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数 发表于 2013-4-27 09:57 
(续四)
马克思曾经计划要写六部著作以进行资本主义的研究,而《资本论》仅仅是其中的第一部,牢记住这一 ...
1,原文:马克思对工人“身体与精神的分裂”的批判以及对“在生产过程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的批判之所以成立是由于存在一个可以取代资本主义下支离的、不完整的人的新社会,在这个新社会中,人可以获得“全面的发展”,这一点是其前提条件。
讨论:纵观《资本论》,马克思并没有把一个尚未出现的新社会作为他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的前提条件。相反,那种以个体的小生产的自然经济倒是他分析的逻辑起点。
2.毕竟,如果马克思没有基于社会主义这一前提来论述的话,他又怎么能够阐述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这一现象,并认为这是一种“倒置,实际上是扭曲,它是资本主义所专有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呢?
讨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是以现实的材料为对象的。除了人类劳动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的无差别性外[这一点值得质疑],他并没有预设任何理论假设的前提。至于说他认为资本雇佣工人而不是工人借用资本这一现象是一种“倒置”的关系,那是因为在他的辩证思维中,资本主义是对个体经济的一个否定,资本主义随着其自身固有的矛盾而发生的运动也会走向其否定,而为一个更高的生产关系所取代。相对于后一个否定来说,资本主义就成了头足“倒置”的关系了。
3.那么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者不主动地从人类的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开始他们的研究,然后再揭示资本主义的非人道的性质呢?
讨论:马克思主义者们的错误恰恰就在于“主动地从人类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出发,构造了一个国家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并且认为这个生产关系可以超历史阶段和超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超前地发挥作用。这一点已为国际共运史的历史事实所证明。
4.马克思认为,存在这样一个社会,其中,所付出的劳动的成果是“为了满足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便是从这样一个社会的角度来论述的,……
讨论:这是对马克思的误解。马克思不是从“这样一个社会的角度来论述的”和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恰恰相反,从历史的过程出发,从现实的材料分析出发,才是马克思的逻辑起点。真不知道,深入研究了马克思的学者怎么会得出这样与原著事实完全不相符的见解。
5.我认为在《超越〈资本论〉——马克思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这本书中,其讨论便始于对该错误观点——《资本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而不是对资本的考察——的研究,
讨论:没有读这本书,不知道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和对“资本的考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也许只是范围上的区别。前者是指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的研究,后者仅仅是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考察吧。
6.尤其是,正是没有认识到讨论雇佣劳动这本书的缺失,从而产生了片面的马克思主义。
讨论:从劳动的社会性质的角度看,《资本论》不就是研究雇佣劳动的专著吗?如果在此之上,还要再写一部关于雇佣劳动的著作只能是把资本论换一个名字再重复一遍。我想,这也是在马克思著作的遗稿中根本就没有这方面内容的原因。因为根据研究问题的进展和深入情况调整写作计划是很自然的事情。
7.我们未能好好理解马克思的“真正财富”的概念……
讨论:关于财富的概念不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特别需要重点突出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