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627 4
2007-09-15

谢永侠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存在方式、目的及其作为手段的考察,说明经济学就是关于人们如何生产财富的一门学问。无论是色诺芬的“家政管理”,还是孟克利钦的“政治经济”;无论是“重商主义”,还是“重农学派”,他们讨论的共同点都是如何使家庭或国家致富。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致富这个主题进行的。随着经济问题在我国地位的提升,经济学成了显学,但我们却不能因此把什么都经济化,那样做会影响经济理论的研究,并最终误导经济政策。

[关键词] 经济学 经济活动 经济化



近期关于经济学帝国主义和中国有几个经济学家的讨论,突显一个基本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经济学?《简明牛津字典》上的定义是:“关于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实用性科学。”[1]杨小凯:“所谓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两难冲突的学问。”[2]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3]张五常认为:经济学是解释人类行为的科学。[4]一百多年前,莱昂·瓦尔拉斯说过的一句话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政治经济学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到目前为止,所有已经提出的定义,还没有一个能得到普遍和最后的认可。”[5]

一.经济学是干什么的?

说到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时候,总有人说是研究经济规律的,或曰研究经济的。如《辞海》就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6]如果我们尚没对经济的概念加以界定的时候,这显然是一个空洞的,等于什么也没有说的概念,但其显然也是一个绝对正确的判断,我们从中挑不出任何错误和漏洞。如果要以上述判断界定经济学是干什么的,我们尚必须明确什么是经济。

经济虽然取之于我国的“经世济民”、“经帮济世”,但其现在的意义却来源于英文“economy”。相对于“economy”的翻译有多种,除有“经济”之外,尚存在“治家之道”、“治国之道”、“节俭”、“理财”、“富国策”等等。“经世济民”概括性太强,经世者,治理国家;济民则指救助百姓。对国家的治理是指什么?政治的、法律的、文化的、宗教的还是经济的。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学概念,其内涵太广,而其它翻译我们又无法说明哪个更能够说明问题。面对纷乱的经济概念,我们无法取出现成的来应用,由此,我们只有从社会中所表现出来的经济现象中去描述,并抽象出经济概念的一般。

经济现象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经济活动,是指人们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所从事的投资、生产、贸易活动等等;第二,是指以财富为载体存在的实体形式,如国民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等;第三,是指人们在行为中所遵循的原则,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化收益,“只要尽可能地节约了金钱、时间和力气,人们便说这项获得是经济的”[7]

那么,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规律究竟是指哪一种经济现象呢?“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化收益”是人们行为的一种原则,它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吗?不完全是,如战争,人们总也是欲以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化的胜利;传教士也总是欲以最省力的说教希望得到最多的、最疯狂的教徒。因此,如果以此来界定经济学,必定导致经济学的概念过宽。而无论是工业经济,还是农业经济它们都是经济学研究的一部分,即使用国民经济也说明不了经济学的全部,经济学尚研究个人经济、家庭经济、组织经济等等,以此界定则导致经济学概念过窄。

而经济活动是否可以说明所有经济问题呢?人活在世上,需要尊重与爱、需要安全、需要表现自我,但更需要生活,吃穿住行和娱乐,这被人们称之为消费。但消费需要什么?或者说消费的对象(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什么?直接消费的是物质的、文化的商品,而间接的包括人们生产商品的工具、资料以及交换媒介等等,这些无论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均被人们称之为财富。由于财富的重要功用,个人想致富,组织想致富、国家也想获得财富。但如何才能获得财富呢?需要投资、生产或者贸易等等,经济活动就是指这些能够创造财富的活动。显然经济活动有明显的目的导向性,是为致富;致富就要遵循一定的致富原则,即总是欲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化收益;作为个人的经济活动是为了获得财富,其实,国家也同样需要财富,需要有经济活动,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的各个主体所构成的不同经济体系,而国民经济则是各个经济主体活动的结果。因此,用经济活动来界定经济学是再合适不过了,它既包括了人们日常应用的经济原则、同时又说明了人们活动的经济体系——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等。

由于财富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价值是财富的量,而使用价值则是财富的质,其实,无论什么时候,财富都是以价值而不是以使用价值来计算其多少的。任何国家、组织或个人的财富都是以价值形式存在的。我们对财富的描述无不是以价值来描述的。人们经济活动中追求的并不只是财富的使用价值,关键是财富的价值,因此,经济学上所讲的财富的生产并不是指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的技术活动,而是指财富价值生产的抽象的、一般的活动。无论你生产小麦,还是生产飞机,只要目的是为了创造价值,那么,它就是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反之,你生产的目的只是为了教学、科研或者只专注于技术的表演、自娱等等,那么,你的活动就不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增加人类的福利。”[8]

经济活动虽然以目的为导向,但并不是所有追求财富最大化的活动都是经济活动,它更注重活动的形式——特指生产财富的活动,而不包括其它获得财富的活动,获得财富的手段有多种,投资、生产、贸易、偷盗、抢劫、贪污、索贿等等,如果我们给这些具体的手段按属性作一下分类,我们可以看出:投资、生产、贸易是一类;偷盗、抢劫是一类;而贪污、索贿则是另一类。给其分类做一个概括性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投资、生产、贸易属于经济手段;偷盗、抢劫是社会手段;而贪污、索贿则是政治手段。当然,还有别的手段,如宗教的施舍,伦理的馈赠、继承等等。而经济学只讨论有价值的财富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显然经济活动又具有明确的手段决定性。

如果说经济学是研究人们经济活动的存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问没有逻辑错误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如何生产财富的一门学问。无怪乎人们把economics译作富国策了。现代经济学人钟朋荣就认为:经济学是一门帮人致富的学问,我自己在治学方面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怎样富民,怎样强国。

二.经济学概念的历史考察

“经济”概念西文来源于色诺芬的《经济论》,本义为家政管理,认为家庭“财产管理是一门学问的名称;这种学问好像是人们能够用以增加财产的”;[9]亚里斯多德接受了家政管理的经济概念,但从其论述的过程中意欲把经济学与致富术分开,但家政管理与家庭致富是紧密相关的,家政管理是致富的基础,而致富则是家政管理的目的:“有些人认为整个‘家务’就在于致富,另一些人则认为致富只是家务中的一个主要部分”。[10]显然,早期的经济活动就是通过家务管理达到家庭致富的目的。

如果色诺芬与亚里斯多德重视家庭经济问题的话,那么孟克利钦《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则把家庭经济转向了国家经济。孟克利钦前的经济学,最多只能称为“家政学”,或“家务管理学”,那个时代的经济,是一种自然经济,当时的思想家们普遍感兴趣的是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并使它不断增加的问题。孟克利钦提出的“政治经济学”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他的经济学,是与“政治”联系在一起的,“政治”最初的意义是指:“政事得以治理”和“治理国家所施行的一切措施”。詹姆斯·斯图亚特曾明确指出“在一家为经济,在一国则为政治经济学。”孟克利钦的“政治经济学”,正是强调国家干预或管理经济的学问。孟克利钦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国家不断地获取财富,并认为对外贸易,特别是输出工业和手工业产品,是国家和王国致富的源泉。

此后,无论是认为“金银是唯一财富”并“努力积聚财富和勤俭持家”(托马斯·曼语)的重商主义;还是否认“货币并不是真正财富”,只有“土地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的重农学派,其经济学无不是以“怎样使一个国家更富”[11]为要旨,他们强调的只不过是致富的手段不同而已。至斯密则直接把其经济学著作命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并强调:“政治经济学,作为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提出两个不同的目标:第一,为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活资料,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为他们自己提供丰富的收入或生活资料;第二,为国家供应足够维持公共服务的收入。它提出要使人民和国家都富起来。”[12]萨伊、西斯蒙第、穆勒、西尼尔、李斯特等等,虽然他们各自强调的手段不同,但无不认为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增加财富的学问。

再后的经济学研究,我们并不能够说其是完整的经济学研究,他们往往侧重经济学中的某一方面,诸如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等等,都不过是研究了经济学的某个侧面而已。西方主流经济学则沿着所谓科学化的道路,总希望把经济学的许多命题数学化,公式化,但并没有脱离怎样使国家或组织、个人更富这样一个经济学的宗旨。

三.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经济活动是人们获取财富的活动,作为研究经济活动规律的学问必须首先明确财富的本质是什么,因此,这就存在研究实际财富商品和虚拟财富货币的问题,虽然明确商品和货币的概念并不是经济活动的目的,但却是经济学研究的必要前提。又由于财富是用来满足人们消费需要的,因此明确人们的需要、消费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无论是个人、组织还是国家,财富的生产首先必须具有生产的能力,人们称之为生产力。研究生产力重点要研究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资料,这被人们称为生产要素,也可以称为资本。有了资本人们就能够投资、生产,投入产出分析是财富生产的基本分析,这是静态研究;但人们并不会停留在简单的静止状态,其动态的生产力研究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如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等等。

人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生产机器,而是具有能动性的人,经济活动的目的在于增加财富,而增加财富必须讲究成本和效率。因此,在生产要素俱备的情况下,优化资源配置——追求效率则是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就是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化收入,具体活动则表现出算计、节约、优化资源配置等等,这就是罗宾斯、萨缪尔森定义经济学的关键。

生产方式是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有了生产要素,那么生产要素如何安排?自给自足、专业化还是组织起来。自给自足是原始的财富生产方式,它也必须讲究经济原则,也必须做投入产出分析,如果不计成本,划十支火柴找一支合算吗?播200斤种子收获100斤,能够创造财富吗?专业化生产是人们生产社会化的产物,一个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利用自己的特长进行专业化生产,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分工优势,如斯密《国富论》开篇即谓:“劳动生产力最大的改进,以及劳动在任何地方运作或应用中所体现的技能、热练和判断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13]随着生产方式的演进,专业化生产发展到了协作、组织的生产,恩格斯说:“有计划的组织要比自发的分工有力,实行社会化劳动的工厂所制造的产品,要比分散的生产者制造的便宜,个体生产在一个又一个部门中遭到失败,社会化的生产使全部旧的生产方式革命化了。” [14]

社会化生产基本上是现代化生产的全部,任何人生产的产品都是为社会提供的,同时,他也需要其它人所提供的产品。因此,一个完整的消费品生产过程,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完成。组织中的每个个体的生产也不是为自己生产,也不直接为社会生产,其生产首先是为了组织生产,他们必须重新分配,因此,作为社会最终的基本消费单位——个人,其生产的价值必须通过分配才能够得到。如何分配,或者说如何分配才合理,这就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显然,交换是社会化生产的产物,而分配则是组织生产的产物,因此,社会化生产的交换、组织生产的分配都属于广义生产的范畴。由于生产方式的发展,生产主体由个体逐渐发展到了组织。随之,各产业经济、各经济组织也都成了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以上是经济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原则和个体、组织经济活动的形式,而做为一个国家,要获得最大的国民生产总值,必须从整体上把握经济的健康、高速运行,因此,宏观经济学则是国家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从宏观上看,经济是多个经济主体活动的结果,由此供给、需求以及供需所导致的价格问题、均衡问题则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国家管理和调整经济的财政、货币手段由此也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问题;由于各个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只注重自己收益的最大化,往往导致其经济活动具有外部不经济性,由此而来的问题——经济秩序便成了社会或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消费并不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我们把整个消费范畴排除在经济劳动领域之外。消费是我们活动的目的,而不是用以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制造食品是经济,然而食品并不是经济,因为当我们开始消费时,经济活动也就结束了。经济的任务恰恰在于使消费成为可能。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消费,而不是经济本身。”[15]人们研究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研究需求。或者说消费是经济手段产生的关键因素,就是因为有消费所以才需要经济手段。

从以上可以看出: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生产劳动获得财富的科学或学科。

四.经济化问题

由于我国现实的特殊阶段,经济发展成了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学术界加快对经济学理论的研究,经济学成了显学。由此,“经济学家几乎无话不谈,小到家庭、企业;大到国家、国际关系;传统领域如货币、就业、价格;新开辟领域如投票、合作、集团行动等等,经济学真可谓披坚执锐,所向披靡。”[17]很明显,经济学家现在研究的不仅仅是经济,已经渗透到社会学科的其它领域,并把其研究成果归入经济学门下,结果产生了被人们所称谓的“经济学帝国主义”。

张五常定义经济学是“解释人的行为的学问”,因此,“疯子跳楼也可以解释”。其实,人的行为有多种,有政治行为、宗教行为、伦理行为,当然也有经济行为。经济行为与其它社会行为的区别是明显的:一个演员开办演唱会,如果意在免费服务,那么,这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不构成经济行为;但如果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则是经济行为;但收了货币用于战争或拉政治选票,那么,他这种行为便是政治行为;为了慈善事业募捐则是社会行为;如果是为了修建庙宇或宗教活动,那么这就是宗教行为,如果用于投资则是经济行为等等。而经济学则只研究经济行为这一块,而并不研究其对慈善事业或战争的影响和性质。其实穆勒早就说过这样一句话:“谁都知道致富是一回事,而有知识、勇敢或仁慈是另一回事。研究一个国家如何才能富裕,和研究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自由、公正或在文学、艺术、军事、政治方面声名卓著,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16]

很显然,经济学不研究人的全部,研究人的学问有多种,研究人的自然属性的是人的生理或病理学,研究人的社会属性的是人文学;它也不是研究物的,研究物的是物理学,这一点没有异议;它是研究人与自然物的关系以及由于人与物的关系所导致的人与社会以及其它个人的关系的一部分:第一,人与物的关系并不完全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人与物的关系的质的方面,如满足需要的消费、生产物品的技术等等,以及人与物的关系质方面的美学等等均不是经济学研究的范围;第二,由于人与物的关系所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完全是经济学研究的范围,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学无不参与其中。总之,经济学只研究物相对于人的财富价值的那一部分关系,和由于价值的追求所导致的人们追求财富时产生的生产、交换、分配活动以及竞争、分工、协作与组织等问题。

无论经济学怎样成为显学,我们都不能够把什么问题都经济化。这样做是危险的,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会产生许多误导。如科斯把法律经济化,任何社会问题都以效率或交易费用为准则,那么,以正义和公平的法律将放在什么样的地位上?不存在正义和公平的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贝克尔把人类行为经济化,结果得出缺乏伦理道德的家庭,缺乏爱情人性的婚姻等等,这是现实中的家庭和婚姻吗?显然,贝克尔对人类行为的分析不伦不类。

这种现象并不是经济学的发展,只是经济学的悲哀,相当部分经济学家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和自己该干什么,也许是经济学理论发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经济学家则需要出成绩,默默地摸索经济学原理不易出成绩,所以,就拿着经济学现成的原理去谈——或者如他们所谓的解释和分析其它问题,结果,无论个人、家庭、社会或者法律、政治、伦理等等都成了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结果,就形成了现在的庞大的所谓的经济学家队伍,但经济学原理谁去发现,谁去研究总结。无怪乎丁学良竞敢狂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

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经济学原理指导,并不是需要经济学家为了自己的成绩而混淆是非,做乱世的英雄,那样只能影响我国的学术理论研究,最终误导经济政策。鉴于此,经济学到了正名以正经济学家行为的时候了,此文得以产生。



附:注释

[1]转引自[英] P·伊金斯,《生存经济学》,超星图书馆,1991年9月,第3页

[2]杨小凯 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3页。

[3][美]萨缪尔森 诺德豪斯,《经济学》,超星图书馆,第十六版,第2页。

[4]张五常,《经济解释》,电子版,“第一章:科学的方法”。

[5][法]莱昂·瓦尔拉斯著,《纯粹经济学要义或社会财富理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5月第1版,第30页。

[6]《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版,第1165页。

[7][英]约翰·内维尔·凯恩斯,《政治经济学的范围和方法》,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第1页。

[8][英]P·伊金斯,《生存经济学》,1991年9月,第4页。

[9][10]巫宝三,《古代希腊、罗马经济思想资料选辑》,第62、135页。

[11]转引自《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二卷,经济科学出版社,第60页。

[12][13][英] 斯密著,《国富论》 ,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475、7-8页。

[14][德]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27页。

[15][俄]杜冈·巴拉诺夫斯基,《政治经济学原理》,电子版,第13页。

[16][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超星图书馆,第13页

[17]党国英:“从‘哲学帝国主义’到‘经济学帝国主义’”,《经济学家茶座》第5辑,超星图书馆,第6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9-15 00:26:00
经济学在一定意义上是为政府服务的工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5 02:58:00

economize everything

以下是引用lixiaos在2007-9-15 0:26:00的发言:
    经济学在一定意义上是为政府服务的工具。

经济学无非是理性解释利益的学问,既然每个人都有利益,经济学自然是为每个人和实体服务的。你说经济学给政府服务也不错,毕竟政府也是实体之一。 再批判一下楼主,你所谓反对学科的经济化恰恰是正确的做法,当然了你的提法本身就有问题。 “经济学”可以用一个词代替那就是“理性“。 法律的经济学化的本质含义怕就是法律的理性化吧。 那么任何理性学科的理性化好不好呢?个人觉得没有什么不好。 我们知道有些东西很难理性化,好比爱,好比艺术,但是处理正义和公平的法律不该归到艺术这一类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5 3:00:4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2 01:11:00

怎么去定义"经济",那就会怎么去理解"经济学",那就会有怎么样的经济思想.

我给"经济"的定义就是: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服务关系.

正因为这样,我所理解的经济学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服务关系的学问",而这一门学问的基础就是人学.换句话来说,经济学是建立在人学基础之上的.没有这一基础,经济学就变成了四肢不全的瞎子在摸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9 22:20:00
以下是引用lixiaos在2007-9-15 0:26:00的发言:
    经济学在一定意义上是为政府服务的工具。

个人认为有失偏颇,似乎应该进一步限定为所谓xxx主义xx经济学,不能以偏概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