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只能继续刺激房产泡沫却解决不了问题
推荐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新著《谁绑架了房地产:中国经济濒临衰退的前因后果》一书
/余治国、叶楚华
最近李总理在2013年5月13日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错综复杂,下行的压力较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又凸显,财政金融领域还存在多种风险隐忧。4月份铁路货运量等经济运行指标并不乐观,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如果依赖于放水是否可以解决目前面临的经济困境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4月15日公布的一季度统计公报,一季度几乎发放了天量的信贷。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上年末加快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1.12万亿元,增长11.9%;流通中货币(M0)余额5.57万亿元,增长12.4%。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65.76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97.93万亿元。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2.76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6.11万亿元,多增2.35万亿元。这就是说,从去年年末到现在,货币供给增量一直都是波涛汹涌,澎湃而来。
然而,在大规模放水的条件下,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却十分微弱。正如李总理所指出的,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如果过多地依靠政府主导和政策拉动来刺激增长,不仅难以为继,甚至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风险。据统计,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同比增长仅7.7%,环比增速已下滑到7%以下。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指标——发电量的增长仅2.9%。与此同时,消费不振的情况愈加严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类增长6.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22.4%,回落3.0个百分点。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0.2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实体经济积蓄下滑。工业企业缴纳所得税同比下降7.0%,20个工业行业中有16个行业企业所得税出现负增长。房产业是很多地方的支柱产业的畸形经济结构并未发生转变。2013年1-3月,房地产业、建筑业企业所得税收入增幅较大,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0.1%。房产税完成337.11亿元,同比增长6.4%,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了33.5个百分点。房产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2%。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403.79亿元,同比增长7.5%,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了26.1个百分点。契税完成917.36亿元,同比增长38.3%,比去年同期增速加快了51.9个百分点。契税(其税基相当于土地和房产的交易总金额)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3.3%。
而天量的货币供给流向了房地产,刺激了房产泡沫的继续膨胀。据统计,到2013年3月末为止的12个月,社会融资总额对GDP的比率已从2012年6月的25%大幅上升到34%。而2002-08的平均值为20%,高了14个点。而到2013年3月末的12个月名义GDP增长仅为9.5%。如果没有天量的信贷,一季度不仅毫无增长,反而会下滑5.5%。这很有可能表明,房产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不仅在依靠借新债还旧债的本金,而且利息的滚动也需要借新债来偿还。明斯基拐点即将到来。
究其原因,正如我们的新著《谁绑架了房地产:中国经济濒临衰退的前因后果》的书名所讲的一样,正是因为房地产才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衰退。在经济增长未发生结构性转变之时,放水只能淹没房地产市场,却不会滋润实体经济领域的企业。一季度的数据也反映出来了这一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13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9%。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1.1%,分别加快2.1和9.7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424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9%。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9.3%。其中,国内贷款增长19.8%,自筹资金增长13.6%,利用外资增长13.6%。
遗憾的是,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迟迟未上正轨。一季度,粗钢增长9.1%,钢材增长12.3%,水泥增长8.2%,平板玻璃增长8.4%,而集成电路却下降了7.3%。在这种情况下,只会是房价上天,经济落地。房产泡沫只会让中国梦变成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