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591 2
2009-06-02
增发货币延长危机时间
李俊
   为了扩大内需,解决经济危机,政府不断增发货币。2009年一季度贷款将高达4.56万亿。2009年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4.05万亿元,同比增长25.95%,这个数据是2001年的三倍以上,是1952年的5000多倍。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7.82万亿元,同比增长17.48%;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26%。1~4月份净投放现金38亿元,同比少投放631亿元。尽管4月信贷投放本年以来首次降至万亿元以下,但与历史同期相比,近6000亿的新增贷款量仍属高位。   
    通过增加货币量来刺激就业或生产的,是否能够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内需不足,注入大量货币,似乎大家就有钱买东西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增发货币造成流动性过剩,带动一定的市场需求,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假象而已。一个穷光蛋,向别人借了1000元,然后到酒店消费,这并不代表他的生活水准就提高了。增发货币导致资产价格上涨,这不是经济回暖的信号。
    增发货币将导致通胀,通胀并非是解决萧条的良药。尽管有些观点认为通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通胀是经济增长的代价,但是这种观点并没有站住脚。通胀导致物价普遍上涨并不是同步,总是有一些物品最先涨价。通胀来临,局部物品涨价,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种涨价是通胀,而是以为该物品市场需求增加,于是扩大生产,从而促进就业增长。因此,通胀造成促进就业增长的假象。扩大生产之后,他们才知道这不是市场需求增加,而是通胀导致。在这个时候,企业就会选择裁员,失业人数增加。
   尽管从短期来看,增发货币可以刺激经济短期的增长,但是并不可以真正解决问题。增发货币导致通胀是一种必然,同时通胀将会对价格信号产生干扰。因此,企业突然扩大生产,就业人数增长,这只是错误信号误导而已。毕竟,生产过多的产品,市场无法消化,那么危机时间将会延长。
    事实上,增发货币将导致正如唐学鹏所说的,“中国不一定是最早走出衰退的,但肯定是最先进入通胀的。”解决经济危机,采取对策并非增发货币,而是稳定的货币政策,必然货币成为一种干扰源。
                                                      2009年6月2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2 18:58:00
以下是引用李俊在2009-6-2 18:12:00的发言:
2009年一季度贷款将高达4.56万亿。2009年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4.05万亿元,同比增长25.95%,这个数据是2001年的三倍以上,是1952年的5000多倍。

又开始说宏观了?呵呵。

个人意见,没有必要提01年和52年的数据,前面已经表达的很充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 20:06:00
一头雾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