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10多年,澳元凭借着独特的“魅力”,对美元汇率一度升值近一倍,可谓风光无限,是各国投资者趋之若鹜的硬通货。然而,时移势迁,澳元最近就像一只弹跳乏力的袋鼠,对美元汇率从年内1.05高位迅速下破到0.91附近,跌幅高达13%,似乎正逐渐失去这些独特的“魅力”。
澳元与纽元曾经被称为世界货币之林中的“高息双雄”,在08年金融危机前,澳元基准利率高达7.25%,高利差加上升值收益,使得澳元成为投资者日常套利交易中被追逐买入的货币,但是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澳大利亚央行踏上了持续5年的降息之路,在6月份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将基准利率降到2.75%,并在昨天刚结束的会议上决议维持不变,同时暗示澳元仍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
澳元除了是高息货币,也是一种商品货币,也就是说,其汇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因为在澳大利亚的经济中,矿产业占GDP比重达7%,同时占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特别是中美两个大国的进口需求一直没有太大改善,导致该国的在金融危机前扩增的产能在当前情况下严重过剩,拉低矿产品出口价格,尤其是其盛产的铜铝铅。
一方面,美联储酝酿准备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收紧银根,另一方面,世界对铜铝铅的需求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这都对大宗商品的价格形成压力,从而影响澳元对美元的汇率。因此,从未来一、两年来看,做空澳元也许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更多经济交流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jingshikanke 或中文名称:经世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