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yaming 发表于 2013-6-21 14:32 
怎么缺乏数学美了???
所谓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实际上只是将新古典学派的最大求约束法推广到角点解。
比如新古典学派求解一个最优化问题,直接上拉格朗日乘子法,而不管定义域,只要有内解就可以了。例如,求“一个从事律师还是官员的工作” 的最优化问题,新古典学派解出来的解是:这个人用多少精力从事律师并同时用多少精力从事官员(类似于博弈论的混合策略)。
而新兴古典学派,也即是杨小凯的方法,则有一点不一样。他的这种方法要求求角点解,因此必定要考虑一个最优化问题的定义域,当然内点解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看做角点解的特殊情况。对于上面“一个从事律师还是官员的工作”,角点解求出来就只能是这个人“用完全的精力从事律师”或者“用完全的精力从事官员”(类似于博弈论的纯策略),
这也就是杨小凯所说的“社会分工”出现了。
从以上新古典和新兴古典的方法比较,你显然可以看到,一个最优化方法,在新兴古典学派看来无论何时都必须考虑定义域的所有情况(因为角点解必定涉及边角,这时微积分可能用不上)。这是非常累赘的,特别是在现实中的大量最优化问题如果微积分用不上,就必须另寻他法(比如你所知道的运筹学最初等的单纯形法)。你有没有想过用单纯形法去证明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解的存在性??那肯定是异常的繁琐无比。而新兴古典学派要做的事情就是这个。
新古典学派则不同,它几乎只要求微积分可以良好应用的情况。
因此我所说的新兴古典缺乏美感的原因就是,它的方法太看重定义域的具体细节,而甚至放弃微积分。一个数学架构如果离开了微积分的良好应用,美学价值必定大打折扣。在数学的近300分支中,凡是与微积分挂不上钩的基本上都被放流在主流讨论之外。
因此我在阅读了杨小凯教授的超边际分析著作之后,就马上对其成为主流的可能性大打折扣。
这位写了80万字的博士前辈的论文内容,我看来实际上就是追随杨小凯的所谓“新兴古典”方法,即进一步探讨可能的角点解的求法。只不过这位前辈与杨小凯刚开始的工作有一些不同,就是这位前辈更善于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去求解“角点解”,他声称如此下去可以突破非线性的约束。
就我对数学领域的了解来看,突破非线性绝非计算机编程可以解决,而是涉及到更深刻的数学理念,而这种理念也离不开微积分。
最后提一点,黄有光教授专程来答辩,我猜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位前辈博士在继续新兴古典的研究(全世界研究新兴古典的人估计已经很少很少很少了),这位博士的突出点是利用计算机编程可以更好的求解一些模型的角点解。这位博士甚至认为自己创造了“新方法”? 杨小凯教授去世了,黄有光教授作为新兴古典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看到后辈可以继续过世老友的工作并且找到了计算机上的新工具,一定会来。这也看得出,黄有光教授是一位有情有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