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1583 1
2009-02-21

转载原因:信贷激增能够多大程度刺激内需,有待后观;而政策因素引起的数量突变可能带来不少的副作用,不过办法总是比问题多。

 

转自《财经网》

 

财政刺激政策、取消信贷控制和去年9月15日以来连续五次降息的效应进一步显现。1月货币供应量和新增贷款同现爆炸性增长,单月新增贷款规模创历史记录,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创2003年12月以来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2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M2余额为49.6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9%,增幅比上年末高0.97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33%,增幅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环比增幅5.4%,是1997年以来新高。

      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141亿元。1月新增贷款相当于2008年全年新增贷款4.91万亿的三分之一。按照央行的统计口径,在2008年11月到2009年1月的三个月时间里,商业银行新增贷款2.87万亿,相当于去年全年新增贷款的58.4%,这在中国银行业信贷史上是罕见的。       分部门看,1月新增贷款激增主要来自企业贷款。数据显示,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5万亿元,占比92.59%,居民户贷款仅增加1214亿元,占比7.47%。
  1月新增贷款的期限结构失衡明显。其中,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新增的1.5万亿元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增加522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239亿元,短期贷款仅增加3404亿元。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票据融资继续较快增长,1月增加额占新增贷款总规模的38.5%。
  1月人民币存款也大幅增长,增加1.51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1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8.16万亿元,同比增长22.98%,增幅比上年末高3.25个百分点。
  存款增长主要来自居民。1月居民户存款增加1.53万亿元,而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存款则减少919亿元,财政存款增加488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中,企业存款增加759亿元,即使同比多增2586亿元(2008年同期下降1827亿元),也与1.62万亿元的贷款增长规模有天壤之别。
  居民存款增加进一步说明居民投资和消费意愿不足,在对未来预期不明朗,且通胀率下降、实际存款利率上升的情况下,居民更倾向于把钱存在银行。
  在M2和贷款均超常增长的情况下,狭义货币供应量(M1) 增长不但没有加快,反而略有放慢,意味着去年三季度以来的存款定期化态势仍在继续。1月末,M1余额为16.52万亿元,同比增长6.68%,增幅比上年末低2.38个百分点。这也反映了当前企业部门投资仍不活跃,信贷激增主要靠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相关的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拉动。
  1月货币和信贷的大幅度放松,进一步压低了市场利率。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0.9%,比上年末低0.3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42个百分点。交易较为活跃的七天同业拆借平均利率,1月已降至1.028%,为1997年以来历史新低。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市场利率与M1增长有密切的关系而与M2增长的关联度较弱。M1增长慢,经济活动趋冷,市场利率也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的市场低利率部分是由于需求不足造成的。       银行新增贷款激增或许是近期货币政策叠加效应的显现,降息或增加了部分信贷需求,但信贷控制的取消,特别是商业银行担心未来信贷政策有可能收缩等,都是1月信贷高增长的原因。自去年9月15日进入降息通道以来,央行已连续五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已下调189个基点降至2.25%,一年期贷款利率累计降216个基点至5.31%。
  考虑到每年第一季度信贷增长快于其他三个季度,如果没有任何政策变化,二三月信贷高增长将可能继续。但是,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年初的信贷高增长并不必然意味着全年高增长。这里既有政策变化的因素,也有高增长的可持续性因素。
  在经济放慢的大背景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可以持续。但是,如果经济活动不能恢复,大量资金注入实体经济的后果却有可能偏离政策目标。流动性泛滥或造成对部分资产价格的冲击,政府出于对价格的担心开始控制信贷增长速度。此外,当大量政府项目的贷款饱和之后,新增贷款能否保持较快的增长还有不确定性。
  目前,经济数据忧喜交织,冷热不均,加大了政策的不确定性。如果1月银行贷款的爆炸性增长继续,无疑将部分抵消减息的迫切性。但CPI和PPI下行,又可能引发对通缩的担心,加大了减息的可能性。综合来看,1月数据降低了减息的压力。然而,如何保持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对决策者是一个考验。[em01][em01][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2-21 08:53:00
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