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26 1
2013-05-27
在一份名为《走向核心国家——中国的“大金融”战略与发展路径》的报告中,陈雨露首次将金融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提出构建中国的“大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报告还提出了几个“重磅型”理论和发展路径,如人民币国际化通过“三步走”最终于2040年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创立“金融失衡指数”以取代传统的CPI、PMI等经济数据等。
       该报告着重对人民币国际化这一热点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发展路径。陈雨露提出,金融开放的本质是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金融产业的对外开放以外,货币的国际化也将成为大势所趋。“英镑和美元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分别用了55年和50年,人民币国际化也将是一个渐进而长远的过程,未来30年(即到2040年),中国应该通过两个‘三步走’战略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陈雨露进一步解释称,两个“三步走”是指在人民币崛起的使用范围上,第一个十年是“周边化”,即完成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使用;第二个十年是“区域化”,即完成人民币在整个亚洲地区的使用;第三个十年是“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关键货币。
       在人民币充当世界货币的功能上,第一步是“贸易结算化”,即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充当国际结算货币;第二步是“金融投资化”,即人民币在国际投资领域中作为投资货币;第三步是“国际储备化”,即人民币成为国际最重要的储备货币之一。   
       报告还认为,对全球主要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激进式的资本账户开放确实容易诱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但较高的资本账户开放度在总体上伴随着较低概率的危机发生概率。“事实上,从长期来看,资本账户开放度的提高是有助于金融稳定的,但开放过程应避免采用激进模式。”
       该报告指出,在渐进推进资本帐户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完全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关于“开放保护”的核心思想,一方面在名义上和原则上提高本国的金融开放程度,满足参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合规”条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具体的审慎监管条例和措施,对外资金融机构和国际资本施加必要的限制,确保金融的实际开放度保持在本国可承受和具有调控能力的水平上,从而将金融开放带来的负面冲击降到最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6-3 18:05:35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没有什么问题,肯定能

但是30年代替美元?

先看30年能不能在科技生产力上有相当大的提高,否则,最多只能并驾齐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