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文 治理可家 就好像煮小菜 运用规律控制天下 就像鬼魂都是暗中搡作不显灵的
不像鬼魂那样擅长隐藏自已就不能显灵 鬼魂暗中搡作导致的显灵不能被人察觉
不像鬼魂那样擅长隐藏自已就显灵不能引起人们的警觉 圣人也是这样
行动不能被别人察觉到 也不能让别人感觉不到 这就是怡当的顺应规律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要变强大就要谦下 谦下就像女性生殖器 就像性交
性交的时候 通常是女的在下面不动 男的在上面动 动的为不动的服务
因此大国对小国谦下 就能骗取信任吞并小国 小国对大国谦下 就能骗取信任吞并大国
因此谦下可以用来取得吞并 大国不过想拉拢别人 小国不过想让投靠别人
双方都得到想要的 谦下是最好的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译文 规律 是万物的奥妙 聪明人的宝物 不聪明的人的保障
正确的言行可以使人成功 不太聪明的人 也不能抛弃正确旳言行
因此设立制度 纵然有拱抱的宝壁 驷马随后的献礼 比不上了解治国的规律
古代的人为什么重视规律呢 不直接说出想要的东西或免罪呢
因为天下最重要的是相反状态互相转化的规律
第六十三章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大小 多少 报以 怨德 都是可以转化的 想要难和大 就要从易和小入手
天下的难事 必然有简单的一面 天下的大事 必然要从细节处理
因此圣人始终不把大当成大 因此圣人就很伟大 轻率承诺必然很难兑现诺言
处理问题太简单必然造成更大的困难 所以圣人好像很难当 但其实并不难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局势安定时容易维持 事情没露苗头时容易筹谋
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 事情微小时容易散除 要在事情还没有发作时处理
要在局势还没有动乱时治理 合抱的大树 都是小树苗长成的 九层的高楼 都从地基建起
千里的行程 由一步步组成 暴露就会失败 固执就会失去
因此圣人不暴露就不失败 不固执就不失去
人们做事 通常都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 如果从开始到结束都小心谨慎 就不会失败
因此圣人不会让小欲望破坏大欲望 不重视难得的财物
不让小的效仿意图破坏大的效仿意图 再犯众人犯过的错误
不敢这样做都是为了配合万物的自然规律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译文 古代善于运用规律的人 不会让人民聪明 而是让他们愚蠢 人民很难治理
就是因为他们太聪明了 因此用使人民聪明的方法来治国的人 都是想煽动叛乱偷取国家的贼
不用使人民聪明的方法来治国的人 是为国家带来福气的人 这两条就是准则
常常注意准则 就是玄妙的顺应规律 玄妙的顺应规律的程度深了 时间长了
相反的状态就会发生转化 就能自然而然的稳定局势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江海所以能汇聚众多山谷溪流 因为江海地势低 因此以能汇聚众多山谷溪流
所以想让地位在一般人之上 必然要拉拢地位低的人 想在别人前面 必先退到别人后面
所以圣人的地位高但人民不忌妒 圣人在前面但人民不妒忌
所以天下人都乐于拥护圣人不厌恶圣人 因为圣人不被认为是争 因此天下沒有能与之争的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天下都说我最会运用规律 这样说好像不对 因为这个最字 因此好像不对
如果对 时间长了我就成最不会运用规律的人了
我有三宝 拥有并保持 一个叫爱惜生命 第二叫务实 第三叫不要引人注意
爱惜生命才能勇猛 务实才能获得广大的利益 不要引人注意才能躲避危险长久存在
现在不爱惜生命又很勇猛 不务实又欲望很多 不注意隐藏又故意引起别人注意 那死定了
爱惜生命的人 进攻就能获胜 防守也能牢固 天也会救他 爱惜生命这个意识能守卫他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 擅长政治的人 不轻易用军事手段 擅长战争的人 不发怒
擅长战胜敌的人不必与敌交锋 擅长用人的人 拉拢别人 这是顺应规律的不争
这叫做善于利用别人的力量 这就是配合天 古代最高深的道理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译文 将军们说 进入别国我不敢当主人只当客人 不敢小进军只敢大后退
这是因为如果敌国道路上看不见士兵的行列 人们捋起袖子露出胳膊
手里拿着东西却不是兵器 那样敌国就无敌了 祸没有比轻敌更大的
轻敌就几乎损害了我那三宝 所以举兵对抗 谨慎的可以胜利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稀,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译文 我说的很容易懂 也很容易做 但天下没有能懂的 没有能做的 言论有根据
做事有规矩 只有浅薄无知 这是我不能教好的 明白我的人很少 和我一样的人可贵
所以圣人的外表寻常但他们都有才干智慧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知道什么是不智 就太好了 不知道什么是智慧 就糟糕了
圣人不糟糕 因为他利用糟糕使别人糟糕 只有利用糟糕使别人糟糕 这是不糟糕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无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译文 人民不害怕你的威望 说明你有大威望 不要厌恶自已的境遇
只有没有厌恶 才能利用这种不厌恶改变境遇 所以圣人自已知道却心照不宣
爱护自已却不在别人面前显示尊贵 因此取舍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勇猛又勇敢的人会被杀 勇猛而不勇敢的人会活 这两个有的利有的害
天的厌恶 谁知道其中原因 天的规律是 不通过争斗而获胜 不通过说话而回答
不通过传达而使别人到来 看起来心里平静而实际上在精心谋划
天这张网看起来很残破 但能罩住所有东西一个也不遗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译文 人民根本不怕死 为什么用死吓他们
如果有人能让人民常惧怕死 那真是奇特的人 他如果危险我的生命
我就把他抓住杀了 孰敢让人民常惧怕死
本来专有管杀人的去杀人 那代替专管杀人的去杀人 这是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
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的人 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的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 人民穷困 因为统治者收税太多 所以穷困
人民难治 因为统治者显示智谋被人民学习 所以难治
人民轻视死亡 因为统治者很贪生怕死 所以轻视死亡吓唬统治者
只有不显示出重视生命的人 才能胜过贪生怕死的人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 人活着时性情柔弱 将要死是性情刚强 草木活着时很柔脆 死亡后就成了枯槁
因此表现出刚强死的快 因此表现出柔弱能生存 所以军队刚强就不胜 木头刚强就折断
刚强顽固是下策 柔弱变通是上策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 天的规律 就像拉弓 高了就要压低 低了就抬高 多出来的就要减损
不足的就要补足 天的规律 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 人的规律却不是这样
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 谁能有余到掌握天下 只有会运用规律的人
所以圣人行动而不显示出来 功业达成而不自居 不想让自已的才能显露出来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译文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 但是攻克坚强之物却没有能胜过水的
没有东西能代替水有这种作用 弱胜强 柔胜刚 天下没有不知道的 没有能运用的
所以圣人说 能接受国家污垢的人 这是社稷的主人 能接受国家不祥的人
能成为掌握天下的人 正的话好像在反说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 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 怎么可能做到完美呢
所以圣人保存着契约等别人的把柄 却不用这些凭证进行要挟 藏而不用
顺应规律就要掌握把柄 不顺应规律就使用把柄
规律不亲近仼何人 通常由善于运用的人体现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小国寡民好治理 贵重器物用不上 人民走不远好控制
即使有船 用不上 即使有政变 武器没地方藏 注意发展生产
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 局势就稳定 外交上和邻国保持距离 让邻国不知道情况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 值得相信的话不好听 好听的话不值得相信
聪明的人不争辩 争辩的人不聪明 智慧的人不显示渊博 显示渊博的人不智慧
圣人自已是不积极行动的 而是利用别人的行动 让自已更有更多
天的规律 利用而不显示出利用 圣人的规律 行动而不显示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