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g兄,你好:
中央党校董德刚教授发表文章指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存在三个缺陷,它们分别是:
第一个缺陷,它否定了资产、资本在价值形成当中的作用,因为这是不完全符合实际的。
第二个缺陷,它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不包含人类的抽象劳动。
第三个缺陷,它比较强调的是操作性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但它对经营管理劳动这种复杂劳动是忽视的。
余言不赘,现附上该文,供参考。
另:
我看了gxg兄你的“关于经济学大师们的纠结”的帖子,写得精彩,点中问题要害。其实,我们所观察到的关于交换价值这一经济学范畴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皆缘于使用价值这一经济学范畴的自身内涵——即其构成要素的变化以及所导致的内部结构的改变。由此,并反映在商品的实质内容与商品表现形式之间的矛盾关系上——即商品使用价值与商品交换价值之间的矛盾关系上面。
正如斯密睿智地观察到的那样,作为商品价值的二个构筑件——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二者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及其每一次微细变化,都会导致商品价值及价值量的波动。斯密举例说明,水的使用价值很大,但其交换价值却较小;而钻石几乎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但其交换价值却极大。斯密到底想要说明什么?难道斯密仅是在解释水的价值或钻石的价值吗?不是的,显然不是的!斯密正是想向我们说明:任何商品价值的波动,都是缘于商品自身所包含的二个方面的构筑要素——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所导致的。如果我们仍然跟随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完全撇开商品使用价值而去独立地研究商品交换价值,到头来我们会被“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这一坚墙碰得头破血流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使用价值与商品交换价值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表现形式比比皆是。比如,商品与货币,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价值与价格、需求与供给、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资本与劳动、市场与计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