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7611 68
2013-05-04
        昨天 ,中国科学院有关负责人对此事回应表示,对三位中国科学家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感到高兴,“两个科学院院士增选分别按照各自程序和标准进行,相互独立,没有必然关联”。

■新闻背景
施一公2011年落选中科院院士
        2010年,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和施一公联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评论,批评国内科技体制以及学术界风气引起巨大反响。他们称:“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
        2011年中科院院士评选中,施一公和饶毅双双落选,引发了人们对院士评选的热议。2011年12月9日,在新增院士名单出炉后,饶毅撰写了一篇4000余字的博文,标题为《解剖“逆淘汰”社会现象的一只麻雀》,为施一公的落选鸣不平。他认为,院士评选中,重视的不是学术水平、年龄、学术年资、在国内科学贡献大小,而是“在有些人面前低头排队的时间,有时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他当时宣布不再参选院士。

评述:具体的标准如何呢?
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有些复杂的,我也只能“道听途说”啦,引用的话:
亲耳听到一位大牛讲过,中国的院士评选,
第一步,自身实力要过硬,满足基本条件,进入候选名单。
第二步,比如200个候选人选10个成为院士,完全靠运作。包括资本运作和人脉运作。

第一步应该与美帝国主义相同的,第二步应该具有一定的zhongguo特色啦,哈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5-4 08:26: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4 08:28:11
院士也有调皮的时候,这年头上边不喜欢调皮的孩子。小孩打架拼发育,院士评选拼那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4 09:03: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4 09:07:25
真有这么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4 09:53:02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