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14 1
2013-06-13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3年06月09日

美国经济在疲弱中挣扎四年后驶入复苏的快车道。美国的可贸易部门正变得更有竞争力,私人部门则在重组中向更可持续的模式转化。房地产市场获得稳定并在发展。局限性在于,公共部门投资太低,不足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全部潜能...
  在经济学家们为大衰退盖棺定论后,美国经济从2009年6月正式进入复苏期。2013年6月来临之际,美国经济已在疲弱中挣扎了整整四年,而复苏的号角终于在春末夏初从美国的四面八方吹响,引领美国经济驶入盼望已久的较快车道。
  温和扩张
  四年中,被危机重创并被迫重新洗牌的银行业完成了资本重组,在复苏的轨道上前行。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5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公司承保的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盈利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美国银行业利润总和为4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实现连续第15个季度的同比增长,创历史新高。数据还显示,当季有较大倒闭风险的问题银行数量比上一季度减少39家,降至612家。当季共有4家银行倒闭,是2008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银行业数据公布的前一天,评级机构穆迪在5月28日上调了美国银行系统评级展望。2008年金融危机时,穆迪将美国银行系统评级调降至负面,五年后,这一评级从负面上调至稳定。银行业在危机后浴火重生,蓄势待发,为商业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支持。
  美国经济改头换面的一个更重要指标是房地产市场的东山再起。近日陆续公布的市场数据都指向了房地产强劲复苏的趋势,新屋开工和准建数据、新屋销售和成屋销售数据都现涨势。标普和Case-Shiller 5月底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3月大城市房价指数年率上升10.9%,同比创下自2006年4月鼎盛时期以来的最大升幅。此前,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五年的价格下跌。
  就连此前一片颓废的制造业状态也有所改观。虽然芝加哥中西部4月制造业指数结束连月升势,由3月修正的指数96.4降至95.9,但达拉斯联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得州地区工业活动激增,5月达拉斯联储制造业活动指数从-0.5大幅改善至11.2,5月里奇蒙德联储制造业指数也从-6改善至-2,显示了地区制造业状况有所好转的迹象。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5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8.7,远超预期,创2012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
  更重要的是,复苏积极的迹象催生了人们对经济的信心。美国经济研究机构、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5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五年来最高水平,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76.2,远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71。
  对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带来的良性循环,意味着消费者可能加大当前支出,使消费上升,从而进一步刺激复苏。同时,美国4月失业率从年初的7.9%回落至7.5%,与此同时,美国股市连续飙升,标普500指数自年初以来上行超过15%,推至历史最高水平。
  穆迪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对《财经》记者说,美国经济复苏的脆弱性一直以来都让人非常失望,不过增长还是在逐步实现,失业率依然高企,虽然让人很不舒服,但下降的趋势还在持续。可以肯定地说,经济是在真实地复苏。
  截至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已连续15个季度保持增长。不过,美国商务部5月30日公布的首次修正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国GDP按年率计算增长2.4%,增速高于前一季度的0.4%,但略低于上个月初步估测的2.5%。由此,美联储主席伯南克5月下旬在国会作证时对美国经济的定调变得更好理解了,他说:美国经济会继续温和扩张。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对《财经》记者分析说,美国的可贸易部门正在变得更有竞争力,能源与之相辅相成。私人部门则在重组中向更可持续的模式转化。房地产市场获得稳定并在发展,除政府公共部门外的去杠杆化虽然拖累了增长,但还算说得过去。
  局限性在于,斯宾塞认为,公共部门的投资太低,不足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全部潜能。美联储的超低利率政策和其他政策工具为发展提供了桥梁,起到促进作用,但附带着代价和风险,而其他政府部门则贡献廖廖。改革没有如期进行,税制改革进行了,却没什么助益。也因此,美国的经济数据好坏参半。
  最让人头疼的是就业。在过去37个月中,美国私营部门雇主增加了近650万个工作机会,5月9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32.3万,降至2008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但在这些好消息还没得以充分消化之际,又传来消息,5月25日美国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35.4万人,创下自4月20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以来的新高。素有“小非农”之称的美国ADP民间就业不及预期,6月初的报告显示,美国5月ADP民间就业岗位增加13.5万个,低于市场预期的16.5万个。
  在美国经济向好的前提下,就业市场如何得以持续改善是美国发展的重大挑战,尤其当就业与增长处在截然不同的轨道之时。
  败也房市,成也房市
  自2009年夏以来的四年时间,美国的经济复苏反反复复。放在历史的坐标中,在2008年危机之后的这次经济扩张,是“二战”以后历次经济复苏中最羸弱不堪的。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发布报告比较说,在经济开始复苏后的第45个月,美国GDP仅比复苏起始时间2009年6月的GDP高8个百分点,而从“二战”后经济复苏的平均水平来看,到这一时段都会有超过16个百分点的GDP增长;美国房价至今仍比复苏起始时间的房价低7个百分点;美国家庭负债现在的水平还是远差于复苏起始时间的水平;而联邦财政预算赤字则远超过“二战”后任何一次经济复苏的规模。
  复苏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华盛顿特区前政府首席经济学家、哥伦比亚特区大学经济学客座教授罗伯特·艾贝尔对《财经》记者解释说,与2007年晚些时候开始的大衰退同时发生的是,住房需求和消费支出疲软,金融崩溃随之浮现并扩散,到2009年早些时候,失业率迅速攀升,消费支出骤然下跌,住房部门的不景气迅速通过金融系统扩展,金融系统随后被积累的巨大杠杆压垮,引发次贷危机。因而,房价的崩塌重创了家庭资产负债表,导致消费者避免举新债,脆弱的消费需求使得复苏极为缓慢。
  房价的积弱不振被归咎为此次经济复苏疲软的祸首。而经济开始集中出现积极的迹象,复苏势头开始加速,其核心动力也得益于房地产市场的复苏。赞迪说,自“二战”以来的历次复苏,房地产市场都起到引领经济的作用,这一次也不例外。而房屋市场转好,是对美国经济前景保持乐观的最重要理由。
  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国FHFA房价指数季率上升2%,实现了连续七个季度的持续增长。
  虽然还未到论功行赏之时,小布什、奥巴马和伯南克已被推到复苏的功劳簿上,其中,美国前后二任总统推行了经济刺激计划,而伯南克更功勋卓著,他创造性地运用多种调控工具改善经济,包括雷曼兄弟破产后建立的各种形式的贷款窗口,以及各种量化宽松举措,使人们相信,在政治僵局下,是美联储帮助美国经济度过疲软期。
  可圈可点的是,美联储每月购买850亿美元债券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它缓解了经济困境,掀起了投资者对实现收益的热情,使房屋市场得以从根本上摆脱不景气的泥沼。而处于低位的按揭利率推动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恢复。在危机之前,按揭利率高达6%以上,而截至5月23日,美国30年期定息抵押贷款平均利率已降到3.59%。
  住房市场在过去的一年间得以加强,而伴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代表制造业的开发商、与零售业极为密切的家居建材,以及涉及服务领域的房地产中介,业绩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住房活动的增加也在建筑和相关领域孕育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房地产也是相当多的美国家庭最主要的金融资产。布鲁金斯学会的经济研究项目联席主管、美联储前高级顾问凯伦·戴楠对《财经》记者说,沉寂多年的房地产价格开始高企,这促使美国家庭财务状况的好转。
  最具戏剧性的房市回暖的指标,是房利美和房地美(下称“两房”)的起死回生,并成为股市新宠。“两房”在次贷危机中濒于破产,并于2010年从纽交所黯然退市。在接受美国政府1874亿美元的援助和美联邦住房金融局接管近六年之后,“两房”业绩大幅改观。
  在不到1美元的价格上横盘了近三年后,“两房”股价从2013年3月中旬起在场外电子柜台交易市场(OTCCB)异军突起,其中,房利美的股价从25美分一路攀升到5月29日早盘的5美元,在不到两个月内井喷式上涨了1900%左右。
  “两房”的季度盈利也连创新高,房利美一季度实现税前净利润81亿美元,连续五个季度实现盈利。房地美一季度实现盈利4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飙升7倍。“两房”为美国约三分之二的新房贷款提供融资,有数据显示,美国抵押贷款质量正在迅速改善,房地产市场也在逐渐由乱而治,并成为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变量。
  “两房”在5月中旬分别表示将向美国财政部支付股息,从而实现去政府化,这需要以美国房地产复苏势头平稳做后盾,而后者则需要就业状况的好转和其他经济指标向上的互相扶携。由于房屋供给的制约使住房市场发展受限,美国就业市场的恢复极其缓慢。
  赞迪预计,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将帮助美国在三四年内恢复至充分就业,而住房市场是消除就业缺口的关键。
  财政隐忧
  当美国房价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上扬,家庭负债在2012年四季度有所起色时,乐观的情绪并未在人们中间传递。到2013年5月,各种经济数据相继亮相,浓墨重彩地表明经济好转的势头强劲时,很多人意识到自己对美国经济的走势预期偏低。
  人们预期不高,因为财政隐忧悬而未决。
  美国联邦财政预算的赤字相当庞大,为给经济增长搭建稳固的基石,美国政府在控制支出上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使财政赤字得以迅速收缩。在过去的三年中,财政赤字以每年平均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减少,从2012年3月赤字占GDP超过8个百分点,到2013年3月,占比已经不到GDP的6个百分点了。
  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的最新数据更为乐观,他们预计在截至9月30日的本财年,美国赤字与GDP之比将为4%,低于2月所预测的5.3%。而美国预算赤字的降速快于预期,也与经济好转不可分割。虽然经济学家们一度担心减支对经济增长带来风险,但到目前为止,减支对经济增长的殆害仍处在可控范围之内。
  美国各级政府部门的财政政策都与经济增长速度直接相关,而美国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使问题更为复杂化。美国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负责全球经济调查的部门主任布鲁斯·斯托克斯对《财经》记者说,伯南克的美联储一直在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购买另类资产和长期债券,这并非伯南克所愿,只是美国的财政政策没有多少伸展空间。
  2009年前三个季度美国各州整体税收收入下滑,下滑程度几乎是半个世纪内的最高跌幅,创下了历史最差水平,个人所得税和销售税也一样狼狈不堪。在复苏阶段,过去四年中,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砍掉了大约70万个工作岗位,同期,美国各级政府砍掉了有80万个工作岗位。如果同2001年衰退后的复苏期比较,2001年衰退后的四年复苏过程中,美国各级政府增加了50万个工作岗位。
  近来经济有回升势头,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的预算前景也得以改观,使它们可以放慢财政紧缩的步伐。在联邦政府层面,财政限制则变得更紧。
  洛克菲勒政府研究所(the Rockefeller Institute of Government)美国政府预算危机工作组执行主管唐纳德·博伊德对《财经》记者说,当联邦政府扩张时,州和地方政府则在收缩,以抵消联邦政府财政政策的影响。现在情况相反,联邦政府实行紧缩,州和地方政府可以扩大支出。
  从税收的角度,博伊德说,税收已开始逐渐增加,但速度非常缓慢。由于联邦政府对各州的资金支持限制已被大大削弱,州和地方政府已从较低的水平开始增加支出,只是支出不会显示在就业增加上,基本上会投入到医疗、养老等方面。
  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不过,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约瑟夫·加侬担心财政政策的拖累,这个负面影响不仅限于自动减赤机制。他对《财经》记者说,国会减支和税收增加将会减缓美国经济的增速,历来在经济复苏中,4%的GDP增长才算是正常的,但是现在只有不到2.5%。
  赞迪也有相似的担忧,他说,美国面临着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财政牵绊,中性的财政政策会给经济带来3.5%的增长。除非财政的不利因素消退,否则经济增长不会获得大的牵引力,这可能要等到2013年晚些时候,甚至2014年。
  华尔街的真假繁荣
  自2013年1月以来,在企业盈利高于预期,以及美联储的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双重推动下,美国整体市场迅速升值。作为美国经济和专业投资者的风向标,今年5月标普500指数实现连续七个月上涨。这是该指数自2009年9月以来连续上涨的最长时期。标普500指数自2009年3月以来已上涨143%。
  芝加哥橡树岭投资公司(Oak Ridge Investments)常务副总裁克瑞斯·威廉姆斯对《财经》记者说,市场在持续地做出正面回应,大多数股票已达到或超过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这种“比担心的要好得多”氛围,导致股票市场的超常回报,尤其是在失业率微不足道地减少到4月7.5%的情况下。
  尽管短期内经济向好,但是人们担心美联储政策的长期可持续性。美联储通过大规模债券购买计划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而近乎为零的超低利率,也降低了股市以外的资产收益率,人们发现不可能期待债券收益率符合投资的长期目标,这又强化了股市的吸引力,推动股价上涨。
  同时,现在的公司和企业都持有相当可观的现金量,以不断地通过股票回购和增加分红来回报股东。股票市场的繁盛和低利率在某种程度上使并购更有吸引力,并为其提供了资金支持。
  不管怎样,华尔街又一次比实体经济更快地复原了。赞迪说,当商业企业在经济衰退中减少它们的成本结构后,很自然地会在经济回升中快速壮大盈利,股价也自然会领先恢复。这一次有低利率为推手,也推升了股价的飙升。历史如此循环往复,如果以史为鉴,实体经济也很快会生机勃发。
  其实这种外部冲击多次发生在美国历史中,艾贝尔相信,每一次由于市场内在的弹性和系统的灵活性,美国经济都会重获动能,继续前进。
  机构风险分析(IRA)公司联合创始人克里斯·维伦也相信,金融部门、股市和体现在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好迹象应该冲涮整体经济。他对《财经》记者说,一般来讲,事情是按这个逻辑进行,但在实行了五年的非凡的货币政策后,美联储稳定了市场,但是确不能孕育大的经济增长。现在最让人担忧的是,在经济体系不同部门的好消息,并不会传导催化快速的就业增长。
  其实在过去的三次衰退之后,就业增长的考验也存在,只是斯宾塞说,这一次更极端化,又附加着收入分配的逆向转移,至今仍未找到解决途径。博伊德也认为,如果没有快速的就业增长和收入增加,实体经济很难获得真实的增长。同时,更多的努力需要放在去除过剩、削减债务方面。
  在经济前景改善的背景下,美联储的下一步政策为经济表现增添了不确定因素——包括是否改变第三轮量化宽松的资产购买速度以及何时缩减QE规模。而悖论在于,是美联储的超低利率政策帮助美国经济告别财政紧缩导致的疲软,而提前或稍后退出,都会给平稳复苏造成伤害。
  在各种指标都将美国经济放在复苏加速轨道之际,怎样的增长是真实的增长变成了新问题。
  威廉姆斯说,人们可能要适应美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即GDP年率增长2%-2.5%,而忘掉沿用了一个世纪之久的3.5%的增长率。

                                                【作者:《财经》特派记者 金焱 发自华盛顿 】   (责任编辑:陈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6-13 14:27:40
废话太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