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召忠:信息时代的战争与经济》
一、信息时代的时代特征
企业家和军事家都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比如我是军事研究人员,但不能光懂军事。如果只会用军人的眼光看世界,整天想的就是打仗,但现在全世界已经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了,大家要的是和平,而战争只是政治家手里的一种工具,比如解决台湾问题就可以有很多方式,战争只是其中一种。因此,一个军事家首先必须是一个政治家,其次必须是一个战略家。搞企业也是一样,首先要能看到全世界的发展趋势,要有世界眼光;还要有一种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和宏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认清楚自已的立足点和目标。有了这两个点,才能画出一个坐标参照系,才能画出一条直线。要确定一个坐标很不容易,从历史上看我们党犯过很多错误,大跃进就是其中之一,主要原因是没有选准当时的立足点,认为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初期,和美国与英国差不多了,只要10到15年时间就可以超英赶美。可是,赶到现在依然落后很多年,根椐最近中科院的年度世界经济分析报告,我国在经济总量方面比美国要落后100年。所以,确定战略环境,再选准目标,是极其重要的。
从战争与经济的角度来看,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驱动农业时代运行的能量是体能,当农民没力气就不能种庄稼,就没有收成。当兵打仗没有力气,身材矮小,就拿不动兵器,就不能打胜仗。比如古代的名将张飞、赵云和关公等都是身强力大。因此,在农业时代,体能非常重要。
工业时代倚重的是机械能和化学能,有了蒸汽机、蓄电池、飞机、坦克等,这些东西延伸了人的腿和手的能力。农业时代的农民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在自己生活的村落里,到了工业时代人们可以乘飞机在全球活动。
当今的信息时代,有了互联网络,真正实现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梦想,全世界实现了一体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信息时代侧重于智能和知识,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伊拉克军队为什么失败?因为它缺少现代化的智能和知识。信息时代的生存之道是必须有知识,衡量一个军事指挥官的知识和能力,就要看他能否通过网络去控制一个个节点,并使其有序化,最后凝聚成力量。就像一个企业家要控制员工和机械设备,使其形成一种综合能力,凝成一股绳去发挥作用,与对手竞争,这就是能力。所以,智能是信息时代最核心的能量,智能取决于知识的多少,而知识来源于学习。
农业时代的战争是接触型作战,近距离的厮杀,是人和人之间决斗的冷兵器战争。工业时代有了很多武器,如坦克、飞机和大炮等,但这些武器之间相互是不联系的,主要体现的是其本身的作战能力。如果1辆坦克的作战能力是1,100辆坦克的作战能力有可能是100,1000辆坦克的作战能力有可能是1000。1000辆坦克肯定要比100辆坦克的作战效能高,所以,工业时代讲究数量规模,数量越多越好,人越多越好,机械设备越多越好,这就是工业时代的特点。而信息时代主要是通过网络去控制分散的点和武器装备,它强调的是系统集成,不再是数量规模的累加。信息时代的核心就是依托信息系统,就是信息化和网络化,衡量一个企业就要看它是数量规模型还是综合集成型,如果是前者还属于工业时代,如果是后者就肯定是一个信息时代的企业。现在世界上的国家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美国及少数西方国家,这些国家已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到2015年左右将进入信息时代中期;第二梯队是欧洲一些工业化国家,他们紧随美国,在信息化方面比美国大约落后10年;第三梯队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国是最具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俄罗斯虽然也进入了较好的发展时期,但要想追上中国,尤其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追上中国尚需时日,起码需要20年。中国在军队建设方面如不摆脱前苏联思想的影响就很难打赢战争,因为苏联现在的军事设备还是机械化那一套,没办法搞信息化。还有印度,有人认为印度在信息化尤其是在软件业方面比我国强很多,我2001年去印度考查了他们的市场,回来后发表了几篇文章,其中有一篇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印度》。当时的印度市场上,14寸黑白电视还是紧俏商品,整个国家只有90公里长的高速公路,军队上将的小轿车还不如我国的夏利,办公大楼没有自来水和煤气管道,几百万人露宿街头。印度人聪明,是有不少软件业的工程师发家挣钱了,但只是他们自己挣钱了,与社会和企业没关系。所以,从各种现象来分析,我认为印度的信息化程度差远了,整个社会制度和运行机制都存在严重问题。
工业时代给我们遗留下很多东西,比如工厂、烟囱和设备等,这些东西都应该保留,搞信息化建设并不等于不要机械化,建设一个新世界并不一定要砸烂一个旧世界,我们需要的是在旧世界的基础上去建立一个新世界。同样,一个军队如果只搞高、精、尖的新科技,就没法打仗,要用高技术带动一般技术的发展,正因为技术太高了,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反而表现得很差。对企业来讲也是一样,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一些老企业的老设备还可以改造,不能随便浪费,一枚普通炸弹改装成一枚精确制导弹,花不了多少钱。这样才能节约资源,提高效能。
二、中国未来的安全环境
今年四月份,美国前战略部队总司令上将来我国访问,他搞了一辈子战略核武器,掌握着美国所有的核武器,权力很大,现在退休了,在好几家公司担任CEO兼总裁。我就问他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的将军退休后知识都非常丰富?而且,据我了解90%以上美国上将和将军退休后都在大公司担任总裁或高级顾问,军队的知识结构是如何来胜任企业管理层呢?他告诉我,企业主要是用我们的领导才能,军人一辈子都有铁的纪律,我能把一场战争打赢,就肯定能搞好一个企业。
搞好企业不只是需要领导才能,更需要一个安全环境。下面,我讲一讲中国未来的安全环境。今天电台广播从明天开始柴油又要涨价,很多人要买车,却不能承受油价一涨再涨。我长期在海军工作,研究最多的是海洋战争,海洋战争研究涉及最多的是关于海上经济的问题,海上经济涉及最多的是海上交通线的问题,而海上交通线研究最多的便是石油问题。美国有很多石油,但他们只是登记下来,建立一个数据库,并不开采。因为美国很清楚,这些石油不开采,几百年后还是美国的,子子孙孙都可以使用。伊拉克等国也是一样,石油的蕴藏量从不公开,不随便开采。而我国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中原油田等,一个个大面积地开采,把内陆的石油都开采得差不多了。更可怕的是国家钻探的很多油井和矿井,钻探完了把资料放在那儿,最后流失到个体户那里,由他们去开采了,本来可以开采十年的油田,却一年就开采完了。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那是多少年前的大地震使森林下沉才形成了石油,是不可再生的,陆地上的石油一旦没了,再想去别的地方开采油就很难。
全世界海洋上最大的一条油路被美国控制着,沿线有日本列岛、台湾、琉球群岛、菲律宾列岛、马六甲海峡、安达麦印度洋、波斯湾、好望角和大西洋。美国为了控制这条油路,在日本驻有第七舰队,在波斯湾组建了第五舰队,负责看管石油。这样,美国就控制了石油的开采和价格,控制了运输,如果打起仗来,没有石油的国家就无法使用汽车和飞机。目前,中亚三大石油产地:波斯湾、里海和南沙群岛都被美国所控制。近年来油价日益上涨,美国认为是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太大造成的。
这些年爆发了很多次战争,其中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这些战争都发生在欧洲和亚洲交界处的三角地区,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地方是世界石油的主产地,又是欧亚文明冲突最激烈的地方,所以,美国就下定决心要控制这些地方,凡是不听话的国家,一定要打倒,于是,萨达姆被作为绊脚石推翻打倒了。然后,美国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发展,又瞄上了里海的石油,打起了科索沃战争,打完仗也不撤军。这样就形成了对我国不利的战略格局。现在,日本和韩国、日本和美国都是军事联盟,只要一国受到侵略,另外一国肯定出兵。目前,琉球群岛整个在日本和美国的控制之下,菲律宾与美军有军事协定,新加坡有美国航母,美国还想在马六甲海峡周边驻兵,这些岛屿形成的锁链,美国称为第一岛屿锁链,是第一道封锁中国的岛屿锁链简称第一岛链。这条第一岛屿锁链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我国始终没能突破,今天仍然如此,牢牢控制在美国手中,而且,美国正在驻兵制造和加强第二岛链,对我国的安全环境进一步构成了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