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6406 6
2007-09-26

关于机会成本递增,很多书上谈到了两种原因,一种是生产要素不同质,一种是两种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前一种我明白。而后面一种,通过Edgeworth图的推导也能明白,但是如何用通俗的语言去解释呢?

我想过这么解释:

A产品和B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分别是4:1和1:4,随着A产品数量的增多,意味着要素要从B产品的生产中转移出来,但是由于要素比例的不同,所以导致从B产品中释放出来的要素更多的是劳动,资本相对较少,那么随着A产品的产量的增加,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逐渐投入到A产品中的要素所能生产出的A产品的数量是不断减少的。那么,就是意味着,当B的产量逐渐减少,它所能导致的A的产量的增加是逐渐减少的。相反,也就是说,相同的A的产量的增加所需要放弃的B的产量是逐渐增加的,故而机会成本递增。

如果不应用如规模经济等的概念,这种方法去解释是否可以?我自己感觉,其中用到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但是事实上,那是用于一种要素不变,另外一种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情况下,增加的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的。在这里这么用是不是有些不妥?有哪位高手能帮我解释明白?有数字也可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9-26 21:51:00

做个补充:

以下是在经济学教学科研网上的qiulin同学的解释,倒是差不多能看懂,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太容易让初学的人接受。

规模经济不变不是导致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规模经济不变是李嘉图模型和HO模型的共同假设。我说的是“在规模经济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会导致机会成本递增”。否则规模经济抵减可以直接导致机会成本递增。

现在假设规模经济不变的情况,两个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一个产品增加的时候,必须有另一个产品减少,释放出要素来。但由于要素密集度不同,一个产品越是减少,释放的要素越多,从边际意义上讲,对另一产品就越不适用,这样会有机会成本递增。严格的展示应该用Edgeworth方框,严格的证明应该用一般均衡。这里都不太好说明。我下面再用一种直觉的解释来说明这种factor intensity effect。

如果所有要素存量最多可以生产1X或者1Y,由于规模经济不变,所以也必然能够生产0.5X加上0.5Y。如果我们现在能够说明,生产组合可以做到比0.5X+0.5Y更好,或者说在连接X和Y两个截距点的线段上的每个点,我们都能找到在右上方的更有效率的生产组合,我们也就从直觉上说明了PPF是外凸的。由于规模经济不变,0.5X+0.5Y的生产可以通过把所有要素一分为二地分给两个产品来达到。由于X与Y的要素密集度是不同的,例如X劳动密集,Y资本密集,因此现在可以把原来分给X的一些资本给一点点给Y,把原来分给Y的劳动力给一点点给X,这样的重新组合,可以生产比0.5X更多或同样多的X,生产比0.5Y更多或同样多的Y。所以有效率的生产组合可以出现在(0.5X,0.5Y)点的右上方。同样的逻辑可以应用于(0.1X,0.9Y),(0.2X,0.8Y)……(0.9X,0.1Y)等各点。这样我们就解释了为什么PPF外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9 19:32:59
这意味着一个国家在生产越来越多的某种商品的同时,它就必须要利用那些效率较低或不完全适合生产这种商品的资源或要素。这就使得一个国家每多生产一单位这种商品。就必须越来越多地放弃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以提供更多的资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10:57:51
机会成本递增法则是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一种产品的产量所产生的机会成本递增,即要放弃更多其他产品的产量。
资源有限及要素间的不完全替代性是机会成本呈递增趋势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资源有限,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用于生产其他的经济资源逐渐减少,造成该经济资源相对稀缺,价格增加,在所放弃的其他产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所放弃的最大收益即机会成本递增;另一方面,由于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换言之,机会成本递增。这也可以用来解释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有时也称为“凸性”)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4 19:46:26
其一,生产不同的产品用的生产要素不同,有的适合生产这个,有的适合生产那个,
有的人适合生产轿车,有的人适合生产卡车。
当生产轿车得人 调过来生产卡车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效率很低。


其二,不同的产品的生产要求的生产要素的组合不一样,有的是劳动密集型的,有的是资本密集型的。
比如,服装和汽车行业。
  服装的过来生产汽车,就会出现大量人员站在生产线前,没事干,浪费。效率也是很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4 21:23:26
楼主自己的解释已经很靠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