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领导小组讨论很多人一听就畏惧,因为这种面试常常被误认为是“高端的”,“具备难度”,而今天文章要阐述两个方面
一、把浮夸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拉下神坛
二、如果真的碰上了如此无聊的面试应该如何应付
一、把浮夸的“无领导小组讨论”论拉下神坛
中国人好大喜功、好面子。尤其是没有真材实料的人喜欢以一些“不知所云”事物展示于新人,让新人摸不着猜不透,以示高端。很多HR正正是这种人,因为HR没有招聘权,但他们又极其渴望这种虚荣。因此华丽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粉墨登场。
1、“无领导小组讨论”不是在测试你的能力,也无法测试一个人的能力。任何一个有实务工作(技术、业务)经验的人都会清楚,一个人的能力是要靠实战工作才能体现出来的。一个仅有半小时的讨论会,每个人的平均发言不过几分钟,这种情况下谈何能力?以这种方法测评个人能力,也真的只有那帮没有实务工作经验的HR才能想得出来。
2、大家在“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的过程中,或者说在前一天心里一定会迷茫,究竟是说多点还是说少点,究竟是着重表现出上进心还是温文尔雅,是表现出书生气还是表现出老练的一面?是自己主动担当领导角色还是退居副职?
大家的诸多忧虑正正反应了“无领导小组讨论”这种面试的无效性,因为这场面试已经不是反应大家最真实的一面了,而是大家深思熟滤之后伪装成的一面。
3、“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的是大家的情商,说白了就为人处事。这时读者可能会有疑问,上文不是说大家会按照面试的评价标准去伪装自己吗?好的,下一点就是释疑。
4、“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的根本不是你的优点,而是你的缺点。当大家过分追求一些优点的展示,同时他们的缺点就会不经意地暴露。这种缺点是“激进”、“矫情”、“虚伪”、“自私”、“自大”、“城府深”
综上所述,“无领导小组讨论”没有任何高端的地方,也不是什么优秀的面试方法,它的功能仅仅在于暴露面试者的不良性格。
二、如果真的碰上了如此无聊的面试应该如何应付
1 如果这场面试是由HR全权负责,那倒霉吧。虽然我们知道“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无法测评个人能力的,但是HR他本身没有工作经验,人家不懂啊,人家对“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理解不是来自于实战工作而是来自于百度百科啊。这样一来,这场面试的评判标准就是HR们的个人价值观。你能做的就是但求无过吧。据我所知很多没有实务工作经验(技术、业务)的HR们的价值观多少有点奇葩。
2 如果这场面试有部门主导,那记住不要犯“激进”、“矫情”、“虚伪”、“自私”、“自大”、“城府深”的严重错误就行了。同时根据自己的岗位适当表现一下所需的特性即可(业务岗的激情和技术岗的严谨)
以上观点来自于同事饭局的一次关于面试的闲谈和我经历过的两次有“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第一次风管岗(把一个夸夸其谈的男学生刷掉了,尽管他看起来能力不错,反倒是一句话不说的留下来了)第二次核保岗(发表观点最多的和没发表过观点的两个被刷掉了)
精算岗未见过如此形式的面试
希望大家支持回复一下,顺便点一下我头像旁边的加关注,本人承诺发的帖子必有内容,且不令大家失望。
希望大家告诉我希望看一些什么题材(题目不要太广)
Paul
职场人分享系列第一部:毕业季,精算从业5年还原真实而平凡的保险精算行业,附5年来薪酬变化,有问必答
职场人分享系列第二部:关于考研考证和薪酬制度同学们的误区,一个沉稳精算人的分析
职场人分享系列第三部:真实的商业策划与执行,职场人分享,希望在校学生读一读
职场人分享系列第四部:详解人力资源部运作,附精算面试指南
职场人分享系列第六部:帮助坛友评估能否从事精算的可能性
职场人分享系列第七部:思维训练之逻辑推理纠误,想进银行的进
职场人分享系列第八部:说一说我税后2w的精算师同学
职场人分享系列第九部:用逻辑推理推敲精算岗是如何招人的
职场人分享系列第十部:
逻辑思维训练之,体制内单位与体制外单位有什么不同?详解薪酬体制,写给准大四学生 职场人分享系列第十一部:
成为优异精算师的现实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