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是商周时代的贤君圣主 为后世所推崇景仰
盗跖是东周时期 横行天下的大盗贼 无恶不作 为世人所憎恶
《庄子·外篇·箧第十》中说
有一天 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关键性的好方法吗?”
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好方法呢?圣,勇,义,智,仁,罢了
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
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
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
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
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
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
天下的盗贼 有大小的区别 其中最大的一种叫作 窃国大盗
这种盗贼不偷财物 而偷整个国家 所依仗的正是 圣,勇,义,智,仁,
由此可知 周文王与盗跖实在是同行呀
但周王被人赞扬而盗跖被人厌恶 何也
一来 周王盗国 盗跖盗财
二来 周王兵多 盗跖兵少
只此二因 别无他故
古今中外 凡是从事政治军事的 没有一个不是国盗
国盗与圣主不过是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称呼而已 本来就没有善恶的区别
这就如同 太阳 又被称为 日 一样
天下之至圣即兲下之至盗
易中天在他的品三国里说
许劭评价曹操时说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听过后 史书中的反应是 大笑 小说中的反应是 大喜
小说中的 大喜 反应了小说的肤浅
原因居然是 谁会喜欢听别人说自已是贼
显然易中天不明白 天下之至圣即兲下之至盗 的道理 和 曹操的气量气魄
或者他不敢在公开场合说 或者其他
而罗贯中敢用 大喜 也并非丑化曹操
罗贯中也带过自已的兵 也有自已的天下大计 也想作国盗
所以罗的大喜 是以国盗之心推国盗之心 的结果
关于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 一般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从曹操的主观上来说,如果曹操想当治世之能臣那么他就是治世之能臣,如果他想当乱世的奸雄那么他就是乱世的奸雄;另外一种是从时势来说的,如果他生逢安定的天下那么他就是治理国家得能臣,如果他生逢乱世那么他就是奸雄了。但是大部分人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我认为都不对 能臣与奸雄并非对等
这句话的真意应该是 曹操如果生逢安定的天下那他已经可以位极人臣了 但也只是臣
马上将会出现乱世 你曹操可以再高升一步 成为人主
这句话是在暗示曹操能做人主 曹操当然大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