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238 14
2007-10-04
<P ><STRONG><EM>marxch:我目前记录下来的就是这么多,请过目。</EM></STRONG></P>
<P > </P>
<P > </P>
<P > </P>
<P >所有权与分配间的关系的一般概述</P>
<P >曹国奇</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写作要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所有权的形成。所有权分天生与后天占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分配法则的确定。</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要讨论财富的分配我们必须先明白财富的所有权,但是这个问题在经济学中一直没有明确的令大家都信服的解答。从法学对所有权的解释看,法学中主要指人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这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所以我们很难从这里借鉴什么,得从头开始。</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一、</FONT>所有权的天生性</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首先,我们说的所有权基本都是以“我”为中心而展开的,但是我发现我们对“我”的最基本的所有权有所忽视。那么“我”的最基本的所有权是什么呢?就是那个使得“我”存在的那个躯体及其精神。对躯体(包括精神,以后不再提示)独占是每个“我”最基本的权力,这是天生的权力,它是保证“我”能够持存的最根本基础。所以每个生物个体——“我”,都会很本能的行使对这个躯体所有权,不容许它受到任何侵害,但是自己却可以毫无顾忌的处置它,如自罚、自责、自杀、自卖。这是“我”毕生坚持的,是本性的,不需要任何其它的“我”来教授。我们的任何正义的法律、道德和政策都会保护这个最基本的所有权,而现在的文明则直接以“隐私权”给予更明确的保护。</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这个天生的所有权是一切其它所有权的基础,或者说其它所有权是它的衍生物,这决定其它所有权都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天生性。“我”为了保证“我”的持存必须驱使它拥有的第一财富——它的躯体及其精神不断的接触外界,与外界发生联系,以获取持存所必须的条件,如空气、食物、水、教育、医疗等等。为了获取这些必须物,最终表现为对空间的占有,于是以占有空间为主题的所有权便题上日程。可以这么说,我们通常所说的所有权都是指对空间的占有,其目的在于维持“我”在时间上的持存。</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从经济学角度考察看,生物是以两种方式来与外界接触的,一是群居,二独居。这里不考虑一些“我”在小时候与父母间的必须的群居关系,也不考虑为了繁殖基因而必须的群居关系。对独居动物而言它们基本上没有值得我们考虑的合作行为,它们主要是自己凭借实力占有一块空间,那里的一切它都可以随意支配。如老虎占有一块地盘,它可以随意在那里捕杀它要捕杀的动物。对老虎来说,它因为拥有那块地皮而拥有了相应食物的所有权,对它来说这个所有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当然了,别的动物也可以来争夺那块地皮和相应食物,这是自然法则给定的别的动物的权力,所以这只老虎的所有权能否存在取决于它有没有相应的能力。这就是说独居动物初始得到某种非先天性的所有权是靠“武力争夺”,而非劳动创造。如果将群居动物中的一个群体当作一只老虎,则这个群体的初始非先天性的所有权也同样是靠“武力争夺”而得到。这是一个血淋淋的历史,人类并不能例外。</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二、群居形式下的所有权</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经济学的基础就是研究合作与分工,所以考查合作与所有权的关系对我们的研究更有必要。群居动物中非先天性所有权的界定与获得比独居动物要复杂得多。在群居动物中,“我”生下来就是群体中的一员,这样随着“我”的长大,它对空间占有也将越来越大,自然很快就会与其它的“我”发生空间争夺占,此时如果群体没有一条法律来界定所有权及对所有权的应用权限,则各个体间将进入独居动物中那种“武力争夺”站,于是系统打乱,群体这个格局不能维持。所以凡群居动物都要制定这个法律,也必定要制定这个法律。这里,先以狮群为例来看看所有权的基本法是什么设立的。在狮群中:</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地皮所有权。一群狮子一定会占领一块地皮作为它的国家。这块地皮是公有的,狮群中每个成员都有在这块地皮上捕杀猎物的权力,且这个权力是平等的。但是很少看见狮群之间为领土而发生战争,而人类战争则主要是为领土而发生。</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FONT>、空间继承权。狮子的法律规定雄性狮子没有空间继承权,尽管它们也是狮群的基因,所以它们长大后将被驱逐出境,它只是带走它的天生所有权。这是母系社会,雌狮是狮群的法定继承者,它们长大后会自动继承父母的家业,在那里修养生息。</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FONT>、财富所有权。在狮群中用来活命的财富,主要是靠合作捕获。与人类难分伯仲不同,合作劳动在狮群中站主导地位,所以狮群的法律规定它们的社会制度是共产制,不是私有制。在此根本大法下,每个狮子也可以独自捕食,独自享用,但是如果其它狮子愿意前来享用美餐,那么它们将遵循共产制这个根本大法,享用那是无偿的。</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FONT>、养育法。狮群基本大法规定小狮子归它的母亲所有,但是它们的潜规则仍然偷偷地遵循共产制,小狮子可以自由地享用其它母狮的奶。如果母亲亡故,则其它母狮会自动继承抚养权。狮群社会的这种养育制度在牛、羊、马等动物社会中少见。人类小孩也不能像狮子那样,与其它小孩共享母奶。</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G</FONT>、婚姻法。狮群的婚姻法规定雄狮可以与狮群所有雌狮结婚,且具有独占性,其它雄狮来交配是违法的,将受到惩罚。惩罚方式是雄狮与雄狮之间展开一场血淋淋的战争。古欧洲及一些印地安男人很喜欢为女人而格斗,这种婚姻法已经基本被人类文明废除。</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由此可见所有权的确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涉及本性、意识形态、道德、文化、国情等等问题。抛开天生性这一面,则所有权不能独立于这些因素而优先存在。</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人类也是群居动物,但是我们的本性、意识形态、道德、文化、国情等等与狮子的差别很大。我们的劳动方式也是合作与分工并存,但是这两者所占的份额我们很难分出伯仲,这自然对我们所有权的确定方式有很大差异。比如以婚姻基础的所有权,人类基本是一夫一妻制,同狮子一样也有独占权,混外情要受到制约。在孩子和财富分割上,人类过去是妻子基本没有份,现在基本是夫妻双方有平等的分割权力。</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人类所有权基本沿袭这种模式:首先是大家共同拥有一块土地(空间),并以此形成各种群体,如国家、省、县、村、家庭。其次再是大家一起分割共同的土地,变成小群体。小群体再细分,最后分到家庭这个群体为止。按经济学中目前对所有权的理解,我们通常所讲的所有权主要是针对以家庭为基础的个人所有权,这就很片面了,根本就没有办法描述所有权的来龙去脉,这对我们的经济学发展非常不利。比如依我们习惯的理解,某人将货物从城南送到城西,则相应的财产(货币)所有权是他的,因为这是他创造的,是其劳动所得。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使用了大量的共有自然,如道路、警察、空气,那么这部分的贡献该怎么算?这一直是经济学中争论不休的问题,问题关键在于我们的目前的视野太窄,没有看到所有权的共有性。</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三、所有权的两面性:共有性和私有性</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一)对所有权与分配的先后次序的考查</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如果人类根本的所有权就是对自身的所有权,那么我们就可以延着它的发展脉络来考证我们社会的其它所有权了。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事实,我们时光溜溜的来,光溜溜地走,但是细致观察我们会发现我们走时不是真正的光溜溜的,而是多少带走点什么。自然所带走之物不是偷的,而是他自己活着时已经所有的。可见这里产生的所有权的增量,这个增量是“我”为了持存而获得的。“我”为了持存必须于外界联系,以获取持存所必须的物质和精神,所以它得不断扩展对空间的占有。对人类而言,“我”首先是侵占的是其母亲的空间,然后是侵占其他人的空间。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是以人类必须有的本性——利他性为开路先锋的,所以它不会像有些动物那样选择独居,而是选择群居。自然它的侵占始终是以与其它的“我”结成群体为招牌的,而其它的“我”看到群体这个招牌后也很欣然接受它的入伙。这是一种本性上的规定,它对我们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在这个规定性下我们经济活动先以合作的形态出现,然后才是分工。分工取决于我们还有自私的本性,绝对的自私就是绝对的分工,绝对的分工就是以独居形式获取“我”的持存所需要的物质,那里没有合作存在的空间,所以我们人类的分工是相对的,是合作下的分工。合作与分工在时间序上一定是合作在先,分工在后,所以正确的经济学的逻辑不是经典那样——先分工,后合作。我们应该优先考察在合作下我们的经济活动发生了什么,再考察在分工下我们的经济活动又发生了什么,再将二者叠加就是我们全部的认识了。</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当“我”加入与其他人结成群体时,就会与它们一起劳动,一起修养。自然“我”要修养就得拥有相应的财富,但是它来时并没有带来这个财富。这个财富时群体分给它的,从而它得到第一笔非天生的所有权——对分得的财富的所有权。可见所有权的基础是分配,或者说分配先于所有权而存在。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分析,结果是一样的。比如我们直接从群体角度分析:初,群体一无所有,后大家一起占领某个地皮,于是拥有很多财富,自然这些财富是大家的,不是个人的。可是大家一起劳动目的最终是为了每个“我”能够持存,所以群体的分配共有的财富,自然分配后的财富便是个人所有了。这样我们又理清一个所有权上的逻辑关系,即公有在先,私有在后。</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这里能够推倒这三个逻辑关系的唯有这样的事实:大家先是鲁宾逊的生活,然后突然结伴群居,显然这个事实没法证实。</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二)“我”的一半是群体的</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可能我们的直觉认为所有一定是指私有,这很明显,张三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单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号房具有所有权,则这个房子自然是他的私有财产。这里要说的这只是从分工角度看问题,而合作则被排除在考察之外。当“我”带着自身的躯体加入群体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必定要交出一定见面礼,但是此时的“我”除了自身的躯体外一无所有,所以它只能交出它的躯体作为见面礼,从而它不再绝对拥有它的躯体,而是部分拥有它的躯体。显然,躯体是不能随着所有权的更替而分割的,这样就只有分割支配权了,一部分支配权是群体的,一部分支配权是“我”的。所以加入群体后不再绝对支配其躯体,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而是要服从群体的支配。比如群体有战争,此时的“我”得放弃对躯体的支配,将它交给群体以服兵役。因为躯体此时的所有权归群体,所以战争需要它去死就得去死,它绝不能因为“我”的自私本性而选择不死,因为“我”现在失去了所有权,不能支配它。可以这么说,“我”对群体中一切群体性活动的参加都是以失去对躯体所有权为前提的,比如群体规定每个“我”不能抢占其它“我”的财富,则“我”就得在此时此地放弃躯体的所有权。毫无疑问,在独居条件下——即对躯体具有绝对所有权条件下,“我”可以像老虎随意抢占另一只老虎的利益一样,随意去抢占另一个“我”的利益的,而且是合法的,无可厚非。但是在人类群体中这种以自私为基础的合法行为被制约,是不合法的。</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我”加入群体是一定要交出部分对躯体的所有权的,我们过去很少看见这种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交换活动,只在于我们在分析的逻辑上定义分工优先于合作,于事实不符。正因为“我”躯体具有公有性的一面,所以群体可以支配它,可以要它死也可以不要它死。通常在生死问题上是以道德方式来支配,是软性支配,但是也有硬性支配的,××教义就明确规定“我”不能自杀。事实上很多群体都有放弃对“我”的躯体的所有权的习惯,这样某个“我”太过分就会接受这个积极严厉的惩罚,被驱逐出群体,马克思就接受过这种惩罚,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也接受过这种惩罚。</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现代文明之所有显得文明,其实主要原因在于群体对“我”的躯体的支配权力加大,而不是减少。这种加大表现在群体对“我”的躯体的生育、养育、教育、医疗、养老等等方面的所有权加强。所以得接受这个理念:“我”的一半是国家的。</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既然“我”的天生所有权都具有共有性质,那么由它衍生出的所有权更是具有共有性质,群体始终保留最后的支配权力。比如“我”对房子、企业、伴侣、孩子等等所有权,都不是绝对私有的,而也是具有共有性质,所以群体可以随时剥夺“我”的所有权,让“我”失去孩子、失去企业。这就是我们的道德和法律始终保留群体对一切私有财富的最后所有权的原因,例如规定公共建设可以强制坼迁,规定税金可以不用于其来源处,规定可以剥夺“我”的政治权力和劳动权力。所以“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个理念是很极端的,可能只有在天国才能变成现实。</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三、分配与所有权的交替关系及其价格的确定</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如果说我们的社会是合作与分工的对立,那么分配一定在先,所有权一定在后(非天生所有权)。但是这里并没有从分工角度看问题。分工基本是按这样模式进行的,目的在于提高效率。一、群体中个体合作,一起做某件事,此时为了提高效率于是便有基本的分工,先每个个体分别从事不同的工种,然后再合作劳动。比如捕猎,群体会这样安排,一部分人从事围赶,将猎物赶到预定的地点;一部分从事捕杀,将再预定地点的猎物杀死。显然这种劳动中尽管有分工,但是只有共同的劳动果实,我们也不可能从中分别出你的、我的、他的。这里的劳动果实最后能分辨出你的、我的、他的,只在于财富的分配,分配给谁就是谁的。二、群体将劳动者分成几个小群,每个小群分别去从事劳动,从而也出现分工。这种分工下,每个小群体可以从事同样的生产,生产同样的产品,也可以从事不同的生产,生产不同的产品。这种情况下我们部分可以分别每个小群体分别生产了什么产品,生产了多少产品。但是如果两个小群体分别生产不同产品,则我们目前没有办法鉴别谁个产出多,谁个的产出少。</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在这里我不得不同情斯密,他的研究是从第二种合作分工上进行的,并且采取了不合理的抽象,将小群体抽象成一个人,从而彻底将其中的根本的东西——合作消隐了。还原真实后问题就来了,既然大家都是群体分派出去的,那么为什么小群体的生产的产品就一定是该群体的呢?这里唯一的解释就是群体在开始有个约定:谁生产的就分给谁,归谁所有。没有这个分配方式的约定,任何小群体是不可以占有它生产的产品的。事实上这种约定也不是常态,经常被修改。例如群体分出这么一个小群体,他们专门镇守家园,照顾群体的小孩或者保护家园安全,那么捕鱼和打兔的两个群体会安怎样的分配法则来分配相应的产品呢?难道还是“谁创造就归谁”吗?至少马克思是完全接受斯密这个理念的,在他看来是先有所有权后有分配,所以他认为资本家没有创造价值就不应该分得价值。再一个反例就是如果群体分一部分人生产鱼叉和猎枪,那么捕鱼和打兔的群体该如何处理他们打的鱼和兔?如果群体像斯密分析的那样,不先完成分配,捕鱼和打兔的直接说鱼是我的,兔是我的,恐怕生产鱼叉和猎枪的那群人不会同意。所谓的商品交换,其前提一定是买卖双方知道那是你的,那是我的,而这个前提的满足又取决于群体能将财富分割清楚。可见产权的明晰取决于分配法则的明晰,最主要取决于法律、制度、政策的明晰。</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法律、制度、政策等主要只能就是组织群体的活动,它主要是通过确定各种利益的分配来完成它的这个基本职能的。这个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确定分配标准是什么不是什么来完成,例如人大代表,他们会先规定一些条条框框,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可以当人大代表。这里的条条框框就是分配标准。所以人们争夺某种利益往往不是直接争夺利益,而是直接争夺利益的分配标准,然后再用分配标准去领取利益。比如工厂工人,他们的工资总是与其上班时间密切联系的,上班时间在这里充当了工资的分配标准。至于工资具体是多少还与企业的整体收益有关,整体收益好每个上班时间的工资额就多,反之每个上班时间的工资额就少。</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利润和工资——确切说是要素的价格,首先是群体总财富的分配,分配后就归私人所有了。由于资本、劳动、稀缺、供求、权力等都是群体为了效率而确定的分配标准,以保证系统的效率,所以它们又反过来确定了下一次的利益分配,从而决定要素的价格。这与经典认为资本、劳动、稀缺、供求、权力等就是价格(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明确表明它们只是分配标准,言外之意是说价格还与群体的总财富密切相关。比如同样的劳动,我们会发现它在好企业挣的工资高,在发达国家挣的工资高,在群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GDP</FONT>高时挣的工资高。经典的价格理论总是部分被证实部分不被证实,在于资本、劳动、稀缺、供求、权力等等作为分配标准它们总是与价格成正比,这个正比与经典讲的正比是一致的,只是正比背后的原理不同,自然这个数据是能被证实的;但是价格还与群体总财富量成正比,这是不能被证实的。</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以下是引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arxch</FONT>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7-10-3 5:12:00</FONT>的发言:</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cggqq</FONT>说“谁创造就归谁”马克思的逻辑起点,其实这是马克思的结论。仅此而已。</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马克思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唯物主义哲学。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然后社会主义的兴起和按劳分配。</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然而严格来说,按劳分配并不等同于“谁创造就归谁”。呵呵。</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我们知道,分配制度只不过是所有制的反面,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就有什么样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的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对应的就是按劳分配。马克思预想的共产主义的所有制,其实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力的公有制,对应的当然也就是按需分配了。</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这个按劳分配究竟是怎么样个分配法,其实也能想出来个大概:即生产资料公有制分配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劳动力个人所有制分配额。</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如果大家对上面惊世俗核的公式没有异议的话,那么还可以再深入考察每个组成部分的特点。</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更详细的,请连接我的网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http://marxch.heima.com</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也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按劳分配简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marxch</FONT>”,我也跟别人讨论过这一问题,有贴可以搜索到。</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cggqq</FONT></P>
<P >我说的逻辑起点是指分配理论的逻辑起点,分配实际上总是与所有权相伴而行的,没有所有权就没有分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我得感谢你,不知为什么,看了你的这个回帖我突然在所有权与分配之间理出一条自认为很清晰的脉络。<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至于你网站,去看了一下,已经没有兴趣在那儿留言了,我得赶紧记录这个一现的灵光。</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0-4 16:38:00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4 21:58:00
这是因为你在与别人合作共处,枷锁既是规定你不受侵犯,也规定你不侵犯别人,同时也规定你与群体间的义务关系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4 21:59:00
可是说这些枷锁是我们为了与人群居而付出的代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4 22:20:00

是说阁下的思想并没超过前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4 22:33:00
我只是说我看到的,前人怎么论述分配与产权的关系我是不知道的,如有雷同哪知能说明前人的这个观点很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