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消灭剥削只是美好的愿望,就经济状况而言,只要出现不对等或是经济地位不一致,那么必然剥削还是会存在的,全球化之后,人们都有自己固守的原则和坚持,很难达到一个共性,即便存在,到那时候也许任何人都具有一致性,无所谓你我,那样也许也不好。
一说到剥削,几乎是所有的人都恨之入骨。消灭剥削几乎是所有的人一个共同的美好愿望。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想法和愿望都是不切实际的,准确的说是和人类文明格格不入的。剥削是社会剩余财富归属于个人的分配形式,是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可以使社会经济有序向前发展的方法。
首先我给剥削寻找一个我自己十分满意的定义:剥削是指不创造财富的人享用消费他人创造的剩余财富。其前提是社会必须有剩余财富存在。如果一个人创造的财富都被他自己消费掉,那么这个人并没有创造剩余财富;如果社会上所有的人创造的财富都被创造财富的这个群体自己消费掉,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存在剩余财富,此时就不存在剥削了。原始社会没有剥削,那是因为原始社会不存在剩余财富。剩余财富是谁创造的,我认为是生产工具创造的,如果人不使用任何生产工具徒手进行劳动就不能创造任何剩余财富。徒手劳动所创造的财富仅能维持徒手劳动者最低限度的温饱,永远不会有剩余财富。可见生产工具的存在是剩余财富存在的关键。生产工具越先进创造剩余财富的能力就越强大,我们人类需要生产工具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这就需要有创造生产工具能力的脑力劳动者脱离实际劳动进行专职的创造,和进行相关的科研活动。他们的生存所需就要靠剩余财富,而剩余财富本身就是他们发明创造的生产工具创造出来的,所以这样剥削是天经地义的。另外,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有序地进行,必须要有政府来管理协调,那么这些管理人员也要脱离实际劳动,他们的生存所需也要靠剩余财富,这样的剥削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我们人类社会就是利用这样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发展到今天,建立和成就了今天灿烂的人类文明。没有剥削也就没有今天的人类文明。
许许多多的人都认为,剩余财富谁创造就归谁消费。持这样的观点的人都是认为剩余财富是广大的工人阶级创造的,而实际上剩余财富并不是工人创造的。而是发明创造生产工具的脑力劳动者创造的。前面已经说过剩余财富如果全被创造的人消费掉那就不是剩余财富了。而且生产工具所创造的巨大的剩余财富是发明创造它有限的的脑力劳动者根本无法全部消费掉的。所以,剩余财富谁创造谁消费的观点是极其不现实的。其次,人类创造的巨大剩余财富也不可能全部用来修路造桥和发卫星。另外,人类创造的巨大剩余财富如果全国所有的人均分也不具有合理性。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有人有资格消费它;有人没有资格消费它。有人得到的多一些;有人得到的少一些。这样的现象虽然“不合理”,但它却是现今人类社会处理剩余财富唯一可行的方法。
在享用消费剩余财富人群中,也就是剥削的人群中确实存在对人类没有任何贡献的人,人们对这样的剥削痛恨是正常的。我们需要完善社会制度把剥削群体中此类人尽可能清除干净,但我个人认为,无论社会制度怎样完善都不能把剥削群体中此类人清除得一干二净。只能是使剥削群体中此类人尽可能地少而已。这可能是人类文明的副产品,这是人类社会的无奈。
在社会财富归属个人的过程中,有人利用权力等不正当手段巧取豪夺把本该不属于自己的社会财富变为自己的财富。这样的财富获取目标并不只是针对剩余财富,而是社会中所有的财富。所以,这样的财富获取方法是不受法律和道德所认可的,这并属于剩余财富分配,因而不属于剥削。
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是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工具创造剩余财富的能力,最后使生产工具能够无须人类操纵;使生产工具这个人类发明创造的“劳动者”能够独自劳动。那时全体人类就都脱离了实际劳动,就都成为剥削者了。人类的终极社会——神仙社会就实现了。
什么是共产主义?我觉得社会发展到现在,哪怕是我们这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生们也要重新思考了。共产主义绝不仅仅是马克思当初所预想的,或者说他只是预言了一部分。社会在发展,新的因素必须要考虑在内。
可是尽管如此,共产主义也绝不会像楼主所说的那样。与时俱进,和谐社会这两个词你没听说过么?有点概念的话也不会得出如此的结论。
最后,我真切的希望未来的生产工具同志们能够生产出剩余价值,那时也许我会请个机器喝两杯,我喝啤酒,它(他)(她)喝汽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0 17:45:36编辑过]
哼哼,新注册的.风格相同!等日后以此说事吧.三个贴子一样.我也让它一边大,试试,二行.一样一个.
哼哼,新注册的.风格相同!等日后以此说事吧.三个贴子一样.我也让它一边大,试试,二行.一样一个.
回复仗义执言第6楼发言
序言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现存的所有的阶级都先后轮流做了一回生产资料的主人,在人类社会经济的舞台上都尽情表演一番,都为本阶级谋求了最大的经济利益。但唯独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和无产阶级的公有制这两位扮演者,对自己在人类社会经济的舞台上的表演均感到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目的。资产阶级的私有制被生产过剩经济危机闹得心烦意乱;而无产阶级的公有制经过近百年的实践也感到力不从心,社会生产的效率始终低水平徘徊,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工人阶级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美好目的始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存在不尽人意的差距。资产阶级的私有制被生产过剩经济危机闹得心烦意乱后,经过认真的思索毅然决定允许广大的工人阶级参与剩余财富的消费,于是,最低工资制度、最高工时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纷纷出台,使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慢慢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而无产阶级的公有制也开始允许多种所有制共存。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和无产阶级的公有制都一改以往对立的面孔,开始尝试携手同台献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人类社会经济生产活动划时代的转折点。人类社会这样的转折刚刚开始,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和无产阶级的公有制单独表演愿望的惯性依然强烈存在。应该允许执著者继续坚持,允许他们在这转折的过程中畅所欲言。
一、 剥削的概念应改为中性词
剥削的存在是因为人类社会存在剩余财富,这应该是所有人一致的观点。而人类社会的剩余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生产工具向更高水平的完善在不断增加,他的消费人群正在向社会上所有的阶级、社会上所有的群体逐渐扩散,消费享用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一旦到了社会终极阶段,生产工具将能独自“劳动”,人类彻底脱离了劳动。全体人类都将享用和消费生产工具创造的剩余财富。所以剥削是人类社会剩余财富的分配形式,自从人类社会有剩余财富开始,就将伴随人类一直到人类社会最终阶段。而过去那种把伴随文明人类始终的剩余财富分配的形式——剥削,用贬义来对待的观点,和人类的文明极其不协调。我们应该为人类能够创造剩余财富而倍感自豪,在人类社会的现阶段剩余财富不可能实行人均享用。在现阶段我们所追求的应该是尽可能地合理分配,而不是对剩余财富消费本身——剥削横加指责。剥削完全有理由变为中性词。
二、 剩余财富是谁创造的
我个人认为是生产工具创造的,是发明创造生产工具的脑力劳动者创造的。因为劳动者不使用任何生产工具徒手进行劳动根本不能创造任何剩余财富,生产工具就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劳动者”。
三、 剥削将永远存在
剩余财富将永远存在,所以剥削就永远存在。简单极了。
四、 解释一下:我赠送你100元钱这件事
仗义执言小妹妹,如果我赠送你100元,这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我和你的观点出奇的一致——绝不是你剥削我,是我心甘情愿无偿赠送你的。这属于个人之间的财富走动,和社会剩余财富的分配相比,是两类具有本质差别的财富运动。他们不具备可比性,不能用个人之间的财富走动的属性去解释社会剩余财富的分配特征。这样解释显得力不从心,使人感到你的证明分外的单薄文弱。不知道我这一番苦心解释能否使你得到些许异样的感悟。
五、 你的发言中“发展”一词使用欠妥
人类社会生产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通俗一点说,就是追求工人的衣食住行和资本家一致,达到相同的水平。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和资本家同步“发展”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每一个工人都发展成为拥有一座工厂的愿望是荒唐的想法。而工人阶级共同拥有工厂已经实践过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3 11:18:49编辑过]
八九七十二 发表于 2009-8-13 07:14
回复16楼ghjk1724网友
剩余财富就是生产工具创造的,而不是由其创造者本身(发明创造生产工具的人)来消费,如果这些剩余财富都被创造它的人本身消费,那就不是剩余财富了。在现代社会它归属于个人的途径或者叫方法有好多形式,例如,公务员的工资,军人的衣食住行,低保户月月领取的最低保障金,等等。资本家取得的剩余财富当然也算,但剩余财富决不是工人创造的,而是生产工具创造的。对此会有很多人不理解,我们不妨回到生产工具创造的原始时期,在没有发明弓箭之前,人们都是用木棒和石头打野兔,一个人一天最多能打一两只野兔。但是有人发明了弓箭之后,不论是谁用弓箭去打野兔,一个人一天就能打到十一、二只野兔,比用木棒和石头多打十只野兔。现在就是见证真理的时刻,我们是把这十只野兔归功于发明弓箭的人还是归功于射箭的人,按照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应归功于射箭的人,我个人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我认为应该归功于发明弓箭的人,否则就是不公平的,就不会有人去发明创造了。至于小雇主雇用一两个雇工情况要复杂一些,如果他们不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财富就都是他们自己创造的,不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根本无法创造剩余财富。如果他们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而雇主又不参加劳动,那么雇主所得就是剩余财富。如果他们是从事广告业,那么他们并没有创造财富,无论是雇主还是雇工他们都是在消费社会的剩余财富。几个人以上的财富剩余很难判断这是不是剩余财富,如果他们都是公务员收入就是剩余财富,如果是工人的收入就不是剩余财富。顺便说明一下,发达国家工人的高工资高福利,他们的收入并不都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财富,也包含少量生产工具创造的剩余财富,也就是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剥削生产工具”,只是分得剩余财富多少不同而已。国家集中起来的财政收入,百分之百是剩余财富,但剩余财富并不是百分之百被国家集中起来。
士兵无论是打胜仗还是打败仗,都不是创造财富的劳动。它和创造财富的劳动无法对比。我所说的剩余财富和社会全部财富同马克思剩余价值以及商品的价值的创造过程是没有区别的。所考察的都是社会生产。过程虽然没有区别,但结论是有区别的,就是十只野兔归功于谁的问题。社会财富创造的基本要素与社会生产力(物质资料生产)的构成要素没有区别的,看来您非得反复推敲推敲不可了。
八九七十二 发表于 2009-8-22 08:58
24# ghjk1724
能熟练使用生产工具的的劳动者都不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而这些生产工具全部掌握在不熟练使用生产工具的的劳动者手中,进而它们就变成“一堆动不了的废铁,它只有等着风化、生锈和最终成为废物。”我承认社会的确存在这样的事实,但他决不是社会的普遍现象,用它来证明我的观点不正确的能力就很微弱。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