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的软件研发机构
1) 成本中心型。睿信致成管理咨询研究,看重的是北京优秀的研发人员和低廉的人工成本, 可以在实现提高研发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
2) 业务技术层级比较高。睿信致成管理咨询研究,这类企业主要承接母公司的软件开发项目, 一般不在本土承接业务。一种是按照跨国公司内部水平分工, 承接母公司内部发包的以核心软件研发为主的项目, 其中有许多研究项目关系到未来软件的发展方向,是提升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举措; 一种是母公司以总承包商的形式承接海外其它最终客户的软件服务订单, 而将订单中具体研发任务发包到北京。
3) 结算基本上都是跨国公司内部定价, 在税收等方面的经济收益不明显, 但是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技术示范获得间接收益。
4) 就业人数稳定增长, 不会像专门从事外包业务的软件企业增长那么迅速。
5) 企业类型比较复杂, 既有服务业企业,也有制造业企业, 更多的是跨国软件企业。睿信致成管理咨询研究,由于北京具备大量质量高、成本相对低的软件研发人员, 这对人才缺乏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具有很大吸引力。一般而言这类企业承接的项目技术含量较高, 大多进入到中上流工程, 对中国自主软件研发能力的提升有比较大的帮助, 比较符合北京的资源条件和发展定位。
2 、跨国软件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市场开拓机构
1) 利润中心型。目的就是为了开拓中国本土巨大的软件市场, 是纯粹的利润中心, 税收贡献比较大。
2) 竞争能力强。一是具备成熟的软件中间件和高效的软件研发能力, 二是对金融、电信、制造、政务等特定行业运作有着深入理解, 通过二者的结合形成核心竞争力。
3) 短期内对传统的中国软件企业有一定挤出效应, 但长期看来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会更为明显, 在这种竞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北京软件企业一定具备比较强大的国际竞争能力。
4) 软件的技术含量较高, 对软件应用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有着明显效果。如中国建设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通过应用IBM 等跨国软件公司的系统, 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水平。
5) 这类公司的总部基本上在中国同时会设立软件研发机构和市场开拓机构。睿信致成管理咨询研究,一般都同时隶属于总部管理, 彼此业务没有关联。市场开拓机构中也会有一定的技术支持人员以方便市场开拓之用, 只有当中国的业务在开拓过程中确实需要研发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时, 彼此之间才会有业务上的联系。由于北京拥有总部经济的特点, 为这类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开拓创造了条件, 因此北京对这类企业的吸引力较大。从北京方面来看, 这类企业对地方经济的税收贡献和就业贡献较大, 资源消耗少, 有利于北京提升产业结构, 提高其他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3 、北京本土纯粹的国际软件外包企业的特点
1) 主要承接来自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软件外包业务, 以此获得规模经济的收益。
2) 大部分公司创始人和技术骨干具有海外留学或跨国公司工作经历, 在跨国公司工作中看到外包业务机会, 开始创立企业。
3) 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力成本优势, 承接的项目一般处在软件研发垂直分工中产业链比较低端的部分, 业务技术含量不高, 加工性质比较明显, 增值空间较小。
4) 以承接跨国公司离岸研发中心、跨国软件企业分包业务为主, 企业增长速度十分迅速。对蓝领软件工人有着强大需求, 许多企业在几年内就能达到3000 人左右的规模, 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 由于这类企业主要依靠成本优势生存,较少地拥有核心竞争能力, 一旦出现新的人力资本较低、合适人才数量充足的新兴市场, 发包方很容易为了降低成本而将业务转移, 因此业务再转移的风险较大。由于软件外包首先出现在跨国公司进入较多、本地软件人才充足的地区, 所以这类企业首先在北京得到快速发展。睿信致成管理咨询研究,这类模式受成本敏感特性和北京成本较高的影响, 已经出现向西安、成都等二线城市转移的现象, 不久的将来可能出现企业总部和核心研发团队在北京, 大量低层次的编码和测试人员在其他城市的局面。
4 、北京本土研发型软件外包企业的特点
1) 拥有较强的软件研发能力。一般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 企业在承接外包业务以前就已经存在。发包企业看中的不是人力成本的优势, 而主要是开发经验和开发效率。
2) 技术效应比较明显。企业可以通过在承接外包业务中获得的经验, 为自身的软件产品开发和本土企业服务。
3) 承接的项目研发性质比较明显。从全球分工角度看, 这类企业承接的一般都是水平分工业务, 提供的是端到端服务( end2to2endservices) , 技术含量比较高, 增值空间比较大。
4) 容易成为发包企业的战略性合作伙伴。长期合作的可能性较大, 发包企业将业务再转移的风险较小。
5) 服务合同持续时间长。这类合同一般需要进行长期的合作, 软件外包提供商和发包商之间需要经过长期的合作, 才能开发出知识含量高、具有前瞻性的软件产品。这类企业本身就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 现在又可以承接到国际上技术先进的软件研发项目,是中国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突破的重要所在, 需要ZF给予高度关注。如果给予相应资金、人才方面支持, 很容易促使这些企业将在国际软件外包中学习到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