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创业的电子货币先锋DigiCash于1998年寻求破产保护。另一早期市场主角Cyber Cash在2001年初停止在NASDAQ上市。曾获取法国所有银行支持的Cyber-comm也于2001年初卷旗。但与此同时,也有成批的新创业公司不断涌入市场。eCharge在1997年创立;PayPal诞生于1998年秋。
这些后来者汲取前车之鉴,认清了金融IT业的关键是技术、市场、经营策略三者的有效结合。而首先为大家提供电子货币学费的正是电子现金之父——David Chaum。
1.DigiCash: 电子现金之父浮沉
提起电子现金,人们自然会把它与David Chaum联想起来。这位加州伯克利大学毕业的计算机博士长期沉溺于密码学。他的博士研究涉及如何在毫不相识的双方建立信任的密码协议。在确立课题时,连系主任都劝说他放弃这种永远难以辨别社会效果的新概念。然而,执着的Chaum 不仅完成了论文,还在论文前言特意致谢这位系主任,是他激发了Chaum在重新审视课题中坚定了信念。他确立的无识别电子签字协议,使电子交易实现不可追踪。该技术日后在网上付款的应用,既可以保证付款到位受款方,又可以保护购物方的私人权利,并使付款人的信息和购物内容无法追踪。
Chaum起初分别在纽约大学和伯克利大学任教,并继续他的密码学研究。他关于电子货币的技术概念和应用设想在短时间内受到广泛传播。他先后在美国注册了17项专利; 在科学计算的主要杂志发表文章,这些文章继而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此外,他也频繁演讲。然而, Chaum的苦恼在于没有人实现这些设想。他决定将这一概念从热衷于公式的科学家圈中推到有商业实用价值的公众。
肩负这一使命,David Chaum在1990年创立了DigiCash,Inc。起初,他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与开发上,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中心”(CWI)组建了密码学专题组。
1993年他离开CWI,全身心投入DigiCash任CEO。DigiCash的创业产品是为荷兰高速公路设计带有监视器的皮夹子——一个放入烟盒大小外壳的智能卡。该卡预先储存已确认的现金额,由特有装置固定在汽车仪表板上,汽车在经过付款处时无需减速、当然也不必认证车辆,便可由智能卡支付公路费。
之后,Chaum投入网上付款系统的研究,推出CyberBucks,它是预先储值的智能卡在网上的应用。使用时,用户从个人电脑向银行输入匿名电子现金,然后,用户可以用E-mail支付购物。收款方再E-mail电子货币到自己的银行账户(参看本文配文中图一)。这一额度又可经用户激活,再度作为电子货币履行支付。所有这些将专利投入市场的举动似乎都预示着,DigiCash在未来的电子货币领域,将如同微软在个人电脑市场一样独领风骚。
然而DigiCash几年后的发展并未像人们所预料的那样。1997年,DigiCash由阿姆斯特丹移师硅谷,借助风险资本勉强维持了一年,终于在1998年宣布破产保护。它走到这一步,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David Chaum是只身探索,始终保持DigiCash的独立性,未与任何大银行联手。他向银行推销时,银行看到的是昂贵的专利费和尚未开拓的市场。尽管David Chaum意识到银行是最有可能支持他的关键客户,他却未能让银行买账。而且,在支付方式上占垄断地位的银行,并不认为以小额支付为主的电子货币能为银行带来多少盈利,更无法支持这一昂贵的外来技术。
其实,银行外问津专利者已大有人在,但Chaum一向要价可观,这和他一贯主张的保护个人隐私权有直接关系。他认为,将他发明的技术用于保护个人隐私这一涉及整个社会的使命非他莫数。然而,由于高攀不上,其它公司纷纷另行开发自己的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Chaum的固执己见才使某些专利被锁入冷宫,导致了DigiCash的缩水。
从另一方面看,时机未到,当然也是DigiCash夭折的客观原因。如果DigiCash能挺到今天,也许状况会大不相同。但无论如何,在电子货币的创立和发展史上,Chaum已是功不可灭。
2.Mondex走上层路线志在全球
众所周知的Mondex计划始于1991年。创始人为英国西敏士国民银行(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 NWB)的Tim Jones和Graham Higgins,后者是已有28年经验的银行老手。Mondex之所以引起重视并赢得资金赞助,主要得益于他们是银行的业内人士,抓住了Mondex对提高银行业务管理上的针对性。
Mondex问世
当时,当此二位力图寻找代表下一代支付方式的龙头技术时,起初选中的是预付储值卡。但商业案例分析的结果不过关。针对当时每日的交易结算既繁琐又不十分安全这一问题,他们转而选择了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并以三位发明者大名的缩写命名的RSA“公共密匙”加密/解密方案。这项技术允许发送人利用收件人的公开密匙将传送的信息(包括付款)加密;收件人在收取时须用密匙的另一半——私人密匙——解密。这种设在智能卡内的密码技术,使得交易结算可以进行批处理,并降低了计算与通讯成本,其经济效益颇具吸引力。不仅如此,它还提供了新型管理机制,减少直接接触现金带来的风险,并易于就预算进行的现金支出结算。
在选中技术之后,银行特设的课题开发小组(称为NWDT)开始与电子行业领先的几家日本公司——大日本印刷、日立、松下电气及日冲电气紧密合作。因有银行大人物的支持甚至是多次直接干预,小组在初期的资助问题几度化险为夷,并且熬过了1991~1992年冬英国银行业的萧条。此间,一切开发工作严格保密。
1993年12月,Mondex电子钱夹正式公布于众。Mondex致力于方便用户的小额交易支付。款项可以通过ATM或电话输入卡内。卡之间的转换可以由特殊的、有密码保护的电子皮夹实现。一种特殊的电子钥匙链可以让用户查寻电子钱夹的内存余额。
Mondex首次发行时,最多可以支持5种货币,每种货币都是分别结账。如同钞票,电子钱夹一旦丢失,原持有人便失去了全部货币价值。它们的区别是,任何拾到钞票的人都可以直接付款,而Mondex的原用户可以设4位数的密码来保护其中的未用价值,使Mondex的拾到者无法直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电子钱夹的主要设计者——日冲电气,到1995年已推出轻于90克的产品,并且开始采用红外技术提供快速支付、无接触式电子钱夹。若无西敏士银行的上层保驾,Mondex根本无法达到至1995年已逾5000万英镑投资换来的成就。
全球市场策略
Mondex计划在创建之初就怀有全球性推广的野心。最早接受Mondex的区域集团是由西敏士银行、米德兰银行(Midland Bank)与不列颠电讯(British Telecom)联合组成。这个集团的组成方式是两家银行各自与不列颠电讯签有协议。此后,米德兰银行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合并,将Mondex带入香港。不久,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洲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先后有意成为Mondex国际集团(MXI))的合作伙伴。
Mondex全球市场策略的第一步是精心选择分国试点。
1995年7月开始,它在英国的斯温敦(Swindon)试行新的付款模式,至1996年5月,已流通10万张卡,在地方银行顾客中达到24%的渗透率; 一次性从银行输入电子钱夹的额度大多在25~30英镑之间,与ATM取款的平均额大致相等。多数购买额在5英镑以下,集中在超市、百货商店和加油站。电子钱夹在零售商店的使用与现金类似,却更为简捷,节省了点钞、银行卡授权的时间。
当然,实验结果也反映出一些电子钱夹尚待改进之处。最大的收获是从使用它的消费者那里了解到,电子钱夹虽相当于现金、用于小额支付,还具备优于现金的特点,但这些特点还有待使用者进一步了解。此外,电子货币若要形成规模,还需要更多银行的参与。
不久,电子货币在斯温敦零售商中受到广泛欢迎。因为它缩短了收款时间、提高了安全性。有趣的是,理发师和出租车司机则是例外,对此热情不高。用目睹这一情景的人的话说,这是一个无需现金也可生存的城市,但恐怕只能蓄长发、坐公车。
从银行角度来看,电子货币的优势近期尚不明显。Mondex能否为银行带来经济效益的关键,在于是否会降低银行业务中的最大交易成本——现金处置成本。但短期的试点尚未见到这一效果,无法就此得出任何结论。
Mondex全球计划早在出笼时便已认识到,斯温敦试点并非全球范本。因此,它寻找的各国参与方均是当地有名望、有国际业务的银行,采取的是向当地银行出售代理权的方式。在加拿大,领航的是最大的两家银行——皇家银行和帝国商业银行。它们在1996年9月~1998年12月在安大略省的圭府市(Guelph)进行试点;另外,与地方政府结合,从1999年8月起在魁北克省的赦布鲁克市(Sherbrooke)举办以便利地方行政为主的试点。
由于大力的广告攻势,Mondex在圭府试点的使用次数比预计的要高,但这一结果多少有些人为因素。圭府试点的最大收获是:又一次揭示了Mondex电子钱夹的最关键问题——消费者的信任。
据接受各种个人支付手段的零售商反映,他们只经手为数不多的Mondex付款。对消费者来说,它不过是另一种塑料卡,而且消费最高限额比信用卡低很多,还得时不时去ATM续钱,用时也不比现金或借记卡明显快多少。因而与既有付款方式相比,Mondex并无显著优势。
无论如何,现金依然是人们最直接接受和体验的货币。不尽如此,现金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文化产品,充满了象征意义。但所有这些现金文化,在Mondex那里都消失了。圭府试点结果表明,问题不是消费者不懂如何使用电子钱夹,而是为何使用它的理由并不十分显著。
此后,Mondex在全球的推动迟缓,不少早期热情很高的地方政府和银行已退出Mondex圈。一些本来采取观望态度的也继续对Mondex做冷处理。但信用卡联盟维萨(Visa)和万事达(MasterCard )却在积极探索前行。
这两家机构原本是一块儿排挤Mondex,但没过不久,维萨开始悄悄开发类似产品Visa Cash; 在万事达意识到电子钱夹对信用卡在支付技术及支付系统上的潜在威胁时,也决定与Mondex国际集团(MXI)携手。万事达广泛的国际网络恰巧与MXI的全球战略一拍即合,于是双方开始切蹉共同在世界各地推行Mondex。
1996年11月,万事达逼近一步,宣布征购51%的MXI股份,并采用MXI技术作为今后万事达发展智能卡的技术平台。不久,Mondex的国际业务已全部归属万事达。万事达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obert Selander亲自为Mondex电子钱夹做了第一笔跨国交易。他在纽约的一家麦当劳,用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颁发并已储存了港币的Mondex卡支付早餐。之后,又在纽约大通曼哈顿银行的ATM存入美金。
如今,Mondex虽仍步履蹒跚,但它当年走上层路线的开发策略与志在全球的市场导向,使Mondex得以在全球尚处雏形的电子货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美新型支付手段走向公众
● 第一张代币卡的试行始自1966年,之后一直处于地方试用阶段,直至1990年代中期才流行起来。
● 信用卡起步于1950年代末,而直至1980年代中后期,才被视为争取到了关键性的大多数。
● 电子现金的问世可回溯至1996年在旧金山、亚特兰大奥运会等的试点,以及1997年在纽约市的试点。之后,电子货币一直也仍将处于市场探索阶段。一方面,电子货币背后的公式仍会不断优化;另一方面,通过市场接受的大关也并非一夜之功。
历史上,大凡向社会引入新型支付手段时,如果是法币,为公众接受便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是非官方发行的支付手段如信用卡等,要想嬴得关键性的大多数,首先要考虑如何令消费者和商家共同接受。这种令发行方处在消费者和商家互动之间的两难境地,被有关人士戏称为“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鉴于储值型电子货币与代币卡、信用卡一样属网络产品,为方便系统间的交叉运作,在发行人之间广泛达成统一的标准已势在必然。
3.PayPal:稳走独木桥
当电子货币第一批冲锋陷阵的勇士屡屡受挫时,新一代正从前者的教训中崛起。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PayPal。它的创办人之一Max Levchin是又一位与公式共枕的密码迷。
在美国伊利诺伊州Urbana-Champaign分校攻读计算机专业时,他与巨型电脑共度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沉浸在编程、破译的乐趣中。他梦想着有一天能创立公司,在互联网上处理金融交易,设计出即便让黑客截获也无法读译的超密码。
1998年毕业后,23岁的Levchin搬到硅谷去实现开公司的梦想。在一次斯坦福大学的避险基金讲座上,他遇到了主讲人、31岁的Peter Theil。两人交谈后,Theil答应资助Levchin开发并营销他的软件。于是,二人共同创立了PayPal公司,由 Levchin 担任技术总裁(CTO)、Theil作为公司总裁(CEO)。
然而,他们一开始就面临密码学应用市场的严峻事实。在分析了DigiCash等超级名星殒落的原因后,他们总结出4大应该避免的失误,并以此作为突破口。
第一,产品使用过于繁琐。当时的电子货币产品要求用户下载特殊的软件——多数称之为电子钱包。它无非是已加密了的数字化货币。用户拒绝使用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嫌麻烦。另外,商家也得相应采用安全电子交易系统(SET)来读加过密的付款,而且系统还得由商家自己出钱购买、安装。PayPal则选择了利用浏览器通用的保密夹层(SSL),于是与支付有关的数据从未落入过商家,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解放,因为他们不再需要承担保护消费者财金数据的义务。这些数据被严密保存在PayPal的主服务器上,在此自生自灭,从不会在网上传送。PayPal向客户提供的仅仅是E-mail通知。对于那些个人之间的网上直接支付(P2P),在使用PayPal时,唯一需要的就是键入收款人的E-mail地址。这样,PayPal把繁琐留给了自己,方便则留给了包括购物方(付款人)、售货方(收款人)的客户。
第二,微型付款的市场定位狭窄,小额支付只有超高使用频率才有实现经济效益的可能。PayPal选择了将业务放宽,并不局限在5元以下的微型付款。任何付款,小到1分、大至1万美元都予以受理。
第三,已有的电子货币缺乏流动性。若跨国支付,需经汇率折算。虽然PayPal的客户遍布36个国家,但支付一律以美元计,简化了汇率折算。
第四,用户置信度低。Theil和Levchin认为,提高用户置信度的主要手段正是PayPal的强项——反金融诈欺技术。在PayPal公司内,1/6的职员在全力开展反诈欺业务,可谓专业诈欺稽查组。它的拳头侦探软件——Igor,因成功地破获了一名俄罗斯黑客而名声大振,以致美国联邦调查局也时不时要求咨询,甚至提出信息共享。
与维萨、万事达、美国万通、发现卡等为树立品牌而注资上亿美元大做广告营销活动相比,PayPal丝毫不破费,它是立足拳头产品,稳走独木桥。1999年10月,它开始接手eBay网上拍卖的支付,为P2P找到了最适宜的用武之地。如今,PayPal已因领导P2P而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