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补充:
以下是在经济学教学科研网上的qiulin同学的解释,倒是差不多能看懂,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太容易让初学的人接受。
规模经济不变不是导致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规模经济不变是李嘉图模型和HO模型的共同假设。我说的是“在规模经济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会导致机会成本递增”。否则规模经济抵减可以直接导致机会成本递增。
现在假设规模经济不变的情况,两个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一个产品增加的时候,必须有另一个产品减少,释放出要素来。但由于要素密集度不同,一个产品越是减少,释放的要素越多,从边际意义上讲,对另一产品就越不适用,这样会有机会成本递增。严格的展示应该用Edgeworth方框,严格的证明应该用一般均衡。这里都不太好说明。我下面再用一种直觉的解释来说明这种factor intensity effect。
如果所有要素存量最多可以生产1X或者1Y,由于规模经济不变,所以也必然能够生产0.5X加上0.5Y。如果我们现在能够说明,生产组合可以做到比0.5X+0.5Y更好,或者说在连接X和Y两个截距点的线段上的每个点,我们都能找到在右上方的更有效率的生产组合,我们也就从直觉上说明了PPF是外凸的。由于规模经济不变,0.5X+0.5Y的生产可以通过把所有要素一分为二地分给两个产品来达到。由于X与Y的要素密集度是不同的,例如X劳动密集,Y资本密集,因此现在可以把原来分给X的一些资本给一点点给Y,把原来分给Y的劳动力给一点点给X,这样的重新组合,可以生产比0.5X更多或同样多的X,生产比0.5Y更多或同样多的Y。所以有效率的生产组合可以出现在(0.5X,0.5Y)点的右上方。同样的逻辑可以应用于(0.1X,0.9Y),(0.2X,0.8Y)……(0.9X,0.1Y)等各点。这样我们就解释了为什么PPF外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