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Q1-Q3,我国旅游市场表现为:国内游增速放缓,入境游同比下滑,出境游快速增长。其中,国内游受限三公消费、H7N9禽流感、四川芦山地震等冲击,前三季度旅游收入仅增长15%,较过去3年平均增速下滑5.5个百分点;入境游因雾霾天气、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外汇收入同比下降5%;出境旅游人次继续保持18%的较快增长势头。
我国人均GDP已突破6000美元,旅游正在逐渐转变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随着交通环境持续改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并逐步落实,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依然向好。我们认为2014年将是国内游的恢复年,预计国内旅游收入增速将达到20%左右,但入境游市场或将继续低迷,而出境旅游人次有望维持15-20%的增长。
2013年,我国旅游业先后经历了限制三公消费、H7N9禽流感、四川芦山地震、多地高温暴雨天气,《旅游法》推出等重重考验;导致居民出游意愿下降,政务商务游显著下滑,团队游客大幅减少。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速在2013Q2跌至较低水平,单季同比增长分别为8.3%和6.8%,Q3有所恢复,二者增速水平均回升至15-20%。
图1:国内旅游人数及增速

图2:国内旅游收入及增速

在同等出游时间下,交通环境的改善可以缩短旅游过程中无效的“旅”的时间,增加在旅游目的地的“游”的时间以及相关消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之前,我国平均每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约5000公里;2010年起显著提速,年均新增里程超过10000公里;截至2012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9.6万公里。同时,我国高速铁路的大面积建成通车始自2008年,2009-2012年均建成通车2000多公里;截至2012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为9356公里。
此外,自2009年旅游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以来,一系列重大政策陆续出台。2011年推出《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设立中国旅游日;2012年出台《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2013年2月,国务院公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201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公布,10月1日正式实施。我们认为,这些年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已经在大方向上指明了旅游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计随着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落实,我国旅游业将持续稳步增长。
《旅游法》实施后,我们观察到团队客的数量骤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私人汽车的普及,以及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演化,旅游业正在迎来散客自由行时代;如港澳地区,由于散客数量的大幅增长,当地接待游客总量不降反升。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目前国民出游中自助游的比例已高达85%。我们预计今年二季度国内游增速或为阶段性低点,2014年游客人次增长速度有望维持在10-15%,收入增长或将达到20%。
今年以来,我国南方大范围出现长达29天的重大气象灾害级高温天气,南北暴雨形成的洪涝灾害影响华南、东北和西北广大地区,地震灾害相继在四川雅安、甘肃定西、云南迪庆等地发生,以及禽流感疫情引发的担忧和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前三季度入境旅游人数同比下降3%,旅游外汇收入同比下降5%。分析认为,在亚洲其他旅游目的地纷纷加入竞争的大背景下,短期我国入境游市场或将继续低迷。
图3:入境旅游人数及增速

《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数为8300万,同比增长18.4%,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同时,中国游客境外消费总额达到1020亿美元,约占全球出境游消费9.5%,超过德国和美国,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2013年Q1-Q3,预计我国出境旅游7255万人次,同比增长18%;旅游花费946亿美元,同比增长23.1%。
未来17年,中国出境休闲游市场将增长最快,中国游客出境游消费将年均增长15%。我们认为,伴随着国民旅游消费的升级转型以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出境游在未来几年仍有望保持15-20%的人次增长。
图4:出境旅游人数及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