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toneFoundation)成立于2008年4月16日的万通公益基金会,是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致力于生态社区建设与改善,成立了以国内资深专业人士为核心的独立的理事会,由专职的专业团队运作管理。基金会以诚信、透明、效率、民主为基本原则,接受ZF及公众的监督。它是由企业作为主要捐款人的企业公益基金,这几年也有非常健康的发展。
企业的公益基金面临三个重大的挑战:第一、它和企业之间在治理、业务各方面的关联性,怎样保证又有一些关联,但又不交叉,又不互相妨碍。我们经过这三年的探索,提出来貌离神合的定位。也就是说,在价值观、理想的诉求方面,公益基金会和企业可以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的公益项目和企业的盈利项目之间,要有防火墙,不许让它们有关联,这两个事情分轨而治。公益基金会要独立,就要和盈利事业划清界线,不能扯在一起,不能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
第二、怎样来保证企业的公益基金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企业的公益基金会因为是用企业命名,由企业捐款,有企业领导人参与,独立性很难保证。这样就得不到来自于其他捐款人的认可,得不到社会公众的信任。从万通来说,这几年在这方面比较努力,我们在制度层面上来保证它的独立性,比如说我们有12个理事,万通只占3个,有5个项目委员会的成员万通只占1个,理事长、秘书长都不是万通派的,而是从外面请的专业人才,基金会的员工也都是公开从各个渠道聘请的专业人才。
第三、企业的公益基金会怎么能保证持续获得捐款。现在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一次性捐赠,比如像福耀玻璃的曹德旺一次捐很多钱,交给公益基金慢慢使用和发展。还有一种理性的,每年按照盈利的一定比例来捐款。万通选择的是后一种,拿出上市公司每年盈利的0.5%以及非上市公司每年盈利的1%,捐给公益基金。另外我们高管、员工每年也会拿出一部分捐款捐给公益基金。这些渠道保证了资金的持续来源,有了这样公益基金持续的募款,也可以使企业和公益基金互相同步发展。
因为我们是从盈利中来捐款,也就是说公司只要盈利,我们每年都会有捐款。如果公司没有盈利,就没有捐款,这也符合股东跟公益、公司之间的平衡,避免了走到另外一个极端。比如说,捐款越多越好,最后伤害到盈利事业。在过去五、六十年代,大家都裸捐了,结果民营企业没有了,市场经济没有了,竞争没有了,创造财富的动力也没有了。我们希望一边赚钱、一边捐钱、一边做好事。(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