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量
现在看来,人们对量的认识远未达到应有高度,这是解决经济学问题,特别是价值问题的最大障碍。
什么是量?量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数值的主观认识。量不是客观存在的,量的计量或计数的对象才是客观存在。量是人们面对复杂纷繁的事物,从中抽象概括出其共同的属性,然后根据主观设定的标准,进行分割计数的数值。
经济学发展到今天,有谁用科学的理论的方法(如同重量长度等)计量出某一具体的商品的价值量?
物体的重量就是人们将物体以砝码为标准进行分割计数的值。
商品的价值就是人们将不同的个别劳动换算成为标准的社会劳动,然后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割计数的值。如甲、乙、丙不同的个别劳动分别换算成社会必要劳动的为10小时、20小时、30小时,如果用一元(任意的符号)代表2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那么,甲、乙、丙不同的个别劳动的价值量就分别为5元、10元、15元。
要按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来衡量商品的交换价值,就必须把不同的劳动化为无差别的同样的简单的劳动。简而言之,即化为质上相同因而只有量的差别的劳动。《马恩全集》13卷《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章商品第18页
马克思已经关注到量了,但最终还是没能够象我们今天一样回答出塔糖或铁的重之量是多少。也没能够回答出价之值是多少。是的,塔糖与铁是平衡了,但这只能表明它们的重之量是相等的,并不能知道重之量是多少。
下面择自资本论,相信大家都熟悉
为了说明这一点,可以用衡量商品体本身即使用价值的尺度作例子。塔糖是物体,所以是重的,因而有重量,但是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塔糖的重量。现在我们拿一些不同的铁块来,这些铁块的重量是预先确定了的。铁的物体形式,就其自身来说,同塔糖的物体形式一样,不是重的表现形式。要表现塔糖是重的,我们就要使它和铁发生重量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铁充当一种只表示重而不表示别的东西的物体。因此,铁的量充当糖的重量尺度,对糖这个物体来说,它只是重的体现,重的表现形式。铁只是在糖或其他任何要测定重量的物体同它发生重量关系的时候,才起这种作用。如果两种物都没有重,它们就不能发生这种关系,因此一种物就不能成为另一种物的重的表现。如果把二者放在天平上,我们就会在实际上看到,当作有重的物,它们是相同的,因而在一定的比例上也具有同样的重量。铁这个物体作为重量尺度,对于塔糖来说,只代表重,同样,在我们的价值表现中,上衣这个物体
71
对于麻布来说,也只代表价值。
两个单个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偶然关系消失了。显然,不是交换调节商品的价值量,恰好相反,是商品的价值量调节商品的交换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