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96 1
2013-06-24

美媒称:中国紧缩信贷动真格









参考消息网6月23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6月份的信贷紧张是中国至少10年内最严重的信贷紧张,导致银行间贷款利率创新高。

据美国《彭博商业周刊》网站6月21日指出,尽管全球市场表现可怕,并无疑造成中国的银行和借款者的恐慌情绪,但对一些人来说,整个过程却是一个积极信号。它表明中国最高领导人对于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依然态度认真,并在整顿银行业一些易于制造泡沫的特性方面是严肃的。它还表明即便是在情况有点恐怖的情况下,北京也愿意坚持下去。

美国CBB国际公司每季度对中国经济进行调查。该公司总裁利兰·米勒说:“这实际上远在人们预料之外。他们终究不希望系统崩溃。但他们传递的信息是明确无误的——政策在收紧,我们希望收紧,我们是认真的。中国人民银行其实是在说:我们会迫使银行变得更加负责任。”

报道称,更加负责任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刺激经济增长的快速放贷行为。

英国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经济学家马克·威廉斯撰文说,中国人民银行“对不可持续的信贷增长率感到担心,并传递了市场参与者不应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总能获得便宜的银行间贷款的信息”。

报道指出,北京采取边缘政策的目的还有可能是要整顿中国银行业一些危险的做法。这些做法促成了地方债务这个严重的问题。

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6月19日写到:“我们认为(央行)试图控制信贷增长并告诫银行要适当考虑流动性风险的做法是正确的。”

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高路易说:“这突出表明目前政府对采取刺激措施的呼声不感兴趣,他们会为了改革的需要而维持现状。”




【相关新闻】



外电:中国银行间拆借利率大幅回落



外电称,中国银行间拆借利率21日大幅回落,缓解了在该利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后引发的对于流动性短缺的担忧。 
 
据法新社6月21日报道,中国市场7天期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从20日的近11.62%降至8.33%,有传言说,中国人民银行向信贷机构施压,要求释放资金。

报道指出,近两周来,这一利率一再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与此同时,尽管中国经济出现减速迹象,央行却没有注入更多流动性。同业拆借利率的飙升导致信贷紧缩,并让股市暴跌,也让银行无法提供贷款。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担心坏账过多,中国央行可能会继续严格控制信贷。

野村证券(香港)公司经济学家张智威说:“中国人民银行最近采取的行动表明政府决心采取大刀阔斧的举动来控制金融风险。货币政策立场仍将是收紧的。”

新华社20日报道说,作为中国四大银行之一的中国银行否认媒体报道的该行因资金短缺而无法完成交易的消息。

最近的经济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出现疲软迹象,这让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将放松货币政策,降低银行的储备金数额,不过截至目前,相关部门尚未采取这样的举动。



美报:中国银行间贷款利率激增创纪录



美国媒体称,正当中国经济增长表现出进一步放缓迹象的时候,中国金融体系遭受到现金紧张的痛苦,银行间贷款利率于20日激增。位于上海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的每日官方利率显示,银行间的隔夜借贷利率20日激增至13.44%,创下纪录。而19日的利率是7.66%,5月份的利率不足4%。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6月21日报道指出,中国同业银行及货币市场上其他具有可比性的利率在过去两周都有所激增,这意味着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越来越怕借款给彼此。那些需要短期现金或流动资产的机构必须支付高利率,如果付不起,就会增加它们违约的可能性。银冠资产管理公司的常务董事兼首席策略师程志宇说 ,“中国的银行间市场基本上已经冻结了,很像雷曼破产之后美国信贷市场冻结的状况。利率有报价,但没有交易发生。”

报道称,中国的决策者们手中有众多选择,可以将更多的钱注入金融体系,包括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交易证券以控制利率或流动性——或者,更加激烈的方式是,释放一部分这些银行必须存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数以百亿计的准备金。

龙洲经讯研究员白安儒及潘启思20日在一份研究简报中写道,“中国央行允许银行间利率激增持续的时间比通常的要长,这是在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即需要缩紧流动性,放缓信贷的边际增长。的确,自从2013年1月以来,央行就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在银行间市场上吸收流动性,为与银行进行这种摊牌奠定基础。”

如果说央行对于越来越严重的流动性短缺现象无动于衷的做法是一种金融冒险政策的话,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旨在制约较小的银行。这些小银行一直把银行间市场当做低成本资金的来源,以支撑他们在高回报证券上的投资,或支持资产负债表之外的活动,即影子银行。

美银美林研究中国的经济师陆挺在20日的一份研究简报中写道,“中国人民银行及其他监管者可以利用这次资金紧张的机会,‘处罚’一些小银行。那些小银行此前曾占过稳定的银行间利率的便宜。”陆挺说,虽然银行间借贷利率激增会对不计后果的贷方产生预期的效果, 但是,“如果流动性短缺现象持续时间过长,也会毫无疑问地扰乱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

近几个月,中国经济出现增长放缓迹象。20日,6月份的对工厂采购经理人的初步调查显示,中国的产出量已经跌至9个月来的最低水平,因为制造商为了应对国内外需求的疲软降低了生产。

报道说,经济增长放缓,再加上金融业的流动性紧缩,已成为中国领导层所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3月份表示,他计划进行改革,以推动稳定增长,而非依赖来自国有银行的宽松信贷。宽松信贷曾帮助中国经济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的几年里强劲复苏。

报道指出,银行间利率在两周前开始激增,那是在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三天假期前。银行通常在公共假日之前有更高的现金需求,所以最初的利率增长在当时并未被视为异常。但是,随着情况恶化,央行克制住了为金融体系注入新钱的冲动。作为基准的7天回购利率曾在20日一度上扬至25%,这是借贷成本的另一个衡量,在19日时仅为8.5%,20日最终回落到11.2%。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允许发生现金紧缺,是其打击影子银行行动的一部分。他们说,影子银行有时依赖银行间市场作为资金来源。根据他们的理论,央行试图控制理财产品的发放。这些产品是短期的债务投资产品,银行营销这些产品时,称其像普通储蓄一样有稳定的回报,但利率更高。据北京惠普评级公司高级主管朱夏莲估计,3月份中国这类产品的未偿贷款总量约为13万亿人民币,约合2.1万亿美元。

报道称,银行可以通过出售这类产品提高自己的收费收入。但是,由于这类产品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关于某种产品里面到底打包了多少贷款、债券或其他资产,透明度很低。而且,尽管这类产品本身通常是短期,例如三个月,但是他们所支持的基础贷款往往是较长期的——例如两年。

在2012年10月,时任中国银行行长的肖刚(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在《中国日报》的评论专栏中写道,“理财产品某种程度上根本就是‘旁氏骗局’。 当投资者失去信心减少或者撤出理财产品时,现在看上去乐观的故事将会结束。 ”他指的是理财产品的到期时间与他们所支持的贷款的到期时间不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6-24 16:27:22
的确动作够大够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