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2206 0
2007-09-22

2007年初,各家机构预估上市银行的平均增长率在25%左右,其中股份制银行的增长率可能高一些,但也就在35%左右。如对兴业银行07年EPS的估计,各家机构均认为也就能增长35%左右,07年EPS在1.05分上下,这一观点直到4月份一季报公布后也没有太大改变,这直接导致兴业银行的股价在6月中旬之前都只在30元附近徘徊。但到了7月份,11家上市银行有6家陆续发布了业绩预增的公告,其中深发展预增125%至145%,招商银行预增100%以上,兴业银行预增90%以上,中信银行预增80%以上,民生银行预增60%以上,工商银行预增50%以上。整个银行业的利润大涨,且涨势惊人,远远高于了机构在年初的预期,从而直接导致银行股被重估,股价也纷纷大涨,其中招商银行冲破30元、兴业银行也稳稳占到了40元上方。

07年上半年银行股业绩与机构的预期差距很大,是机构忽视了一季报的数据,还是有其他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由于上半年中央采取了加息、上调准备金率等措施,而且在全国都出现了存款都从银行流出,向股市流入的情况,因此许多投资者都认为银行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业绩也不太可能增长的太多。但投资百科网认为情况不是如此,并在6月份已发现了这种情况,撰文指出了银行股的投资机会。但关注投资百科网的朋友们给予了我们的更高的要求,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我们要受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所以,本文就从上市银行的利润表入手,通过分析银行的收入、支出构成和影响因素,找出银行业绩增长的内在逻辑,揭开上市银行利润高增长的迷局。

一、银行净利润的构成

通过银行的利润表可以知道,银行的净利润=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其他净收入-营业费用-营业税及附加-资产损失准备-所得税。

在收入方面,利息净收入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在银行所有收入中占有绝对的比重,各家上市银行普遍都在90%以上,只有招商银行在90%以下,但也达到了85.75%;其次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各家银行差距较大,从3%到10%不等。在支出方面,营业费用占比最高,最少的也在36%左右,多的则达到了48%以上;其次是资产损失准备,再次是营业税和所得税。

由于投资收益和其他净收入占比很小,对银行的净利润影响不大,所以在下文中主要就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营业费用、资产损失准备和相关税费对净利润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利息净收入的构成和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的银行业,利息净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经营信贷业务取得的存贷利差净收入(因贴现业务实质上属于间接性贷款,故各家银行均将贴现利息收入统计至贷款收入中);二是存放在其他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三是债券利息净收入(或称为资金营运收入)。如表2-1和表2-2所示:

(一) 存贷利差净收入的构成和影响因素

1、存贷利差净收入的构成。银行的存贷利差净收入,就是银行从存款人和资本市场那里拿到钱,然后把它贷给借款人,从利息差里获利。其计算公式为:

存款利差净收入=贷款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支出

其中“贷款收入=每笔贷款利息收入之和”,“每笔贷款的利息收入=贷款金额×贷款利率×贷款年限”;

“存款利息支出=每笔存款利息支出之和”,“每笔存款利息支出=存款金额×存款利率×存款年限”。

各家上市银行年报中的存贷利差净收入即是这样计算出来的。但作为投资者来说,不可能获悉每笔的贷、存款的具体情况,只能从公司公开报表和央行的披露的数据中获悉的贷、存款总额和平均贷、存款利率。但通过这几项数据即可估算出存贷利差净收入,计算方法如下:


“存贷利差净收入≈(贷款余额×贷款平均利率)-(存款余额×存款平均利率)”,其中贷款余额×贷款平均利率≈贷款利息收入,存款余额×存款平均利率≈存款利息支出。之所以是“≈”,是由于年报中的贷款余额有些上市银行是时点数,有些是月平均数,而且因每笔贷款的时间、利率差异,另外各家银行的贷款余额中还包括贴现贷款,因此用“贷款余额×加权计算出的贷款平均利率”的结果与实际贷款收入有一定出入,但出入不大。同样道理,存款利息支出也是如此。

此表中,招商银行的贷款收入为26815.29,存款利息支出为10449.12,利差净收入为16366.17;通过“贷款余额525,517×贷款平均利率5.12%”得出的贷款收入为26906.47,通过“存款余额694,702×存款平均利率1.50%”得出的存款利息支出为10420.53,利差净收入为16485.94。

兴业银行的贷款收入为18928.28, 存款利息支出为7760.94,利差净收入为11167.34;通过“贷款总额295,425×贷款平均利率5.88%”得出的贷款收入为17370.99,通过“存款余额370,086×存款平均利率1.67%”得出的存款利息支出为6180.43,利差净收入为11190.56。

因招商银行的贷款总额是月度平均数,而兴业银行的是时点数,因此招商银行计算出来的更准确一些。


2、影响存贷利差净收入的因素。通过对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利用“存贷利差净收入≈(贷款余额×贷款平均利率)-(存款余额×存款平均利率)”这一公式计算出来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出入并不大,是能够用来进行估算的。由于商业银行的特性导致其存款余额一定是大于贷款余额的,因此上述公式即可变化为:

存贷利差净收入(M)≈(贷款余额(D)×存贷利差(a))-(存贷差额(S)×存款平均利率(b)),其中“存贷利差=贷款平均利率-存款平均利率”。可用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其结果也是正确的。由于各上市银行平均存款利率变动较小,为了简便起见,始终认为存款利率是不变的。那么,通过此公式可以发现存贷利差净收入主要受存贷利差、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的影响。

首先考虑一个因素变动的情况:

(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存贷利差a增加1个百分点时,净利息收入增加1%D,反之亦然。

M1≈D×(a+1%)-S×b,

M1-M≈D×1%。

(2)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贷款余额增加X万元时,存贷利差净收入增加X(a+b)万元,反之亦然。

M1≈(D+X)×a-(S-X)×b,

M1-M≈X×(a+b)

(3)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存款余额增加X万元时,存贷利差净收入减少Xb万元,反之亦然

M1≈D×a-(S+X)×b,

M1-M≈-Xb

综上,可以看出在仅有一个因素变动的情况下,存贷差a和贷款余额b与存贷利差净收入M同向变动,存款余额S与存贷利差净收入M反向变动。

但是在现实中,出现的情况往往是贷款、存款和利差均在变动,那么这种情况应如何分析呢?

假设贷款变动X万元,利差变动幅度为y,存款变动为Z万元,那么

M1=(D+X)(a+y)-(S+Z-X)b

M1-M=Dy+X(a+y)-(Z-X)b

(1)当三者的变动对M1均产生正作用时,即y>0,X>Z>0时,M1-M将大幅增加,今年银行业便表现出这种特征,即存贷利差不断加大,贷款增加的绝对数量要高于存款额增加的绝对数量,于是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均出现大幅增长。反之,y<0, 0

(2)当y、X、Z三者变动对M1并不是都产生正作用时,净利息收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量均较难判断。下面就用招商银行以往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便找出一些规律。

2003年,招行的贷款增长了44.21%,存款增长了42.77%,存贷利差扩大了20个基点,存贷利差净收入则增长了55.34%,远远高出贷款增长速度;

2004年,招行的贷款增长了37.12%,存款增长了28.43%,存贷利差减少了22个基点,存贷利差净收入则增长了31.88%,低于贷款增长的速度;

2005年,招行的贷款增长了29.71%,存款增长了24.57%,存贷利差减少了25个基点,存贷利差净收入则增长了19.11%,远远低于贷款增长的速度;

2006年,招行的贷款增长了21.36%,存款增长了28.83%,存贷利差增加了30个基点,存贷利差净收入则增长了28.76%,高于贷款增长的速度。

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

(1)利差是影响存贷利差净收入的关键因素。当利差缩小时,存贷利差净收入的增长幅度对大大低于贷款增长的幅度;反之,当利差扩大时,存贷利差净收入的增长幅度对大大低于贷款增长的幅度。

(2)存贷利差净收入的增幅一般低于贷款的增幅,除非利差扩大。

(3)贷款的增幅只有高于存款的增幅,才能确保存贷利差净收入的增长。

(二)同业存款净收入的构成和影响因素

银行的同业存款净收入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利息收入,二是存放在其他金融机构的利息净收入。其中,存放在中央银行的主要是存款准备金,而中央银行也只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年利率0.99%),对超额存放的存款准备金不计息,因此此块利息收入是与各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数额密切相关,但绝对额不会太高。

至于存放在其他金融机构的利息净收入,其计算公式为:

存放在其他金融机构的利息净收入=其他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其他金融机构的支出

比如,兴业银行存款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同业存款,因此其同业存款净收入近年来总是净流出。

(三)资金营运的净收入

资金营运的收入主要包括债券投资的净收入,拆借、拆出资金的净收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净收入。目前,各家银行对此块收入都比较重视,都有专门的资金营运部门进行运作,特别是股份制银行更是如此。如兴业银行的债券投资收益占利息净收入的25%以上。资金营运的收入主要受投资规模和市场状况的影响,且每年的波动不大,所以比较容易估算。各家上市银行的2006年的债券投资收益率在2.5%至3.2%之间,差别不是很大。

三、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

所谓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就是大家所言的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内部也称为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网络和客户资源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和非贷款类金融产品,主要包括清算和结算业务、信用卡和银行卡业务、担保业务、托管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等。

目前,各家银行此项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结算收入、银行卡的手续费和佣金。

其中,结算收入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结算量,而结算量又主要取决于网点的数量,因此在工行、中行等国有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中,结算收入始终占中间收入的60%以上。

由于,我国银行还只是分业经营,因此我国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可能像国外银行那样占有很高的比例。目前,只能通过发展信用卡业务和代销基金、代销保险、基金托管等业务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但由于中间业务的低风险高获利的特性使得其成为银行提升盈利能力和业绩增长的业务重点和发展方向。但随着国内金融混业进程的推进和金融由间接融资转为直接融资的效应显现,国内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将逐渐提升。

上图摘自《中信证券-银行业2007年投资策略》,主要说明银行分业、混业经营与中间业务收入的关系。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1930年代至今经历了高-低-高的轮回。这与美国混业-分业-混业的历程有很大关系。1934年非利息收入与总收入之比为24.57%。随着银行业开始实行分业经营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达到最低点,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之比在1981年为7.09%。自1980年代后期美国商业银行重新恢复混业经营后,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逐年提高,至2004年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34.4%。

四、营业费用

在银行的支出中,营业费用所占的比重最高。由于各家银行的具体情况不同且地区不同,因此每开设一个网点所需的费用也不仅一致。在各上市银行中,工行、中行和建行,甚至包括交行,它们在国内的网点布局已经基本完成,要做的仅是国内网点的调整和向国外的扩张,如果大行人员效率能进一步提高,其人均收入和费用收入比还会提高。

对于各中型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它们还要进一步的扩张网点,因此对费用的控制能力将影响到盈利情况。据我的了解,在中型的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的费用支出最多,该行几乎将所有的业务都细化成指标分解至每个员工(包括后台支持和管理人员),只要能够完成,便给予高额的奖励,因此该行经常出现客户经理的收入要远远高于支行行长甚至分行行长,有资源的员工甚至不愿意当管理者只愿意当客户经理,因为只要能拉来存款即使不上班,也能获得高收入。所以在上表中,民生银行的费用收入比最高,几乎达到了50%。以民生开办一家分行为例,一般要到第三年才能真正实现盈利。而兴业银行则对费用控制的较好,在兴业银行已形成了一项制度,不仅是开办一家分行,哪怕是开办一项新业务,也要先测算一下能否盈利、何时盈利?兴业银行曾创造了一项记录,即郑州分行4月份开办,当年终即实现盈利500余万元。这也是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卡一年半发卡量即突破200万张,而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卡三年才170万张的原因吧。

五、营业税和所得税

目前我国银行要缴纳的营业税是按照营业收入的5%进行征收,而在国外银行是不缴营业税的;我国银行缴纳的所得税率为33%。据国泰君安测算,国内银行业税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净利润将增加4%-6%。因此,随着2008年国内银行业的所得税调低到25%,上市银行的业绩还将大幅增长。

六、资产损失准备

银行业的资产损失准备是指提取呆坏账准备金,在业内称计提拨备。根据财政部《金融企业呆帐准备提取管理办法》的规定,金融企业拨备的计提范围是所有风险资产,不仅包括贷款,还包括同业拆借、各类应收款项、符合条件的债权股权投资等。一般拨备按风险资产期末余额不低于1%的比例计提。另外,银行自行认定专项拨备计提是否充分。在五级分类贷款中,关注类贷款专项拨备的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

对于银行计提拨备的是否充足,一般根据拨备覆盖率来判断,根据《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规定,拨备覆盖率被定义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余额/不良贷款余额×100%。在2006年,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差别很大,最高的是浦发为151%,最低的是深发展为48%。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计提的不良贷款拨备会直接冲减当期利润,因此拨备对银行业绩有直接影响。当不良贷款率上升时,计提的拨备也会随之上升,银行利润就会下降,相反,不良贷款率下降则会减轻银行计提拨备的压力,对利润就会有积极贡献。所以,银行也就可能通过改变计提拨备的标准来调节利润。而由主观分类方式计提的拨备,也就给了银行经营策略上的更多调整空间。比如银行将一笔贷款从可疑类调整到次级类,计提比例就从50%减至25%,有一定的主观性。

由于这种原因,深发展2006年的业绩就备受质疑,中信证券分析师杨青丽认为,深发展净利润增长主要来自计提准备减少21%,如果将计提准备增长率提到30%至100%覆盖,其净利润增长率可能仅为24%。如果招商银行的拨备率也降到这一水平,其业绩会增大一倍以上。

但根据新的会计准则,计提拨备的基本计算方法是:根据减值贷款未来收回本息的可能性和贷款现值比较的差额作为提取拨备覆盖率的依据。对于确认具有减值可能性的贷款,无论是单独计提还是组合计提,会计师都将会逐笔审核提取拨备。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自身的经营策略将难以主导拨备覆盖的提取,管理层主动权相对削弱,会计师将成为拨备提取方案的最终审核者。各行之间的拨备覆盖率将不会差别这么大,业绩也就更有可比性。

综上,本文的主要观点有

1、利差是影响存贷利差净收入的关键因素。当利差缩小时,存贷利差净收入的增长幅度大大低于贷款增长的幅度;反之,当利差扩大时,存贷利差净收入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贷款增长的幅度。

2、存贷利差净收入的增幅一般低于贷款的增幅,除非利差扩大。

3、根据美国的经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是否混业经营有很大关系,在目前我国银行业分业经营的情况下,要求国内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大幅上升是不切实际的。

4、2008年银行的所得税税率将降低为25%,而国内银行业税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净利润将增加4%-6%。因此, 2008年上市银行的业绩还将大幅增长。

5、由于计提的不良贷款拨备会直接冲减当期利润,因此拨备对银行业绩有直接影响,但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各行之间的拨备覆盖率将不会差别太大,业绩也就更有可比性。

由于我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高速增长期,央行还有可能多次加息,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进一步扩大,同时考虑到国内混业经营的加快和税收政策的影响,因此在2008年国内银行业的业绩极有可能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但我们一定要注意:一旦出现降息拐点,存贷差缩小、不良贷款上升等现象时,银行的业绩增长将会迅速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此时应及时抽身而退,因为这种情况不是单凭一己之力可以安全度过的,花旗银行在这种情况下也差点破产。

(本篇百科文章由目前任职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Alex先生贡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