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128 4
2007-09-16

各位高手给俺看看,俺的说法有没有经济学道理。

我觉得政府不是说总需求不足吗?那就应该高等教育零收费,再加补贴!这笔钱全由财政出。(当然还可以考虑发行高等教育公债,再由央行花钱买进)

这样是不是就增大总需求了吗?

当然政府购买的增加会挤出一些投资,但为高等教育投资不是人力资源投资吗?

我想我的办法短期增加了支出和总需求,长期增加了资本(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了技术水平!

各位高手给俺看看,俺的说法有没有经济学道理。

[em0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9-18 14:50:00

自己顶一下,望高手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9 16:35:00

中国内需的结构性问题在于由于收入不平衡,限制了私人消费的扩张。教育投入是政府支出,他会进一步挤出私人消费。由于教育的公共物品性质,绝大多数政府都是愿意在教育上多花钱的,而这笔钱,至少在高等教育阶段以前,由政府提供基本保障。

政府有自己的预算约束,不是想投钱就能投的,多了就会造成财政赤字、进而可能引发贸易赤字,并可能恶化个人消费,加剧内外部的不平衡——个人倒是认为3000多亿的行政事业费用可以刊掉一半,再把钱投到教育上来。不过这与扩大内需什么的不沾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9 16:36:1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9 20:20:00
政府有自己的预算约束,近年来政府的支出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是下降的.吸引多方主体联合办学是一个思路.如很多企业也创办了大学,如"北京吉利大学"等.对于高等教育,受教育者付一定的学费是应该的,因为未来他一般有好的工作机会和较高的收益,可以弥补受高等教育时期的费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9 22:34:00

这个问题你不定量分析一下无法确认它的可行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