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了各位对"李约瑟之迷"的解释和看法,收益非浅!
我看过一些相关的书籍,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陕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不过人大经济论坛里就有电子版本),文章从意识形态分析西方世界的兴起,即"资本主义精神"成为了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之源.可为什么日本没有这种新教思想却成功了呢?也许可以驳斥这种观点.但是这种从意识形态分析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中国传统的思想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人大经济论坛里也有电子版本),文章认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原动力,在于创新活动;而创新活动最终能否实现,则取决于创新者是否能过得到金融的支持;而有效的资本市场的背后却是一套有效的金融制度.西方各国常年战争,各国为了筹备资金进行战争客观上促进了金融制度的发展.
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人大经济论坛里也有电子版本),文章提出,非畜力驱动的机器的使用和旧的原材料由新的更有效的原材料取代,这最终成为了英国工业革命中技术革变的两大支柱.这个观点和前面斑竹提到的有点相似.,都从器物层面上分析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
张宇燕<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哪个出版社出的问了,下次补上),该书最大的特色是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文献.文章提出:伴随地理大发现而涌入西欧的美洲金银是制度变迁和西方世界兴起的随机性的初始条件.即外生货币--制度变迁--经济增长.里面用到了制度分析方法.和偌斯的<西方世界的兴起>分析有相同点.这两本书都从制度角度对西方世界兴起进行讲述.
另外还有:
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
杨小凯的<晚清经济史>,如感兴趣的话多看看明清的历史.
奥尔森的<国家兴衰探源>,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
希望大家对这些书感兴趣.这些书籍我都有电子版本,如果需要的话请和我联系,我发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