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四大周期叠加而来以后,给我们一个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能固步自封了,要全国一盘棋。
现在安徽已经不再是安徽了,安徽就是由各种政策,国家的政策,第二天就能传达到安徽来。安徽层面上的各种央企,民企,外资的博弈,迅速会传达到每一个地方,不存在单独的我守在这个地方,别人也杀不进来,我也杀不出去的这种可能性。直接导致在企业家们要研究国家将往何处去,由宏观而微观地看下来,进行传导式规划,国家有些什么想法,省里面要做什么变化,我来做什么变化。
对此,我们要把握好几点。
一,预谋得越充分,到时候应变得就越自如。很多人事实上当初没有预估,到时候你就不能应变。如何充分地预谋,已经变成了当下的一件重大的问题。
二,企业的未来五年战略。首先要结合国家战略,地区战略,产业十二五规划和政策环境来做战略,这是个大的根本。我们的办公室要专门有人研究政策。
未来五年的战略不是普通的战略,而是对外反应,响应外部,外部有什么说法,我们要响应,用内部系统去配合外部,把握外部的一套战略,要融入国家、地区、产业,使得自身极大化,尤其是在四个周期里冲浪,大家已经充分地意识到了,国家政策,因为国家发展的必然,时间纵轴被压缩了,吃压缩饼干张大了,帝国主义的十几年、几十年变成我们一年的发展,所以我们政策上不成熟,来回调整,这是必然的,我们宏观调控的手,不仅不会撤掉,而且会更频繁。
三,这就带出来一个说法,什么呢,不是一次性看得准,而是能否在历次波浪当中冲浪前进。做企业是马拉松,不是百米赛,有的是机会,重要的是这次一连串小的波动里面,你们怎么把握好机会,怎么做好冲浪式发展。我建议冲浪式发展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长期姿态,别以为这次冲完浪,就没有冲浪了,这次宏观调控固然是个大冲浪,但你们一定对政府要有想象力,以后政府会长期这样宏观调控下去,只不过调控的幅度没那么大了,但是范围会很宽很宽。
四,我们在做战略的时候,需要要引入多个备选战略方案,过去我们做战略怎么做呢,就是我们要做什么,现在做战略是什么呢,我们要做什么,但同时告诉企业,盯住什么机会,关注什么,用哪些指标盯住这些东西,这叫情景规划,有一个主战略,还给你提醒了,一旦战略转得更明朗了你怎么整,政策更阴暗,你怎么整,这就是把战略的柔性做出来。说穿了,以后再让徐家英这样的人发展,他是发展不下去的,以后在这个行业里活下来的,就是像刘邦一样,能屈能伸,这种家伙会在这个行业里活下来,就是拼你的政治素质。
五,在各个行业里,在拼企业家的政治素质,政治越来越不可预测以后,对政治的把握,就变得最重要。
由此我们要把握做大做强的几个铁律,要越主动和自觉地打一场硬仗,企业就会上一个台阶,把握节奏,做好冲浪式发展。
翘楚们很清楚地知道,在打一场硬仗,做一个大项目的过程当中很容易缔造一批队伍,形成一个文化,制度上一个台阶。
有两种做事的哲学,一种是秋收了以后,麦子放到地里以后操练,还有一种是抓紧在秋收过程当中练队伍。事实上优秀企业,慢慢都走到在战斗当中提高、升华战争能力的这个境界。
每做一个项目,能力提升一倍,诞生一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已经搞到这个层面上来了。很多企业已经把拿大项目,标志性项目,成为了企业能力上升,攻坚,培养干部的一个试金石。
做大做强不仅仅表现在销售额,而且应该表现在管理模式和人员素质的上升。
地产行业从骨子里面就是个准金融行业。负债经营,资本运作,资金管理,杠杆化应用,过程深度审计等等已是其最基本需要具备的关键要素。
有人说房地产就是拿地,规划设计,成本合约,工程管理,销售,物业管理,还有商业经营,哪来这么复杂的事项。
事实上房地产业的金融化特征每来一个调控就强烈一点,逐次越来越强烈的呈现金融化特征,已经显现,只是你我看到看不到而已。
早先的房地产企业只是点把点的,个别的,局部的运用金融技术,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去改造我们的价值链,改造拿地过程,改造规划设计过程,改造成本合约过程,改造工程管理,建设过程,改造营销过程,改造物业经营过程的话。
那么现在是大规模的,大批量的,用金融化的技术来改造我们过去的价值链。甚至我说得危言耸听一点,以后所有的企业人,都必须把金融化运作这堂课补上来。
尤其是一线,打仗出身的干部,特别能搞定客户,特别能够搞定政府的这种干部,要补上企业金融化运作这堂课。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不断引入比现代职业经理人更厉害的角色,要有这个胸怀,打开铺子做生意,引入全中国人,做全中国生意。
各省市事实上新换上来的首长们,更倾向于和一些新的企业建立崭新的联系,而不是和老企业建立旧的联系,因为当地的老企业可能反而在一些历史故事上,不那么安全。
和一些新安全,新杀进来干干净净的企业建立关系,是首长们的最爱。从政治驱动力上来看的话,过江猛龙们远远地赛过了地头蛇。全中国看下来,优秀开发商只有一个特征,全国化运营。
国化经营,很大程度上依赖我们不断引入比现代职业经理人更厉害的角色。
人才链最起码由两个构成,一个是我们自己培养的,一个是外面半熟手或熟手拿进来,进行文化整合,慢慢地有些可以用,有些不认同没办法,合则留,不合则去,积累下来的人才队伍。
但是我们要用发展和做大,保障老人手的利益,在国购奋斗了很久的这些人的利益怎么保护。大家一定要弄清楚。
当然,做强最大还得研究清楚以下问题:
1.如何不断开拓利润池。
2.如何构筑一个护城河,最起码要依靠资金管控、财务管控、人力资源管控。再厚的利润,你没有护城河混不出头。
3.当然,还有有一个强大的信念来凝聚人心,我们怎么来凝聚人心。我们干事业,是要有一个说法,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4.另外我们提供何种不可替代的价值。
5.还有何以控制风险,何以持续发展。
6.系统如何有机化、制度化,制度如何系统化。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哪些事情对我们未来五年影响最大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区域建设,皖江流域一体化啊,长株潭一体化,珠山海洋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一口气批了这么多的经济区域以后,你们就发现,中国现在走的是什么,抑制省的力量,强化区的力量。
凡是落在经济区里面的,强化资源配置,强化税收和财务政策的优化,迅速地在这个区里面形成一个当地龙头,核心发动机,带动该省和周边发展。
第二个,就是所谓的重庆模式,重庆模式相当于什么呢?重庆有一个渝富公司,整个重庆的投融资平台,然后八大产业公司,一句话,重庆像一个公司一样经营,渝富公司就相当于它的投融资部,它的基础建设,它的地铁隧道等产业平台公司相当于它的某一个子公司或部门。黄奇帆和薄熙来联手打造的重庆模式,将有可能在更大范围里向各个省推进。
第三个,深度城市化,城中村就不用说了,消灭城中村在各地已经是一种狂飙运动。还有城市里面会兴起很多都市型园区,像上海的漕河泾,这种都市型园区,总部经济,将在都市里面一幢一幢楼宇里面展开,这是深度城市化的一个风格。可能很多安徽省的公司,包括异地公司,都会到一幢一幢的合肥或芜湖的大厦里办公,然后郊区或周边卫星城放他们的工厂,总部在省会或副省级城市的中心地带,交通、政府功能非常便利,生产、贸易区全部放在周边,这种都市型园区大规模出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后走,对城市带动到底有多大,很多地方思考还不够深入,还可以更大,更深入。
广州都市圈是真正意义上调度性、金融性中心,而且广州没有空壳化,它和周边的若干城市构成一个等大税收,财务费用,大统筹圈,全赖深度城市化。(作者:华彩咨询集团总裁白万纲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