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开采技术的突破,尤其水力压裂法技术的成熟,美国的页岩气产量大幅提升,从2005年的不到1%增长到2010年的20%,这也被称之为页岩气革命。近期IEA的一份关于美国页岩气的报告更是将页岩气推倒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有人说它是未来清洁能源的希望,也有人说它只是美国人制造的一场骗局。那么,它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呢?
本帖隐藏的内容
首先,不容怀疑的是页岩气的在美国的迅速发展。奥巴马ZF甚至开始对未来开发页岩气提出了长期战略。其主要原因有二:1.美国现有的能源消耗极度依赖进口,开发页岩气可以降低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保证美国的经济竞争力。2.美国是作为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大国,而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一直处于被动,这与美国经济与高排放的能源结构有关。而页岩气的温室气体排放比传统的煤和石油都要少,如果大力发展页岩气,对美国ZF来说,他们又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挺直腰板了。从近期美国ZF在气候谈判中一改以前不作为的风格就可以窥探其未来动向,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一碳排放国,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格局短期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对美国今后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能源和气候政策动向不能不引起注意。
根据IEA的报告,全球页岩气储藏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俄罗斯和美国,那么,是不是就说中国就应该大力发展页岩气呢?这不免要提到页岩气的水力压裂法。水力压裂法是利用降阻剂和淡水的混合液体将岩层中的页岩气挤压出来的方法。注意,这里专门提到淡水,因为它不能用海水替代,因此这个方法对淡水的需求是极大的。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淡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这个技术在美国可以推广,在中国还很难说。再说,开采页岩气的成本也比普通天然气高很多,其纯度还不一定能和天然气相比。因此,很难说页岩气的开采对中国来说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那么,中国该怎么办呢?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应对。第一,加大页岩气开采的技术投入。现在全球的开采技术还主要掌握在美国手中,全球页岩气储量都还是美国自己单方面在说。另外,说不定什么时候开发出来海水压裂技术也很难说,技术创新就怕人想不到。第二,多渠道进口能源,铁矿石给咱们的教训太深刻了。如果能源进口还是依赖少数国家或地区,对国家的能源安全无疑是不利的。第三,主动融入到国际气候谈判和气候变革中。在国际气候谈判,我国有两个优势可以充分利用。一是后污染优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比欧美都晚了近百年,因此,不能用近几年的结果就要求中国承担主要责任。二是人口优势,中国近年的总体排放虽然多,但人均排放少。从人人都享有空气权来讲,中国理应分配更多的指标。至于融入国际气候变革,可以从技术,政策,体制各方面入手。
由于涉及内容太多,在这儿就不提了,感兴趣的可以进入我空间,以后我会在气候变化及相关政策上更新一些介绍性的内容。敬请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