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武汉有个东星航空,我老早预言它会失败,我预言了好多年,终于失败了,显得我的预言姗姗来迟,或者结果姗姗来迟。道理很简单,这个人,所有我听到的人都说这个人不地道,太嚣张,这是外部,外部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包括银行经常说他不及时还款,过不久他还掉了,但是你可以想像,这肯定是内部倒了脚才完成了,但是一个好端端活着的企业,为什么你款都还不掉,证明有问题,再加上这么调皮,如果你们看我的言论,我老早说比亚迪必死无疑,我不是比亚迪出事才说,比亚迪说他们到2012年还是2015年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企业,本身这种狂妄,不尊重规律一定会让他翻车,我就凭着这条,我认为它一定会死掉。还有个餐饮企业,张兰,说到2015年,她要把企业开到米兰、东京、巴黎去,到2020年进入世界500强,顶多到2025年要成为世界500强的前三位,和沃尔玛等人齐肩并立,就这种无知,就已经到了农民敢谈论爱因斯坦的高度,世界500强的前三位,是你一个做厨娘出身的女同志所能打造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占据世界最高顶端的企业,绝对不可能打造出世界500强前几位的企业,就是国际环境不允许,原产地印象不支持,金融创新不支持,起来了以后也会被人家干掉。
其实美国企业占排行榜这么高的位置,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美国的坚船利炮在背后做支撑。有人说得好,美国就是军事工业帝国,军事—工业帝国,沃尔玛你以为就是和和平平地做超市,没有美国外交背后撑腰,沃尔玛怎么能成全球血淋淋的伸手。沃尔玛陆地上的车辆超过100万,真要像中国人没事干到泰国老被割喉,沃尔玛还经营个屁。就是因为他这种强势的存在,没人敢直接挑战他,没有任何一个封闭国家,敢随时把沃尔玛的资产收掉,你看看中国在利比亚的那种几十亿的工地,随时被接受了,随时被霸占了。我们没搞明白这一点,但凡这么说,他就是二百五。
回过头来,外控迫使一个企业遵从一系列的要求和规范,但是外控控不到点子上,你回到房间怎么整不知道,外控只注意你进门前和出门后。内控则不然,内控是个非常伟大的发明,内控它是一种最牛的发明,李小勇回家去,他到底干什么,我们不知道,你总不能装个探头一直盯着,但是我们要对他进行内控,通过一系列的手段,使得他所做的行为,合乎我们的意图。一种最重要的办法,就是使之内部建立一系列的相互制衡,因为我们作为股东,包括作为董事会,都不可能了解到经理人到底怎么在经营,一些底部的信息是不知道的,中国古代是怎么内控的呢,安插一些间谍,放一些脾气不对的人,经常让他斗争,一旦内部有事就翻出来,所以为什么经常要安插一个年纪较老的,比较反动的党支部书记呢?事实上是有道理的,你看你们看改革片子,党支部书记一直阻挠,其实他是故意搞的这种制衡。所以我们特别强调老中青搭配,老人比较反对,青年人比较急进,中年人调和一下,一制衡,内部很多事就合法合规了。
我们授权给经理人,首先最大的一个防范点是经理人徇私舞弊,如何防范他徇私舞弊,就是把所有的事分成好几段,一个人做不完,他就没法徇私舞弊。比如说李小勇是党委委员,党委有提名权,但是人力资源委员会有资格审查权,所以他要把他的小姨子或女朋友搞进来不可能,资格审查这关未必能过。当然为了这点,我们还特别有亲属回避,这样的话即使李小勇的小姨子或者小舅子水平很高,亲属一回避,他就没什么戏了。而我们要求填档案的时候,或者入党的时候,要求把直系亲属,或者旁系填得比较细,这样一来,就防范了李小勇耍狡猾,一调档案一看就明白了,这还只是小意思。
权限分割,而且重大决策,李小勇要把持这个公司,耍赖,通过一些对他有利的决策,比如他做一个一百万美元的办公室的装修,理论上他有这个权利,因为他是总经理,但是他事实上做不到,因为很多公司的这种决策,是经理班子一人一票,李小勇只有权召开经理办公会,他没有权定这个事,国企里所有的重大决策,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大投资,重大事项,重大人事任命,都是由办公会来做决议,像李小勇给自己房间100万美元的装修,上会的机会都没有,一旦他坚持上会,当时就开掉。你看,整个这个过程,我股东根本不知道,我董事会根本不知道,但是通过内部,就把它制衡掉了。
所以为什么我们在国企里面,包括民企里面,我们要导入决策制度,民企里的决策一般部门就可以,公司就是周日波的,一般来讲周日波做的利己决策就是利公司决策,所以有一段时间,证监会思想解放,证监会放行的第一个纯民营的小型公司,就是力株集团,深圳那个做药品和保健品的那个集团,他为什么放这个企业上市,道理很简单,他说他们家族占股比超过60,只要他们做出任何有利于自己的决策,就一定有利于股民,这是对中国不了解,他假设所有的利润都是阳光下摊着的,他忽略了大股东有可能掏自己的口袋,把它掏到外面去,这个实际上是经济里最重要的防范,这个防范是所有的人防范起来比较困难。当时证监会主席是从香港请来的石美荣,她是个女同志,在英国这种法律体系下长大,所以对大陆的这种掏口袋现象不了解。不管她了不了解,我们还得做,我们要让经理班子内部更加制衡,除了人事安排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把一个事做完,重大的事要集体决策,一人一票,流程上面要相互循环。还有审计,每过一段时间,一些事情要拿出来审计,看看决策程序吻不吻合,是不是按照流程走,所有的签字到位了没有,再来杜绝舞弊,这是第一件大事,徇私舞弊。
第二件大事,李小勇可能犯了一个重大错误是决策失误,那么就用程序决策,事前有立项程序,事中有可研程序,然后进行到一定程度,有专家论证程序,如果李小勇狠到立项、论证、可研都被他钻了空子,那只能说他水平太高了,我们愿赌服输,我们不可能杜绝一切情况吧。另外内控里面还加了很多审批点,监督点,让他可追溯,也就是你不能蒙混过关,你今天蒙混过关,有可能五年以后、八年以后你离任的时候被审计出来,到那天照样要坐班房。所以经理班子是提着脑袋做事,内控越好,问责力度越强。
所以你们看到,内控和传统意义上的制度、流程是两码事,传统意义上的制度、流程是把某一个事做好的最佳路径,最快流程是什么,有一段时间我们做流程优化,就是把流程做得越简单越好,但事实上内控制度告诉我们,最简单的流程,未必是最好的流程。一个好的流程里面,应该有制衡点,审批点,监督点,按照流程优化的思路,一个事恨不得三步就办完,根本不要上会,个人就把它决掉是最快的,但按照内控的思想,应该经过恨不得80个审批点,但是最后我们把它均衡一下,既不要过于防范风险,单纯为董事会负责,负责到不冒一点风险,也不要单纯为经理班子负责,简化到不要监督,所以内控是二者制衡的产物,内控本身是一种哲学,就是外部力量不干预的情况下,在内部一个业务运作过程当中,也能做到权利制衡,也能够做到集体决策,也能够杜绝舞弊和徇私,是这样的一套对制度的再加工,再切细,这是治理点最牛的。内控在部分环节、部分流程上,甚至还会有操作标准,那就更厉害了,精度就更高了,它就不是游标卡尺,就是微米或纳米尺。(作者:华彩咨询集团总裁白万纲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