如果用实证或者计量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史的话,应该如何搜集数据?因为好多指标是近几年才有的,如果做历史分析,那么该如何统一口径?有从实证的角度分析经济史的书籍推荐吗?
A11:
在经济增长中制度当然很重要,中国的改革就证明了这一点.西方的新制度学派强调的就是制度产权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Q12:坛友tangaibing:
我想请问您的是:中国在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中为何没有人被提名为经济学家,比方杨辉三角这样的数学公式都背列为,祖冲之的圆周率等,我们的小学是否也该提到商鞅是重商或者重农主义学者,如果中国古代没有经济管理,我们的国家又如何发展到现在呢?没有古代经济管理,如何成国家?中国经济史是一块巨大的研究空白,相关的文献是否让很多学经济思想史的研究生去挖掘?我们在学习西方经济理论的、思想的时候是否忘记了老祖宗?是否该招收一些古文功底厚的学生对先秦到清代做一个经济管理理顺,这样的人出现必定是中国的大师了,复旦倡导的通晓古今或成一家之说,学贯中西或成经国纬民之才。这样对待中国经济史,可能比那一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把它用数学模型来描述要有意义多了。我很反感经济数理化,有人现在觉得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数理化,在上海、武汉、北京的高校很时尚,您如何看待。最后,我是个门外学经济的学生,很希望能与您这样的经济学大腕交流学习,我的qq1162313716.但愿能与您交流。
A12: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富民思想,薄税敛思想,鼓励市场发挥作用,反对过多干预经济活动,都是今天所需要的经济观念.


Q13:坛友風吹お青弦|:
怎么做才会让一个国家经济奔溃?
A13:
现在出版的许多经济思想史的教材都是试图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把人类的经济观念和经济认知试图进行总结,用一种方法,或用一种体系解性解读.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4-26 22:46:15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9 23:16:52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 01:28:0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9-14 16:25:51
感谢楼主慷慨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