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5162 65
2004-10-22

李约瑟之谜通常表述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后说,“可以毫不费力地证明,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但他感到奇怪的是,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却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发现逻辑学上的三段论。现在,这一令人费解的问题被人们称为“李约瑟之谜”。

这道题,据说1995年高考历史试卷就考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10-22 15:14:00

赵凌云指出:

多数学者试图从生产技术演变的角度解开“李约瑟之谜”。已有观点又可分为“技术需求不足假说”和“技术供给不足假说”两类。 “技术需求不足假说”的含义在于, 12世纪前后,中国人地比率上升。这样,一方面,劳动力日趋便宜,资源和技术日趋昂贵,对劳动替代型技术的需求因之降低;另一方面,人均剩余减少,缺乏促进工业革命发生的资本积累。而对劳动替代型技术的大量需求以及资本积累的大量产生乃是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必要条件。 “技术需求不足假说”不能解开“李约瑟之谜”。 Dernberger发现, 20世纪初中国工业中有较高的劳动力——资本比率,但是,中国人开设的企业数量远远超过外国人所有的企业,其数量之比超过10比1,这说明,高的人地比并未抑制中国对新技术的需求。(Dernberger,Robert F."The Role of the Foreigner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1840—1949”,in Dwight Perkins,ed.,獵hina's Modern Econom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玈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而Rawski发现, 20世纪头40年,中国的现代工业部门可与同一时期的日本媲美。可见,中国技术进步速度的放慢,并非因为“对资本需求不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0-22 15:15:00
林毅夫则提出“技术供给不足假设”。他认为英国最早爆发工业革命的关键在于其较高的技术创新率。中国14世纪后落后的原因在于技术创新速度的停滞,即技术供给不足,他进一步将技术供给不足的原因归结为, 14世纪以后“中国没有从以经验为基础的发明方式,转换到基于科学和实验的创新上来,而同期的欧洲,至少经由18世纪的科学革命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这种转变”。而其所以如此,又是因为中国科举制度“使知识分于无心从事科学事业,尤其是做可控实验或对有关的自然假说进行数学化这类事情”(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56—273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0-22 15:16:00
赵凌云认为,古代中国特别是唐代以来,市场及其力量成长的逐渐停滞是中国技术进步最终陷于停滞从而最终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历史分析表明,英国最早爆发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化的急速推进,一方面为工业新技术的采用提供了巨大的激励,另一方面则为机器工业的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生产新技术的大规模采用作为一个改变生产函数的要素配置过程,是在市场调节下实现的。Schmookler睪riliches的市场需求诱发性发明假说(Schmookler,J.,獻nvention and Economic Growth,獵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6;Griliches,Z.,"Hybrid Corn:An Exploration in the Economic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獷conometrica,玍ol,25.No.4)表明,只有当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时,才具有足够的诱发相应新技术产生的激励。真正有意义的技术发明只有在市场上才可能得到采用并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实质性作用。

唐代以来,中国商品经济与市场的发展日趋式微,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里要着重探讨的是,中国古代市场及其发育虽然有过辉煌的时期,但是市场的成长始终未能达到突破自然经济桎梏的临界点,市场力量虽然一度在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最终未能达到压倒封建势力的临界点,便从总体上衰落下去。其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特定的政治经济结构具有强大的约束和扭曲市场及其力量成长的力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0-22 15:18:00
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古克礼(克里斯?卡伦)说:“李约瑟的结论是过去2000年中国存在着一个‘封建官僚制度’,这种制度产生了李约瑟之谜描述的现象。”

古克礼指出,所谓“封建”是指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到皇帝手中,所谓“官僚”是指皇帝直接管理官员,而不是像古代欧洲一些地区那样通过贵族阶层来管理。

古克礼说,李约瑟认为,这种制度产生了两种效应。正面效应是,中国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了大批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的管理使得中国井然有序。这样可以使中国非常有效地发展科技,比如中国古代天文学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数据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再比如大运河的修建等。在这方面,中国比罗马帝国衰亡后直至近代的欧洲具有明显优势。

负面效应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再加上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做法,使得新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技术开发领域几乎没有竞争。比如明朝末期的宋应星在参加科举失败后撰写《天工开物》,但他认为不会有官员读这本书。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技术开发领域存在着较强的竞争,比如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使得欧洲在中国火药的基础上发明了火药武器。在这方面,自秦朝以后的中国不但比不上相同时期的欧洲,甚至比不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地由于不同国家的竞争使得整个中国产生了大量智力成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0-22 15:19:00
好了,先贴一些背景资料,大家参与讨论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