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420 52
2013-07-12

从古到今,人类为什么一直有贫有富,有的破产,有的发财?史前的不说,单说自有史以来,市场经济就已经出现几千年了,靠勤劳,靠守法经营的先富起来的人几千年前就有了,如春秋时代有个陶朱公,被尊为商人的祖师爷,本本分分经商,富比龙王。这些先富起来的人不仅很早就有,而且从没间断过,哪朝哪代都有,无时无刻不存在,可是,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这些先富起来的人怎么一直都没能带动穷人致富呢?为什么一直都有贫有富呢?原因到底在哪里?在市场经济里,究竟人类能不能共同富裕?有人这样想:只要不象计划经济时期那样,禁止做生意,禁止发家致富,并且政府能制定出来好政策,这种好政策允许每个人都可以赚钱,使每个人都有合法赚钱的自由,并能激发人的发财积极性,那么肯定每个人都能赚到大钱,最终共同富裕;即使有一些不会赚钱的,他们向先富起来的学习,靠先富起来的带动,最终仍然能共同富裕。这样的观点看起来很有道理,很是那么回事,很正确。可是,它真正确吗?

牛顿很喜欢读书,数学的书,科学的书,神学的书,没有他不喜欢读的,可是他就是不喜欢读欧几里得著的《几何原本》。他上大学时他的数学老师巴罗教授问他为什么,牛顿回答:“它里面的论证太繁琐,连正三角形三个角相等这种显而易见的东西也要啰里啰嗦地证明一大堆。”巴罗教授严肃地告诫牛顿:“你错了!很多看起来很简单很明白的理论,实际都是错误的,都没经过严谨的论证。”巴罗教授的教育让牛顿养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终结硕果。而我们许多人,习惯于看什么就是什么,喜欢想当然,常常被片面的事实迷惑,观察到一个或一些片面的事实,就轻率下结论,把它当成真理,从不想去严谨地论证它。亚里士多德看到石块比鸡毛下落得快,就说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古人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就说太阳围绕地球转。有人看到计划经济时期吃不饱饭,就说计划经济只能使人贫穷,使人共同贫穷。有人看到某个人做生意赚钱富了起来,就说如果人人都做生意就都能富裕。这些自以为是,看起来象真理的理论都经过严谨地论证了吗?都没经过,都是简单地想当然,从片面的事实直接得出来的。如果真理这么容易得到的话,当科学家就太容易了,到现在,真理都得成堆成堆的,走路都得绊脚了。可惜,现在真理仍然如凤毛麟角,极其缺乏,许多理论都经不起验证,经不起推敲。那么上面那个共同富裕的理论经过严谨地论证了吗?也没经过。

我们平常只见过数学、物理学、化学里有严谨论证的,从没见过经济学里有严谨论证的,因此有人可能要问:“经济学里的东西也能严谨论证?”当然能。现在的经济学之所以不被称为科学,正是因为它缺乏严谨地论证,所有的东西都是经济学家们的想当然。他们就象猜硬币的反正面一样,你选正面,他猜反面,总有能蒙准的,不过在硬币落地之前,谁都不知道谁正确。

在平面上,两个铁球以已知的速度相撞,我们都能正确计算出撞击后它们各自的速度是多少,方向朝哪,而且大家的答案是相同的,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有一种统一的,被大家公认正确的物理学理论指导我们。那么经济学上有没有这种统一的,被大家公认正确的理论?没有。经济学界山头林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对经济事件的预测结果也各不相同,如猜硬币的反正面一样。为什么物理学上有统一的,被大家公认正确的理论?这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物理学家们对物理学理论进行了严谨地论证,不断地筛选,去伪存真。而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理论则没有进行严谨地论证,可能因为利益关系,他们不愿对他们的理论进行严谨论证,只想愚民,糊弄一时是一时;也可能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怎样去严谨论证,想严谨论证也无从下手,逻辑思维差;也可能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研究经济学究竟要研究什么,他们只知道研究怎样赚钱,怎样使利益最大化。如果经济学家们也能对经济学理论进行严谨论证的话,经济学理论也会象物理学理论一样,必将统一起来,只有一个山头,因为真理只有一个。

那么怎样对经济学理论进行严谨论证呢?这里就拿上面的“共同富裕”理论为例,对这个理论进行严谨地论证,抛砖引玉。

要严谨论证一个理论,首先得把这个理论把握准,把握不准,也就谈不上严谨论证。很多人常犯对原题把握不准的错误,起步就错了。上面的“共同富裕”理论是:在市场经济里,只要每个人都有合法赚钱的自由,而且每个人都有发家致富的积极性,那么最终必然共同富裕。这个理论所提出的条件有三个:一是在市场经济里,二是每个人都有合法赚钱的自由,三是每个人都有发家致富的积极性。这个理论所给的结论是:共同富裕。也就是说,只要满足上面三个条件,就能共同富裕。

其中,市场经济是最关键的条件,但是很多人对市场经济这个概念还不理解,不理解这个关键条件,也就把握不准这个理论,这里有必要对这个概念解释一下。市场经济,原名叫商品经济,就是生产者互相交换产品进行消费的经济活动方式。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得先有私有制,生产资料归不同的人所有,然后才会互相交换产品,才能有市场经济。产品互相交换,书本上叫商品交换,民间叫做生意,做买卖。所以,只要有商品交换,只要做生意,做买卖,就是市场经济。一个原始人,用他捕的鱼换另一个原始人的兔子;或者一个原始部落用他们的玉器换另一个部落的毛皮,这时市场经济就开始了,所以市场经济存在已经不止几千年了,它是人类已经走了几千年,上万年的老路。古代,商品交换少,多数是自产自用,所以古代市场经济不发达。与市场经济相对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得先建立公有制,生产资料归全体人共同所有,然后才能有计划经济。计划经济里没有商品,没有商品交换,不做生意,不做买卖,产品是大家共同生产的,然后由大家做主分配给每个成员。知道了什么是市场经济后,那么上面的“共同富裕”理论就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只要它允许每个人都自由做生意,而且每个人都不懒惰,都能合法经营,那么这个社会就能共同富裕。

要严谨论证一个理论,还要尊重这个理论的原意,不能违背,不能篡改。“共同富裕”理论所提出的三个条件,我们都要满足,有一个不满足都不行,有一个不满足就不是严谨论证。所以我们在论证时,不能脱离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我们要假设我们要论证的社会处于市场经济中。同时,我们还要排除一切外因的干扰破坏,即排除现实中一切非“共同富裕”理论本身的不良因素的干扰破坏。牛顿说,鸡毛和石块产生的重力加速度相同,它们在同一地方自由下落会同时落地。而现实中不是这样,现实中鸡毛比石块下落得慢,这是因为有空气的干扰。如果我们不排除这个干扰因素,就说牛顿的理论错了,牛顿的理论就受到冤枉了。“共同富裕”这个理论,假设它本来是正确的,能使人共同富裕,可是由于现实中诸多不良因素的干扰,最终没能使人共同富裕,能怪这个理论错误吗?不能。我们要注意,理论研究就是理论研究,是纯理论的研究,是研究理论的本身,研究理论时不要考虑现实中的因素,等把理论研究透彻了,得到真理了,再把现实中被我们排除的因素加上去,把理论用于实践。牛顿研究运动,研究落体时,考虑没考虑空气等的阻力?现实中阻力无处不在,可是他考虑没考虑?没考虑,他假设的是理想情况。所以我们在论证“共同富裕”这个理论时,我们也要假设出来理想情况,排除现实中一切与这个理论无关的外因,否则我们的论证就是不严谨的,就会冤枉这个理论。等我们把一切不良外因都排除,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我们经过严谨地论证,证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能行通,理论上能使全体人共同富裕,而现实中,只因为有诸多不良外因干扰,才造成有贫有富,那么我们就要接受这个理论,并努力克服那些不良因素,使这个理论在现实中也能行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如果我们把一切不良外因都排除,在理想情况下,经过严谨地论证,这个理论仍然行不通,不能使人共同富裕,那么这个理论本身确实就是行不通的,是错误的,把外因变得再好也无用,石头放到任何地方都孵不出小鸡来,这时我们就要好不吝惜地抛弃这个理论,另寻出路,也没必要费劲去克服不良因素了。说得简单点,我们就要论证的是,这个理论究竟是鸡蛋还是石头。如果是鸡蛋,那么我们就要努力克服外界的不良因素,制造出恒温箱来,让它孵出来小鸡;如果是石头,我们就没必要克服外界不良因素,也没必要费多大的劲去制造恒温箱了,要直接把它扔了,继续寻找鸡蛋。那么怎样排除不良外因的干扰,假设出理想情况来论证这个理论是鸡蛋还是石头呢?我们要假设我们所处的市场经济是完全自由,完全理想的市场经济:资源是无限的,信息是畅通的,没有政府干预,没有官僚吃拿卡要,没有地痞恶霸找茬,没有地方保护,没有苛捐杂税,没有天灾人祸,没有偷抢欺诈等等,大家都能随心所欲地到处做买卖。为了满足第二个条件,我们还要假设我们要论证的社会,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出身限制,没有奴隶等,每个人都有同等赚钱发财的自由。而且我们还假设每个人做生意都非常自觉地遵守法律,不坑不骗,不行贿,不靠武力,不用歪门邪道打击对手等等。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每个商人都是儒商,大家都是儒商,温文儒雅,本分厚道做生意。为了满足第三个条件,我们还要假设我们要论证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勤劳的,每个人都是健康的,聪明的,没有一个游手好闲的懒汉二流子,没有一个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每个人都有发家致富的能力和积极性,要多勤劳有多勤劳,甚至可以白天黑夜连干一辈子都不休息。一个社会,如果满足了上面三个条件,那么能不能共同富裕呢?下面我们就开始严谨地论证。

要论证这个理论,有两种办法,就象证明一些数学题不止有一个办法一样。一种办法就是从价值上去论证,另一种办法就是从货币上去论证。前一种办法这里就不说了,只说后一种办法。那么怎样从货币上去论证呢?

我们要先从货币的源头上去研究,看看货币是怎样进入民间的,也就是怎样进入流通领域的。研究问题,最怕从源头上去研究,一从源头上去研究,就没有什么弄不明白的,就象解一团乱麻一样,找到一根头,沉下心一点一点抽,没有解不开的。如果从半截腰的热闹处去研究,会越弄越麻烦。

那么货币被造币厂制造出来后,是怎样进入流通领域的呢?


唯一合理的途径就是贷款。张三从银行贷100圆,他用这100圆买李四的面粉,这样这100圆就进入了民间,也就是进入了流通领域。然后,李四可以用这100圆买王二麻子的剪刀……


从理论上说,货币进入流通领域还有一个途径,就是政府直接花钱。货币是政府制造的,政府当然有机会使用。如果政府直接从造币厂或中央银行提钱购物或给官员发工资,这样货币也可以进入流通领域。不过政府的这个行为是空手道的掠夺行为,是不合理的,违背了商品交换原则,政府直接花出去的这些钱和假币的性质一模一样,不仅是掠夺行为,还会引起通货膨胀。政府只有制造货币的任务,没有使用货币的权力。政府购物以及发工资,只能用税。

货币进入流通领域,还有第三个途径,就是撒钱。政府开着飞机,天女散花般地到处撒钱,谁拾到归谁。这个办法看起来很可笑,自古都没有用过,可是有人早就在研究这个办法了,要按人头发钱,几年前还听说确实有好几个国家按人头发钱的。这样撒钱不是一定不可以,不过也只能用税,不能直接从造币厂提钱去撒。如果直接从造币厂提钱去撒,也会引起通货膨胀,与允许民间造钱差不多。

所以,总起来说,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唯一合理的途径就是贷款。知道了这个途径后,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市场经济里,能不能共同富裕。

还要说明的是,要严谨论证一个理论,还必须有科学的论证方法,没有科学的论证方法也不行。要检查海水里有多少细菌,我们要用瓶子从大海里取一瓶水出来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把这瓶水与其它海水隔绝,然后检查这瓶水里有多少细菌。如果我们不进行隔绝,直接到大海里用丝网围一升水进行检查,那么细菌不断地进来出去,我们就无法检查。同样,这里我们要严谨论证“共同富裕”理论,也要选取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要把这个社会或国家或区域用“瓶子”严密封闭起来,与外界人类隔绝,使“瓶子”里的人与外面的人不能进行钱和物的流通,然后再进行研究。如果我们直接选取整个人类社会作为研究对象,这时就不要特意用“瓶子”封闭了,因为至今还没发现外星人,没与外星人做过生意,整个人类社会没有向外向内的钱物的流通,都是在内部流通,所以整个人类社会本身就是封闭的。当然,为了容易说明问题,我们这里不选整个人类社会作为研究对象,只选取一个小社会封闭起来进行研究。

现在,我们就随意选定一个小社会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在这个小社会的外围画一个圆圈,把这个小社会与外面的社会隔绝,使它们没有钱和物的流通。假设我们研究的这个小社会刚产生货币和银行,这时民间还没有钱,一分钱都没有,钱都在银行里。接下来,有个开包子铺的老板叫张三,他想买原料,就到银行贷款,贷了200圆。东市买面粉,西市买油盐,南市买酱醋,北市买柴火,200圆花光了。这时我们还假设这整个小社会只有张三一个人贷款,那么这时也就只有200圆钱进入流通领域,也就是说,这时整个小社会的人民手里总共只有200圆钱,多一分都没有。然后,张三蒸好包子,开始出售。那么张三能赚多少钱呢?我们刚才就说了,这时整个小社会的人民手里总共只有200圆钱,所以张三最多只能卖200圆钱,刚刚保本。可是,实际上他能不能保本呢?不可能。因为手里有钱的那些人,不一定都来买他的包子,更不一定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买他的包子。张三花100圆买李四的面粉,李四手里就有100圆,可是李四用这100圆买了王二麻子的剪刀,王二麻子又用60圆买了一顶蚊帐,把剩余的40圆存到银行里;卖蚊帐的,又拿这60圆买来一匹纱布……这100圆很难转到张三手里。另外还有100圆,分别在卖油盐酱醋柴火等这些人的手里,他们把钱花来花去,钱在社会上转去转来,也不能都转到张三的手里。假设最终只有几个人来买张三的包子,他们只花40圆,那么张三的总收入就只有40圆,亏了160圆。如果再算上他要付给工人的工资10圆,付给银行的利息10圆,交税10圆,他就亏了190圆。所以张三就还不起贷款和利息了,也付不起工资,交不起税了,银行只好抄他的家抵债,张三也只好拿包子抵工资,税收人员也只好抓他去做苦工。



为什么张三还不起贷款,付不起工资,交不起税?是他想耍赖的吗?我们上面就说明了,我们假设这个社会里的人,全部是老老实实,守法经营的良民,所以不是故意耍赖。确确实实是因为张三亏损了,没钱,还不起贷款,付不起工资,交不起税。那么为什么张三会亏损呢?是社会不允许他赚钱吗?不是。是他做生意不精明吗?不是。是他懒吗?也不是。有人坑他,抢他吗?没有。碰到天灾人祸了吗?没碰到。是他信息不灵吗?更不是。现在,有些顶级的经济学家认为,一些企业亏损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而这里张三亏损根本就与此无关。那张三为什么会亏损?张三亏损的原因很简单,也很深奥——1永远不能大于1,200永远不能大于200,这是数学上的基本原理。张三开始的总支出是200圆,如果他要赢利,他的收入就必须大于他的支出200圆,可是全社会的钱只有200圆,200不能大于200,所以他必然要亏损。这就是他亏损的必然性,与他精明不精明,懒惰不懒惰等等外因统统无关。迷信思想认为,万事万物都由数定,这句话很玄乎,我们可以不信,但是用在这里倒非常合适,张三亏损就是由数定的,200不能大于200,就注定他必然亏损。冥冥之中,自有数定,这是张三不知道的,他亏损还不知道原因在哪,怪这怪那。



研究到这里,才算刚刚起步,下面我们继续研究。



(待续)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7-12 17:39:49
(接上)

假设过了一段时间,张三振作精神,重整旗鼓,又到银行贷款200圆继续做包子,那么这次他又必然亏损吗?不必然。为什么?因为他前一次贷款的200圆已经沉积在民间了,加上这次的,民间总共有400圆,400大于200,所以张三这次有可能赚钱。如果这次他赚钱了,那么能不能把上次亏损的一并捞上来呢?必然不能。为什么?因为他两次总共贷款400圆,而民间也总共只有400圆,所以两次合在一起来算,他必然亏损。所以,如果他一辈子都这样贷款干下去,到头来必然是个穷光蛋,这又是一个必然性。除非银行一次又一次豁免他的债务,或者他会变戏法,能让钱凭空多出来。

上面我们研究的是只有张三一个人贷款的情况,这样的研究是不全面的,下面再研究有多人贷款的情况。

假设一开始有张三和李四两个人贷款,各贷200圆,都用来买原料,那么两个人能都赚钱吗?不可能。两个人总共贷款400圆,花出去之后,民间总共也只有400圆,两个人去争,都想让自己的收入大于200圆,这可能吗?所以他们必然不能都赚钱。这又是一个必然性。既然不能都赚钱,那么就必然出现下面两种情况的一种:两人都亏损;或者一个赚钱,一个亏损。如果张三卖190圆,亏损了,剩下还有210圆,李四就很危险能卖到200圆,也要亏损。如果张三卖了300圆,赚了钱,那么剩下的就只有100圆,李四注定要亏损;如果李四卖了280圆,赚了钱,那么剩下的就只有120圆,张三注定要亏损。有赚钱的,就必然有亏损的,这又是一个必然性。如果有更多的人几乎同时贷款,结果是一样的,有赚钱的就一定有亏损的,不可能都富裕。如果有很多的人几乎同时贷款,能不能出现都亏损的情况?不大可能,这种情况下,全部亏损的概率很小。这是因为每个商人亏多少钱,完全是偶然的,完全由偶然因素决定,而每个商人碰到的偶然因素不可能相同,所以也不可能全部亏损。

我们平时常说要研究科学,那么什么是科学?研究科学究竟研究的是什么?科学是揭示客观规律的理论。什么是客观规律?客观规律就是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客观规律具有不为人的意志所左右的必然性。必然性就是必然发生什么什么,必然发展到怎样怎样的程度。研究科学就是研究客观规律,研究必然性,而不是研究偶然性。平面上两个铁球以已知的速度相撞,相撞后它们的速度和方向具有必然性,速度必然是那么大,必然朝某个方向去,这就是必然性,物理学要研究的就是这个。必然性具有无限的复制性。不管什么时候,在哪个地方重复这个实验,都是一样的。至于偶然性,科学不去研究它。平面上的两个铁球相撞后,遇到微小的沙粒,或者被风吹了一下,速度和方向都改变了,这都是偶然性,物理学不管这样的偶然性。抛掷硬币,出现正反面的概率各是50%,这是概率学研究的结果,而且概率学只研究到这里为止,至于具体每一次出现的是正面还是反面,概率学不研究,因为这都是由偶然因素决定的,概率学不是算卦先生。经济学要想成为科学,就要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必然性,不要把工夫都浪费在偶然性上。在一个封闭的社会里,有人赚钱就必然有人亏损,这就是经济活动中的必然性,是经济活动中的客观规律,经济学要研究的就应该是这些。至于哪个人赚钱了,哪个人亏损了;怎样能赚钱,怎样会亏损;上次亏损了,这次能不能赚钱,这些都是偶然性的东西,经济学不要去研究。一个人贩卖苹果,翻车了,血本无归;一个人囤积粮食,恰好遇到灾害,粮价飞涨,发了大财;一个人一辈子十谋九中,几乎事事顺利,从要饭花子变成亿万富豪;一个人长期有病,不能干活,钱都看病用光了,成个穷光蛋,这些都是偶然现象,经济学不要研究这些。还要强调那句老话,经济学要研究经济规律,研究必然性。可惜,很多经济学家不知道。

上面我们所研究的是在封闭的社会里研究的,这个封闭的社会是与世隔绝的,与外界没有钱物的流通,在这个封闭的社会里,有人赚钱就一定有人亏损,不可能共同富裕,这是我们的研究结论。因为这个小社会是封闭的,而整个人类社会本身也是封闭的,所以这个结论也适用于整个人类社会。

那么,到底有没有都赚到钱的情况呢?我们上面说了,不可能都赚钱。但是,这个结论是在只有贷款的情况下得到的,如果ZF违规操作的话,就可能都赚钱。一开始,我们假设这个小社会里只有张三一个人贷款200圆,我们说他必然亏损。但是,这个时候如果ZF直接从造币厂或中央银行提出来钱买东西,例如提出来200圆买办公桌,这样流通领域就多出来200圆,总共就有400圆进入流通领域,这时张三就有可能赚到钱。张三一个人能赚到钱,就表明所有的商人都可能赚到钱,因为我们可以把张三看作所有商人的联合体,张三可能赚到钱,就表明所有商人的联合体可能赚到钱,就表明所有的商人都可能赚到钱。这里如果不易明白,我们不妨再多加一个贷款的商人。假设一开始是张三和李四两个人贷款,各贷款200圆,这时ZF又从造币厂或中央银行直接提200圆买办公桌,总共就有600圆进入流通领域,张三和李四就有可能都赚到钱。都能赚到钱不很好吗?倒要欢迎ZF这么做呢。但是,ZF这么做是违背经济原则的,是掠夺行为,而且会引起通货膨胀。建国前,国民党ZF就这么做过。ZF税收不够用的,没钱发工资怎么办?印钞票。没钱买军火怎么办?印钞票。没钱买军粮,买军衣怎么办?还是印钞票。印了钞票就直接去发工资,买军火,买军粮,买军衣。结果,票子满天飞,大家都能赚到钱了,没有亏损的了,家家都有成捆成抱的票子,生活反而更艰难了。所以,ZF这么做是不可以的。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都赚到钱的情况,就是当外来的钱多于外出的钱时,可能都赚到钱。我们研究的小社会,开始假设它是封闭的,现在我们就要把封闭线擦掉,研究开放的情况。假设这个小社会里,张三和李四各贷款200圆做生意,这时,外面进来一个商人投资300圆,结果只带走200圆,亏掉100圆走了,就是外来300圆,外出200圆,那么这个小社会的总钱数就是500圆,多于400圆,张三和李四就可能都赚到钱。

上面两种情况,综合起来,就是当ZF违规花的钱+外来的钱-外出的钱>0,那么这个小社会里的商人就可能都赚到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2 17:41:45
(接2楼)

都赚到钱,就能共同富裕吗?不一定。这得看能不能赚到同样多的钱,或者差不多的钱。如果有人赚100圆,有人只赚1圆,相差近百倍,这不能算共同富裕。那么到底能不能赚到同样多的钱,或者差不多的钱呢?几乎不可能。当商人很多时,这样的概率就很小,几乎为零。这是因为每个商人赚多少钱,完全是偶然的,完全由偶然因素决定,而每个商人碰到的偶然因素不可能相同,所以也不可能赚到同样多的钱,或差不多的钱。既然不能赚到同样多的钱,或差不多的钱,那么有赚到多的,就必然有赚到少的,甚至有亏损的。社会的总钱数是一定的,总贷款量+ZF违规花的钱+外来的钱-外出的钱-总还贷本金量,总钱数就这么多,是个定数,不管截止到哪一天来看,社会总钱数都是这个定数。而我们都有最基本的算术知识,我们都知道,当和一定时,一部分加数越大,另一部分加数就越小。数学里有个抽屉原理,这里我们不妨变通地使用一下。100个苹果,随意扔到10个抽屉里,或者10个抽屉自由竞争,那么有的抽屉里苹果多,就必然有的苹果少。100个苹果能不能平均,或者接近平均地分到每个抽屉里?这样的概率几乎为0,可以忽略不计,除非人为地故意地这样分配。自然产生的东西都是高低不平,长短不齐的,不经过人刻意雕凿不可能整齐划一。那么得到苹果多的抽屉,能不能带动得到苹果少的抽屉,使这些抽屉里的苹果也多起来?绝对不可能,因为苹果就100个。有一个抽屉,它的苹果最多,有30个,它能不能带动其它9个抽屉都有30个苹果呢?如果这样,就得有300个苹果,而实际上苹果只有100个。不光钱有定数,物也有定数,财富不能凭空多出来,苹果不能凭空多出200个来。到了明年,生产力发展了,苹果有300个了,这些苹果能不能象长了眼睛和善心一样,多数都往苹果少的抽屉里跑,最终使每个抽屉里的苹果都差不多呢?没有这样的好事。而且,因为今年苹果多的那些抽屉,吃得饱,精神足,力气大,还能雇起帮工,雇别的抽屉帮它争苹果,所以在明年的竞争中就有优势,会得到更多。今年得到30个苹果的抽屉,明年就可能得到100个;今年得到1个苹果的抽屉,吃不饱,只好做雇工,明年得到的工资可能还是1个苹果,贫富差距就这样越拉越大。如果穷抽屉不搞歪门邪道,根本就没有翻身的时候。人类社会也是这样,虽然大家都想赚钱,都积极赚钱,但是不可能都赚到钱,更不可能都赚到一样多,或差不多的钱,不管什么时候,钱都是有定数的。千万不要指望等将来生产力发展了,钱物增多了,人人就可以得到一样多,或者差不多的钱物,就可以共同富裕。相反,科技越发展,生产力越发达,贫富差距就越大;生产力越小,贫富差距就越小,当生产力为0时,贫富差距也为0。远古的时候,富人住草房,穷人也住草房;后来,生产力发展了,穷人仍然住草房,富人却住瓦房了;今天,穷人依旧住草房,富人竟然住上带着现代化设施的别墅了。单从住房来看,远古的时候,穷人和富人,是坏草房和好草房的差距;后来,是坏草房和瓦房的差距;今天,是草房和别墅的差距。几千、上万年来,富人不仅没带动穷人致富,反而把穷人越抛越远,穷人几乎就是原地踏步。我们也不要天真地认为,将来生产力发展了,钱物增多了,富人对用不了的钱物就会厌恶,就会扔给穷人,就能共同富裕,人的贪欲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只发展生产力,不 改变腐朽的生产关系,不改变私有制,不改变市场经济,贫富分化的状况就不能变,发展起来的生产力绝大多数都惠及富人了,穷人几乎享受不到。 贫富分化与生产力关系图.JPG 所以,只要在市场经济里,不管什么时候看,不管发展到什么时候,就是一万年之后,社会的总钱数都有个定数,当一部分人赚的钱多了,其他人的钱就少了,就是穷人,就仍然有贫富分化,不可能都赚到同样多的钱,或差不多的钱,这是每个人遇到的偶然因素不同造成的。

当今,货币是ZF统一制造的,当今有赢就必然有亏,有赚钱多的就必然有赚钱少的,古代也是这样的吗?在货币的制造上,古代不同。古代用的是金银,不是ZF统一制造的,是私人制造的,随便谁到山沟里淘一块金子,都可以拿到市场上买东西,不需要贷款。那么这时有赚钱的也必然有亏损的吗?也是这样的。论证方法同上面一样。假如一个封闭社会,一开始只有张三和李四两个人各淘到2两金子,拿到市场买原料做生意,那么最后两个人都能卖出3两的金子来吗?不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2 17:42:59
(接3楼)

所以,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只要是市场经济,就必然有赢有亏,有穷有富,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即使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即使没有任何的天灾人祸,即使资源无限,即使没有垄断,即使没有官员的吃拿卡要,即使没有ZF干涉,即使没有官商勾结,即使没有地痞流氓寻衅滋事,即使没有偷抢欺诈,即使没有恶性竞争,即使信息完全畅通,即使个个勤劳,人人守法,总之,即使没有任何不良因素干扰,社会是个完全理想的社会,仍然有赢有亏,有穷有富,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是非常厉害的,谁不服它都不行。赌场上,赌输的人,我们都说他们运气差,或水平低。那么全部换成神仙赌博,神仙的运气都一样,水平也都一样,可是神仙都能赢钱吗?不可能。市场经济里,亏本的,我们都说他们不会做生意,可是如果都换成神仙来做生意,神仙都能赚钱吗?也不可能。有赢就有亏,神仙也无可奈何,不能让1大于1,不能都赚钱,这个规律就这么厉害。为什么自有史以来,市场经济已经出现几千年了,富人也出现几千年了,一直都没带动穷人致富,人类一直都有贫有富?原因就是人类一直处于市场经济中,被市场经济这个规律在暗中控制。鱼始终都生活在水里,它们看到的都是水里的景象,有史以来,人类一直都处于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中,书上记载的以及我们目前看到的也都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现象。

虽然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对于用理论严谨论证后的理论,就不一定需要实践的检验,理论上证明行不通的,实践上当然也是行不通的,否则就是理论论证不严谨,证明错了。理论上证明石头孵不出小鸡来,就不需要再去用实践检验了吧。如果理论证明行不通的,还非用实践检验不可的话,等检验出来结果,就太晚了,损失也很大。这里,我们寻找到了市场经济里的一个规律,用理论严谨论证了在市场经济里“共同富裕”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实践检验的结果也必然是这样,有贫有富,因为纵使实践者有天大的本领,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能让1大于1;也不能让每个人遇到的偶然因素都相同,都赚到同样多的钱。

市场经济的这个客观规律虽然厉害无比,祸害人类几千年,但是至今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它,他们都没发现这个规律,也没把心思用在探索规律上,都钻研怎样赚钱了。不懂规律,就容易蛮干,光腚孩子不怕火。貌似富民心切的ZF拼命怂恿人赚钱,一碰到发财的,ZF就高兴得了不得,使劲鼓吹,似乎整个国家的人马上都能跟着富了。可是,富人那么多钱,都是从哪儿来的?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天不能掉钱,钱也不能下崽,富人的钱是摄取其他人的。而社会的总钱数是一定的,所以富人积聚的钱多了,其他人的钱就少了,就要穷下去。大地本来是平的,后来一些地方逐渐隆起,成为高山,其他地方就逐渐洼陷,成为海洋,高差越来越大。高山的土石是哪里来的?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是自己创造的?也不是。是吸取海洋的土石,海洋的低洼正是高山的隆起造成的。而现在,我们一边想保住高山,用物权法保护起来,一土一石都不能动,还巴望高山越长越高才好,一边又巴望高山能带动海洋隆起和高山一样高,这可能吗?到哪里去取土石填海洋?除非到外星上去取土石,或者把海洋底部架空,让海洋虚高起来。在市场经济里,穷和富,是互相依存又相互对立的一对矛盾,富是穷的原因,穷也是富的原因,没有富就没有穷,没有穷也就没有富。富人越富,穷人就越穷,这就是逐渐两级分化的原因。所以,当我们的ZF为一个富豪崛起而欢呼的的时候,一将功成万骨枯,也就等于为造就更多穷人而高兴;当我们的ZF鼓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候,也就等于鼓励让一部分人先穷下去。就好比赌场上,当我们希望某个人多赢钱的时候,就等于希望其他人多输钱;当我们庆贺某个人赢了大钱的时候,就等于庆贺许多人输了钱。跷跷板的一头翘起来,那头就要落下去。而这些,我们的ZF不知道。所以,当我们慈善的官员面对穷人流泪的时候,他们不知道穷人正是他们自己鼓励成的。ZF不知道这个经济规律,其他人也不知道。当老百姓的,做生意亏了本,就怪自己八字不好,风水差,地痞捣乱,学艺不精,没到外国去深造。当经济学家的,就怪垄断,恶性竞争,资源有限,信息不对称,地方保护,穷人仇富,ZF干涉,官员腐败,法律不健全,产权不明晰。当大领导的,就怪下面是小脚女人,不敢迈大步,搞不好软环境。从上到下,都怨天尤人,就是没有一个埋怨市场经济的,都不知道市场经济有个客观规律存在,冥冥之中,自有数定,1不能大于1,必然有赢有亏。从上到下,都埋怨外因不好,都想改善外因,都不知道,“共同富裕”理论,本身就是错误的,把外因变得再好都没有用,即使变得完全如理想一样都没有用。石头就是石头,再怎么焐都焐不出小鸡来。

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规律,所以计划经济时期打击个人发家致富,很多人就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们就说打击个人发家致富,就是打击共同富裕,想使大家共同贫穷。现在我们应该能明白了,制造富人就等于制造穷人,打击富人就等于拯救穷人,堆山就要挖坑,填坑就要平山。

规律深藏在现象的背后,是很难探索到的,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规律很正常,不必强求责备。然而,在不知道规律的情况下,怎样才能避免犯错误呢?如果能仔细观察现象就可以弥补不知道规律的缺陷。当我们不知道市场经济的这个规律的时候,在决定实行市场经济之前,最起码得回过头去仔细观察人类几千年的历史,看看有没有富人带动全国穷人共同富裕的先例。有这样的先例吗?从来都没有,古今中外没有一例。反而都是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然后富人的财富被打散,然后又是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形成一个又一个周期。既然没有先例,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鼓励部分人多赚钱,说富人可以带动穷人共同富裕呢?难道今天换人当领导就不一样了?虽然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对几千年来明显富人不能带动穷人致富的实践都视而不见,偏要再实践一次,到底想干什么?难道前人的实践水平统统不高,非我亲自操刀不可?

现在,我们都已经知道市场经济的这个规律了,知道了这个规律,我们就要象对待其它客观规律一样对待它,不要拿它不当回事。我们都常说,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讲情面的,这个规律也是不讲情面的。怕就怕一些人光嘴上会背诵,一到运用起来,就迷糊,自以为自己可以改变规律,让规律随着他的指挥棒转。这些人常常这样想:“以前是封建帝王当领导,那时市场经济不能让富人带动穷人致富,可是今天换我当领导了,我能,我了不起,我厉害,我优秀,我英明伟大,市场经济必然给我老人家一点薄面,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我偏能做到,我让大家赚钱,大家必然都能赚到钱;我让富人带动穷人致富,富人必然能带动穷人,共同富裕。”这里还要提醒这些人,客观规律是冷冰冰的,不讲情面的,换哪个当领导都一视同仁,都是有穷有富一样的结果。夏禹当领导是这样,秦始皇当领导是这样,蒋介石当领导是这样,奥巴马当领导是这样,一个慈眉善目的大学者当领导是这样,菩萨亲自来当领导同样也是这样,万古不易,神仙难改。同一块顽石,夏禹焐不出小鸡来,谁也别想焐出来。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2 17:43:39
(接4楼)

客观规律是很厉害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神仙也奈何它不得,所以我们就要敬畏它。对不好的规律,我们要怕它,要躲着它走,不要不信邪,企图战胜它,扭转它的结果,要知道,神仙都拿它没办法。市场经济规律必然造成贫富分化,在市场经济存在的时候,这个规律就一定在暗地起作用,我们不可能不让产生贫富分化,我们不可能战胜它,铲平贫富分化的现象。应该怎样对待市场经济规律,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呢?贫富分化是市场经济规律造成的必然结果,要真想实现共同富裕,唯一的办法就是废除市场经济,躲着市场经济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市场经济一被废除了,它的规律也就不存在了。光能打碎,找不到好东西替代也不行。废除市场经济后怎么办?实行公有制的计划经济,只有计划经济才能使跷跷板保持水平状态,没有贫富分化。把生产资料收归公有,实行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之后,没有商品交换,都不赚钱了,产品由集体决定怎样分配,人为地刻意接近平均来分配,也就没有贫富分化了,就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了。计划经济里,虽然科技不断进步,生产力不断发展,但是没有贫富分化,不象市场经济那样,自由竞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差距会越拉越大。制度不同了,规律就不同了,现象也就不同了。鱼不到陆地上,就欣赏不到陆地上的风光,就会误以为水里的景象是世界上唯一的景象。人类不实现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也就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目标,也会误以为贫富分化是正常的,是必须的,是人类前进的唯一动力。有远见卓识的鱼,虽然生活在水里,但是能知道自己处在水里,并能正确预见到陆地上的景象。有远见卓识的人,虽然生活在私有制和市场经济里,但是能知道自己处于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中,并能正确预见到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里的情形。这样的人就是马克思等。能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并能从已见推出未知,能正确预见到没经历过的环境中的情形,并能指引人类去实现美好的或躲避不好的,这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因为他们发现了规律,发现了必然性,才能做到这一点。牛顿始终处于重力场中,他能认识到自己处于重力场中,并正确预见到失重的情形,指引飞船上天,所以他才是了不起的科学家。而我们一般人,浑浑噩噩,处于重力场中却不知道,都以为东西从上往下落,自古都是这样,天然就是如此,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哪有漂浮在空中的事?在马克思等人发现私有制之前,人类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处于私有制之中,更不知道自己看到的贫富分化等现象都是私有制特有的现象,误以为人类社会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会有别的样子。马克思经济学之外的经济学,为了保住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就顺坡下驴,领着人类只在私有制里转圈,吹嘘富人贡献大,市场经济美好万能,把市场经济的一切弊病都归到外因上,拒不承认市场经济本身有病;同时深沟高垒,独裁专制,欺骗恐吓,不许人类出圈一步,市场经济的病只让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治,缩小贫富悬殊唯一值得炫耀的办法就是向富人多征一点税,补贴给穷人,聊慰民心,扬汤止沸。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告诉人类,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并不是人类唯一的选择,还有比它们更好的,就是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走出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圈圈,走进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中,就会看到完全不同的美好现象,市场经济里的一切疑难杂症都荡然无存。鱼从水里爬上陆地,人从地面飞到太空,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到的景象都是新奇的。树挪死,人挪活,为什么我们要老呆在一个地方不动?

市场经济是一条走了几千年,上万年的老路,而计划经济是一条崭新的道路,人类从来都没走过。不久之前,曾经有部分人类想走这条路,但是刚走到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的拐弯处,就被拉到老路上去了。人类的历史总是这样,一回都没顺利过,只要有部分人走新路,就必然有旧势力作祟,把人类往老路上拉,有的一拉就是几十年,上百年。例子俯拾皆是。秦朝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旧势力嗷嗷乱叫。英国废除君主制,实行民主制,旧势力疯狂反扑。但是,新生事物毕竟是不可战胜的,不管有多艰难曲折,人类还是不断抛弃一条又一条老路,走上一条又一条新路,不断发展。人类发展到今天,又面临公有制和私有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新旧两条路线的选择。路线是个纲,路线的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路线的问题一直都是人类斗争的焦点,所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这条新路被发现后,随即出现了新旧势力的斗争,旧势力再次把使用过千百遍的诋毁和扼杀新生事物的本领拿出来。自马克思主义诞生起一直到现在,人类在公有制和私有制这两条路线上的矛盾一直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旧势力睡梦中都不忘把公有制消灭掉。到底旧势力想干什么,想不想共同富裕?如果真想,那就请抛弃私心杂念,选择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因为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只能产生贫富分化,这是我们严谨论证过的,就是舌生莲花也辩驳不了。而如果不想,只是假意实现共同富裕的话,那就算我这些都白说了。当然,旧势力永远都不会轻易认输,无理也得搅三分,他们看到市场经济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无可辩驳,就可能干脆把共同富裕的幌子扔了,使出备用手段,说共同富裕不利于人类发展,有贫有富,才有攀比和竞争,才有前进的动力。但愿他们这次又能欺骗很久,安枕享受几千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4 09:17:27
人类的智商、体能、认识、性格为什么不一样?在自然灾害面前为什么有的人能够逃脱,有的人就死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