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一位英雄,手中的剑已经折断,而在后面,正有一帮坏人(土匪,强盗。。。)追杀你。幸运的是,你骑着马,而他们却没有。不幸的是,你的马已经精疲力尽,而他们将最终会抓到你。幸好你有一把弓,可惜你只有十支箭。值得庆幸的是,作为一位英雄,,你总是百发百中,从未失过手;糟糕的是,后面有40个坏人,他们以一定的间隔在你身后横向排开一队,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冲。他们离你很近,已经到了射程之内。
问题:请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设法逃脱。
(这是我在弗里德曼德的《生活经济学》上看到的一个智力测验,觉得很有意思,希望各位高手能帮忙解答。。。呵呵)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一支箭同时射杀几个人
拜托,请用点经济学的知识。呵呵
引用他人说法:
应该主要是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我想不出,找了别人的回答。 1,因为是英雄,与敌手相比,一对一的杀伤力占上风,所以,要集中资源优势,各个击破 针对敌手们的横向排阵,英雄的突破方向,可以选择2个方案,一个是侧向运动,使得追击者的间隔距离拉大,便于英雄对敌手的单一对阵 另一种是回头埋伏,等待最近的敌手逼近,然后寻机制伏。 这个经济学比喻是,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集中优势资源。 2,因为是英雄,要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原理:将断剑回鞘,让敌手误解剑的完整存在,从而在对阵中露怯; 将马停住,或侧向运动,不要急于逃跑,衰竭马力。少量的定向运动,准备伏击敌手,是有效利用马力资源的优势。但要注意,这种伏击法案,不能让对手察觉,使得对手相互保护,围拢合力。 这里的经济学比喻是,节省或减少资源成本,利用广告的夸张力。 3,因为是英雄,要认识到完全击败敌手们的取胜方式,是兵器资源的超越。 在制伏单个的敌手后,最大效率的占有对手的武器资源;或者降服对手,让对手臣服,扩大自身的战斗力(人力)资源。 这样的结果,就不是手中的10箭,而是将对手的箭逐一收归的总量。 这个经济学的比喻,就是兼并与收购资源的有效原则。 4,因为是英雄,最有趣的当然是要过美女关。要优先甄别敌手们中的红颜巾帼,利用各种花招技巧,觅得美人入怀。比方以断剑定情,以丘比特神箭结缘。 这样的优化资源,以德服人,才是经济学中的文化合一。 5,因为是英雄,还要考虑设置懦夫敌手的布局保留,为将来的江湖地位上英雄传唱留下演绎的机会。不能赶尽杀绝,否则,没有对手的英雄,如何招摇呢? 这个是市场的自由均衡状态,要有市场领先者的惟我独尊的地位,还要有市场竞争者的相互补充的统一布局。
敌人也是人,40个人就算没有英雄相信也不全是傻子,所以1个人对40个人完全要讲心理策略和气势。中国古代对这样的题就已经有很好的答案了:张飞喝断当阳桥,一人独退百万军。其实就是信息不对称和经验主导论(曹军不知张飞部虚实,又久慑于张飞威名,心理状态起很大作用)。还有一个更经典的:空城计。
于是我认为,上面那段英雄脱险题,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外国某部古典小说里的经典情节,纯属学习过程中的娱乐思维,放松心情而已。
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设法逃脱。
同意5楼观点。
首先分析对手:是一群强盗,土匪,说明是乌合之众,没有组织性,纪律性,然而不时又可以排成纵队前进,说明有领导者,但能力很弱,目的是抓住英雄;然而英雄有诸多不利因素:剑断(无法使用),马乏(跑不掉),虽有弓箭但数量不足以杀光对手(其实即使弓箭足够,也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怎么办?首先剑归鞘,放马休息。在原地发箭,擒贼先擒王,先干掉领头者,我想一个40个人的乌合之众,不会超过5个或以上的头目吧?首先干掉几个头目,这时敌人已经没有人来指挥,只是无头苍蝇,即使敌人冲上前来,那么剩下的弓箭只是引而不发,只要有人敢上来,就先灭之;如果陈说厉害而敌人依然执迷不悟,而又不敢上前动手,那么就成了僵持状态;这对英雄有利,等马吃饱喝足精神焕发,就可以重新上马,这时,即可信马由缰去也……哈哈哈哈
太有才了 我也在看那本书啊... 为啥子我就没有想到这些答案哦 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