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换财富原理
——《现代新经济学革命构想》片段
作为经济学,倘需论述财富换财富的问题,财富换财富这是人类的经济规律,也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支柱之一。
财富首源于创造,创造出来后人们依据所创造的财富知识进行生产,以满足生存、幸福的需要。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后,随着人类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人类开始了一定程度的分工。这时候大多数人种植农作物,少数人开始进行手工工业产品的生产,双方都需要进行交换,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这时候由于创造的财富还比较少,分工、交换都还比较初级。而随着纺织品机器、蒸汽机等的发明,以及大量其他不计其数财富的创造,人类进入工业生产社会后,这时候,社会分工深化。往往是一个人不可能生产满足自己生活、生产需要的所有财富,只能创造、实现供给某一或某些特定的财富,然后进行社会化交换,供给社会中需要此种财富的他人,从他人手里获得可以购买到其他财富的货币(也即社会化财富的凭证),才能用货币去购买自己生活、生产需要的财富。也就说,人们各司其职,从事不同的工作,为社会供给特定的财富,从而获得货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例如,一个工厂的工人们,他们需要生产出社会需要的某一工业品财富,销售供给其他人后,获得货币,然后用所获得货币去购买粮食、衣服等自己及家庭生活所需要的财富。再如,一个公司的服务员,他们需要向社会供给服务财富,得到社会的他人认可消费后,才能获得货币,然后用所获得的货币才能购买到自己及家庭生存、幸福所需要的财富。总之,随着人类所创造财富种类的众多,每个人或每组织体的人只能供给其中一种或少部分种类的财富,必须参与到社会分工中去。这就是分工的原因。
在社会化分工的时代,除了社会救济、赠与等外,社会更一般的规则是,一个人要获得他人供给的财富以获得生存和幸福,必须用自己供给的特定财富去交换,即财富交换财富。
财富换财富,这是现代人类社会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财富换财富,包括商品化的交换,也包括非商品化的交换。
财富的商品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现代,财富的商品化是一个趋势。一个作家以自己全部的劳动来创造供给人们需要的小说财富。他需要生存、需要过上起码的现代生活,因此他所创造提供的财富,别人如果需要,应该用自己手里的财富来与其进行交换。如果其它人不用自己手里的财富交换就能免费获得作家创造的财富,那么这位作家实际上就是在无偿地向他人供给财富。而这位作家是需要生活的,是需要养活其家庭成员的,他除了自己拥有小说原稿这些特定财富外,就一无所有,而最终会被饿死,要么转行以求生存。著作权领域如此,整个专利领域也是如此。
一般说来,财富的商品化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事。在自然经济时代财富不商品化,人们通过自己种地自己可以养活自己。但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社会,每一个人不可能都去种一块自留地。在未来,甚至可能90%的人没有自留地,而只能从事其它非农业财富的供给。社会的这90%的人要获得粮食需要将自己供给的财富商品化,去向农民换取粮食。而农民也需要将自己种植的粮食的绝大部分商品化,去换回工业类财富、文化类财富、服务类财富等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的财富,包括去换回化肥等生产类财富。而在这90%的人中,每个人又可能在从事着不同的财富供给,他们之间也需要用自己供给的特定财富才能换回别人供给的财富。
总之,财富的商品化是一个趋势,实际上是财富换财富规则的体现。虽然以我们过去的观念很难接受商品化问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财富更加广泛的创造与生产形成了社会分工,而社会分工使得商品化成为必然。财富的商品化实际上就是财富的社会化交换而矣。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所有财富都要商品化交换,而仍有大量财富是经过非商品化进行交换的。如许多基本财富就是由公共财政购买变成公共类的财富,作为全社会共享的福利。例如修建街道、普通公路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这些都是人们普遍需要的财富,如果这些财富为修建它的人进行商品化经营,每个人从这里过都需要收费,那么显然是不妥的。但修建者又不能无偿劳动,如果这样,那么修建者会最终破产和饿死。这就需要政府代表全社会向大家聚集税收来购买这一财富,将其变为公共财富由全社会不再付费就可共享。
再如思想类财富以及许多难以商品化的科学学术财富,特别是基础研究,这些财富是难以商品化的,虽然它们是非常优秀且极为重要的财富,但几乎没有任何个人和企业愿意花足够的价钱来购买交换这些财富。这样的结果是为社会创造供给了这些优秀财富的科学家们往往处于极度贫困的境地,要么他们有其它职业来支撑他们的这些高尚的财富创造供给活动。在历史上,以及现在,往往是这样,搞这些财富创造的通常是家境不错者,或者有其它职业获取生活来源者,或者是领取国家工资的少数科研工作者,而普通平民很难能从事这些财富的创造。秀才往往是贫穷的,这就是社会未很好遵循财富换财富的原理所致。这大大地制约了优秀财富的创造。这就需要政府代表全社会以公共财政来支持这些优秀财富的创造和供给。
社会化的现代社会,一个规律就是财富换财富,我们总是在从事着不同种类的财富供给,我们用自己供给的特定财富换取别人手里的社会化的财富。我们常常看到,我们养山羊、种土豆、造汽车,然后拿去卖,从而能获得别人手里的货币。因为财富换财富得到良好的体现,因而我们自觉地大量地养山羊、种土豆、造汽车。可是,我们在环境财富上却很难看到财富换财富,因此我们很难看到有人专门去大量种树、植草。因为其植再多的树、种再多的草维护了环境,但没有人愿意拿钱去购买,其将因换不到财富而不能生存。以至于很长时间来,没有多少人去保护环境,反而是更多地人砍伐树木去换货币,养殖更多的山羊吃尽草坪去换货币,以至于无数森林变成戈壁,无数草原变成沙漠。良好的环境也是大家所需要的,由于很难让个体分别购买,只能由社会公共部门代表大家来购买。因而,将全社会聚集起来的税收的一部分拔给环保个体和地方也就理所当然。虽然这不是商品化的财富交换,但实际上也是符合财富换财富的原理。当环保上财富换财富的原理得到良好体现时,当进行环境保护能换到财富时,就会有更多的人去搞环保经济,专司环境保护。
当然,在社会财富换财富的基本规则之上,我们也需要发扬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但作为经济学理论应该充分考虑到人们往往只有在能基本生存的情况下才更容易无偿供给。
总之,在经济学中提出基本理论后,还需提出财富换财富的基本原理。这有助于我们全面考查国民经济建设问题。
转自:http://www.law119.cn/fortunecreationtheory_xdxjjxgmgx.htm
关于公共部门的财富问题
——《财富创造论》片段:
"政府具有两重属性,从政权的角度看,政府具有政治属性,从服务社会的角度来看,政府具有财富属性。并非政府只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至目前为止,各国的政府也并非就是纯粹服务于人民。
政府的政治属性人们都已非常清楚。这里我们就政府的财富属性试作一举例说明。例如当我们走在大街上受到歹徒抢劫时,靠我们个人自己的私力是无法防范也无法救济的,靠个人所在的家庭、族群、朋友等也难以做到广泛预防和随时救济。这时候,警察局、检察院、法院,甚至必要时军队也就站出来为我们的安全而工作,抓捕惩罚罪犯及压制预防犯罪,使我们全社会每个人享受安全之福。因为政府提供的这一安全是我们所需要的,因此是我们的财富。也就是说政府利用其统合强制力的能力,为社会提供着安全方面的财富,它是有用的,是有存在价值的。而腐败,则不为我们所需要,是非财富并且是非财富中的负财富,它使我们财富减损,使我们享受公共财富的成本增高,甚至使我们不能更好地享受财富,阻障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除去。
这里也正好说明了关于许多东西可以从财富的角度来进行界定:或是财富、或是非财富、或是负财富。财富的东西我们需要,因此应支持,并努力去培植。负财富的东西不为我们需要,并且使我们受到损害,因此必须除去。非财富实际包括负财富,但我们也可将其看作是处于财富与负财富之间的东西,也就是即无用也无害的东西。这些东西大多数时候我们不用去管他,但一定时候则需要或消除、或变为财富、或防止变为负财富。政府部门有其特殊性,政府部门的行为只能是财富的,行政不作为就是负财富。
关于政府的财富属性,除了提供安全方面的财富外,还提供社会秩序财富、公共服务财富、重大财富产生的组织等等。例如,政府制定交通规则,并以强制力来推行。如果没有交通规则,社会的交通将瘫痪。没有强制力来保障实施,依靠人们自觉遵守或打斗,交通仍然不可能顺畅。再如,政府将整个社会的财富力量集中统一起来,规划建设水利建起富泽万民的都江堰、三峡工程,组织、扶植研发工程源源不断地创造出层出不穷的各种各样的财富。
总之,政府具有两重属性,从政权的角度看,它具有政治属性。从服务社会的角度来看,它具有财富属性。以后人类应该给政府赋予更多的财富属性,淡化并最终消除政府的政治属性。
公共部门包括政府的财富作用的确值得研究。因为它是人们财富的很大一部,况且将来私人消费比例将会下降,公共消费比例则会显著增高,这一变化情况我们在前面已经叙述过。
不管是出于是政治,还是出去服务人民思想的需要,都需要对公共部门的职责进行设计和规定,规定其为人民提供些什么服务。如果将其职责设计不好,公共部门是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系列好的公共财富的。无论是宪法、法律、法规还是政策、纲领,为公共部门的财富职能进行设计好后,然而公务员应该根据这些设计的要求进行服务。公务员服务不好,不外乎可能出于两种原因:一、对公共部门的职责设计不好,这需要加强制度创造;二、公务员玩忽职守,社会的行政能力极差,不能将所设计的公共财富进行很好地实现,这需要加强吏治。
公共部门的财富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它是人们财富的一个重要部分。当人们走进法院,法院上至法官、下至门卫服务人员都面带微笑地尽职公正服务时,人们感到是财富的。当人们到国家图书馆未查取到一本图书而在网上留言,第二天就得到工作人员的热情来电回复时,人们也会感受到是财富的。
实际上,人们享受的财富不仅仅是个人拥有一辆汽车、一套住房、一部手机甚至一架私人飞机的问题,范围是极广泛的。在社会公共部门提供的财富尤为重要。每个社会、每个国家的政府应全面转变成为为人民提供公共财富的机构,弱化政治工具的属性。"
源自《财富创造论——国民财富产生原理研究》,李宗发著,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http://www.law119.cn/fortunecreationtheory.ht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7 0:20:2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