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997 0
2013-07-03
 再次,美联储对QE的表态意味着美国经济和美元将走强。这一预期终结了人民币单边升值态势,并引发外汇占款增幅下降和基础货币呈现收缩趋势。
  最后,可能已经出现“借新还旧”的借贷安排。这意味着在实体经济不振的背景下,为避免出现呆坏账,银行不得不向借款人输血以避免其老贷款转为坏账。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原因是否存在只有银行或银监会现场检查部门清楚。我期望这不是原因,因为从数据上看,5月基建投资增幅仍然达到24.5%,与信贷基本匹配。
  鲁政委:水放少了,即便没有抽水,也有自然的消耗,水位也会下降。本轮利率上升是自5月中旬开始的,开始是由于外汇占款少增、财政存款多增导致流动性注入减少诱发的,但能够持续如此之久、最终飙得如此之高,则主要是随后央行接力进行货币政策纠偏、但市场没有跟上央行的思路、准备不足的结果。
  问:对于不断紧缩的流动性,中国央行开始拒绝向紧绷的金融体系注入额外资金;而后,为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央行又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您如何看待这一转变?
  陆磊:针对央行表态,我们要辨析两个不同问题:一是货币政策,二是金融稳定政策。从货币政策角度看,流动性不仅不应该继续扩张,反而应该收缩。这是因为,截至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仍然高达15.8%,狭义货币供应量增幅亦达11.3%,均明显好于2012年,即流动性并不缺乏。但从金融稳定角度看,如果银行支付出现问题,为确保避免出现流动性短缺在整个银行体系传染,更为了避免出现挤兑,给予定向、短期流动性支持是合理的。因此,这不是什么转变,而是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从资产价格泡沫化演变为流动性短缺。所以从中期趋势看,央行仍应避免货币过量发行;但针对某些系统重要性银行面临的短期问题,应给予定向支持,但这种定向支持应伴随问责。
  问:货币市场波动亦引发了股市震荡,近期沪指击穿2000点,创年内最大跌幅,市场信心严重受挫。有观点认为这或将成为中国金融体系风险集中爆发的前兆,您怎么看?
  鲁政委:从最终的结果来说,风险是可控的,最终不会引发危机,也的确能起到挤压非信贷资产、促使M2回调的作用。但市场利率剧烈波动,给未来投下了浓重的阴影,这是值得深思的。在没有特别重大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中国的货币市场利率就出现了如此剧烈的波动。恰恰在这个背景下叠加了伯南克的讲话,说美国的定量宽松政策要退出,有些人就把这个和伯南克的讲话放在一起解读了。但问题是人家还没有真正退呢,我们就发生了这么大的波动,若一旦真的退,又会什么样?货币市场利率的平稳,其实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成熟程度,及是否具有足够好的弹性的一个重要表征,这此的剧烈波动也让市场对于我们的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产生了一些怀疑。
  当然,我们所持有的非信贷资产所对应的基础资产并没有出现问题,所以,形势总体是稳定的。但由于金融机构天然是以高杠杆形式运作的,尤其是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高负债是天然的特征,一旦出现真正的流动性冲击,央行作为最终贷款人,其明确的担保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多么稳健的金融机构,在系统性恐慌来临之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决策部门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即使不伸手相救,也要确保风险可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