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货币体系和经济体系中存在缺陷。社会中一旦出现债务危机,就会传递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那么切断债务危机向金融危机传递,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传递的方式就是增加两道防火墙。
最近的2018年6月左右,国家的金融智库机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表了一篇文章,《警惕出现金融恐慌》该文用了金融恐慌一词。
文章中重点提到,为应对金融恐慌,提出3条措施。其中1,2条并无实质性专业内容,而第3点提到,要隔绝我国货币供应极致与外汇储备的关系,为防范不可避免的外部冲击做好准备。
很显然,该智囊机构已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危机的迫切性了。而且也看到了问题的根子上。这个就是根子就是我反复警醒的,资本外流会导致我国央行和商行的基础货币萎缩现象。
要化解这个危机,不是没有办法。
该文提出:“要尽快改革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机制,切断它与国内货币供给的关系。”这一条又何尝不是我这民科之前反复论证分析,提醒警惕的核心风险之一呢?
很显然,这也是我下图模型中要防止债务危机下的资本外流向金融危机传递的第1道防火墙内容。
其次该文还提到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就是大规模改造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将外汇资产移出。或参考美国的“外汇平准基金”,如香港的单设“外汇基金”,或日本的单设“外汇特别账户”,或新加坡的单设“主权财富基金”。
其次,黄奇帆也提到,国家财政部发行国债,置换央行的外汇资产,然后财政部管理外汇对外投资并试图盈利。
其实这里,黄奇帆的应对策略和国家金融智囊的第1条应对策略从宏观上都是方向正确的。国家金融智囊的应对策略没有深入细谈,而黄奇帆的应对大方向正确,但小方向跑偏了。
下面我就根据我对金融货币体系的研究及宏观趋势的推演,谈谈我构想的第1道防火墙应对方案。
首先必须修改银行法第29条,允许央行发行基础货币购买国债,然后国家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央行发行基础货币,然后,财政部购买央行的外汇储备,这样操作,就等于符合国家金融智囊提出的应对策略第1条,大规模改造央行资产负债表,用央行资产负债表资产端项目对中央ZF债权置换央行的外汇资产。
这里首先要明确两个基本原则。
1.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购买国债,不得作为国家财政资金用途并释放到社会上。只作为置换央行外汇储备的用途,该操作不会对其他经济指标产生影响。尤其不会影响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基础货币规模。商行体系内,本来按逻辑会多出与外汇占款规模相当的人民币存款,如此置换后现在多出了与外汇占款规模相当的外汇存款。外汇储备相当于从央行移向了商行体系,或者特殊的外汇交易银行,并接入美联储或者其他外汇交易的清算银行。
2.财政部获得的外汇成立外汇自由交易市场,不得用于对外投资,对外提供贷款等。
社会或者国家政策性银行需要外汇,则去外汇交易市场或者特殊的外汇交易银行购买。
这样操作后,资本外流后,就不会影响央行的基础货币规模了。
其次,人民币汇率贬值,国家财政部将显著从中受益。
这里,是针对债务危机向金融危机传递设置的第1道防火墙的简单构想。主要是针对债务危机爆发导致资本外流影响央行基础货币萎缩而做出的应对。
接着,在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传递的过程中,设置第2道防火墙,主要是针对债务危机爆发下,全社会主动或者被动去杠杆会导致商行的货币供应量萎缩二做出的应对。不过这道防火墙设置已经晚了。这已经仅是逻辑上的在金融体系层面的应对。已经无法应对未来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传递了,需要另寻他法灭火了。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国有银行100%准备金率来承担金融稳定作用。
然后发展民营银行采用部分准备金制度,为提供社会融资资金。
主要核心是民营银行接入商行清算系统,而不是接入央行清算系统,(民营银行不得自己开发交易支付系统,必须接入商行银联支付,现在叫网联支付系统进行交易,如果宏观角度够野,就会发现所有的第3方支付,都具有这里我说的民营银行的作用,但是这里所有的第3方支付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交易支付系统,所以,现在要纳入网联平台下)。
所以,民营银行对外信贷是直接融资而不会导致货币派生。这样就会抑制社会总债务规模无休止增长,避免债务危机后导致经济灾难,实际上这是在债务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下,做了一道防止向经济危机传递的防火墙。
这样社会,同样会有债务危机,有金融危机,但是不会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经济灾难。(因为金融危机下不会导致货币供应萎缩现象,也就是切断了债务危机碰上严重通缩而导致长期无法自拔这样的情况。)
前面我用数据对比了中美两国的货币体系的区别。核心区别就在这里了,虽然美国也是采用部分准备金制度,但是社会显著直接融资,货币不派生。
以上,就是针对我国客观的金融逻辑及运行情况抽象出来的模型和针对系统漏洞的防护墙设置在学术上的研究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