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3-7-21 01:19:44
洪木林 发表于 2013-7-21 00:48
我非常有兴趣了解一下,在你理解的计划经济里
计划当局从来不做市场调查,那么他们如何掌握居民需求? ...
供需不平衡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供大于需,一种是供小于需。

计划经济的供需不平衡是后者,市场经济的供需不平衡是前者。

计划经济里是供给制度,按照人民的生活需要而生产,生产的东西就分配下去,例如住房,生产出来就分配下去,不需要掏钱买,这样需求量就很大,每个人都要房子,而生产力有限,只能一套一套建设,所以人们就得排队等候,这就是供小于需。

市场经济里,不是按照人民的生活需要而生产,而是按照市场需求而生产,生产的东西不是分配下去的,而是要人民购买,而人民的购买力有限,经常买不起,所以就会出现积压,相对过剩的情况,这就是供大于需。注意,这里的供大于需,不是说产品多得不得了,超过全体人民的生活需要了,只是相对过剩,实际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对物质财富的渴求。

计划经济是按照人民的生活需要而生产的,而人民生活需要什么,这是不需要市场调查的,自己需要什么,人民就需要什么,这还要调查?住房、衣服、鞋袜、家电等等,人民都需要,这根本就不需要调查,所以只管生产就行,然后分配下去。

而市场经济就必须搞市场调查。因为,虽然人们需要住房,家电、衣服等,但是有多少能买起的,这就需要调查。否则,生产多了,卖不掉,就积压了。而计划经济,没有卖不掉的事,生产出来就分配下去,所以不需要调查。计划经济愁的是不够分的,市场经济愁的是卖不出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1:23:06
洪木林 发表于 2013-7-21 00:53
因为剪刀差的含义就是:用农业的利润去补贴工业。现在已经不需要这么做了,因为工业已经有了资本积累。
...
新剪刀差,说的是更大的剪刀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1:23:36
土灶 发表于 2013-7-21 01:19
供需不平衡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供大于需,一种是供小于需。

计划经济的供需不平衡是后者,市场经济的 ...
计划经济的供需不平衡是后者,市场经济的供需不平衡是前者。
你真是闭着眼睛说瞎话。我前面的例子明明告诉你:计划经济里供需不平衡(供大于需,供小于需)的情况都有,而且有的是。
供大于需:苏联未把纺织业当作重点部门发展,缝纫企业生产大量质量不高的服装。
供小于需:改革开放初期,买电风扇要买票预约,买彩电得千方百计找“门路”,买自行车须托各种各样的“关系”……这种计划经济年代因商品短缺造成的特殊现象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期。
你还好意思说我用错误掩盖错误?啧啧,你明目张胆掩盖事实,或者就是对别人给出的证据视而不见,这种假大空的搞法,有点太幽默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1:25:25
洪木林 发表于 2013-7-21 00:54
我第三遍写这句话了,请注意理解,看不懂的可以去问你小学语文老师:
农民现在生活仍然很苦,这是因为税 ...
我问你的是:你说现在农业的利润不是输送给工业,那么输送给谁了?

请你不要顾左右而言他,请你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1:27:32
土灶 发表于 2013-7-21 01:19
供需不平衡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供大于需,一种是供小于需。

计划经济的供需不平衡是后者,市场经济的 ...
场经济里,不是按照人民的生活需要而生产,而是按照市场需求而生产,生产的东西不是分配下去的,而是要人民购买,而人民的购买力有限,经常买不起,所以就会出现积压,相对过剩的情况,这就是供大于需。
1、请问人民的需求市场需求有什么差异?
2、既然人民的购买力有限,那知道这个信息的厂家为什么还会生产呢?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掉就亏损了。计划经济时代才会有领导逼着他们生产啊,你解释一下为什么市场经济时代,厂家的行为跟计划经济时代一样啊?是你设想的一样吧?
你的这个假设,就跟那个什么@精忠岳飞的假设一样,他假设航母的厂家会生产出大量没人买的航母。——这就是用计划经济的思路去套给人家头上才会得出的可笑结论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1:28:59
洪木林 发表于 2013-7-21 00:56
隐性倒闭罢了。就是靠ZF输血,维持基本的生活条件。这种例子多的是。市场化刚开始,最先死掉的企业往往 ...
什么ZF输血,隐性倒闭!

计划经济里,工厂都没有利润的,或者说工厂没有所有权,利润统统上交给ZF,当然投资也要ZF掏钱,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这叫ZF输血,隐性倒闭?

你不懂计划经济就不要装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1:30:09
土灶 发表于 2013-7-21 01:19
供需不平衡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供大于需,一种是供小于需。

计划经济的供需不平衡是后者,市场经济的 ...
计划经济是按照人民的生活需要而生产的,而人民生活需要什么,这是不需要市场调查的,自己需要什么,人民就需要什么,这还要调查?住房、衣服、鞋袜、家电等等,人民都需要,这根本就不需要调查,所以只管生产就行,然后分配下去。
呵呵,自己=人民?
啧啧,你给领导拍马屁的节奏也太着急了一点吧?
领导觉得人民需要什么,人民就真的需要什么?——别忘了,领导是吃特供的哦,人民可是只吃得起普通米面的哦。
嗯,照你的思路,晋惠帝司马衷真是太冤枉了,他听说民间疾苦,老百姓吃不上饭,很吃惊:怎么不吃肉粥?——呵呵,你幻想中的领导,大概也是这样的领导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1:38:49
洪木林 发表于 2013-7-21 00:58
注意:这个例子是按照你给的例子解释的。如果有任何的和实际对不上的情况,请不要找我,请拿个镜子照照自 ...
我总觉得你耍赖啊。

我举的那个例子,说,计划经济里,市长安排建设局长去建民房,没说房子由建设局长分配啊。请问:你是怎么从我这个例子里得到建设局长有分配房子的权力呢?我不找你,我找谁?况且,你自称你是经历过计划经济时期的老资格的人,房子由哪个部门分配你不知道?竟然会说房子由建设局长分配,然后又说是从我的例子里得出来的!我看,该照镜子的是你自己。

我已经实打实地告诉你计划经济的模型了:就是生产资料全部归一个资本家所有,或者全部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然后,全社会的生产计划由这唯一的资本家作出,或由计划部门作出。

下面请你实打实地告诉我:权权交易和权钱交易是怎么发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1:42:08
洪木林 发表于 2013-7-21 00:59
你居然能把印度说成是市场经济,谁知道你理解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到底是什么呢?
我看错了我承认,不 ...
你看错了,责任倒是我的了!你是很伟大的人,你是不可能犯错误的,即使犯了错误,也是因为别人。

好吧,我承认责任是我的。那么,我想看看你理解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1:47:46
洪木林 发表于 2013-7-21 01:06
呵呵,如果真的一使用就是一个月,随时去市场都可以买到好肉,就不需要凭票供应了。真发起肉票来,猫腻多 ...
我倒觉得你很没脸。

我知道水泥很紧张,很多部门都要,但是,我要知道的是:建筑局长会不会为了先拿到水泥,去给市长送礼?你说他送礼的理由是什么?是为了让人民先住上房子,所以给市长送礼?还是他盖好房子,自己能赚一大笔,所以送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1:52:05
洪木林 发表于 2013-7-21 01:09
请回去查经济学教科书。
每一本严肃的教科书,都会告诉你这个结论。
我没看过严肃的教科书,我承认我没有你看的书多,没有你看的书深,但是我知道垄断的定义啊,我还知道定义是个更严肃的东西,每个字都是不能更改的。

我的出租车的例子是胡思乱想的,你的公交车的例子不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1:54:45
洪木林 发表于 2013-7-21 01:12
垄断不是非要取缔的。你把垄断=一定要被取缔,说明你对经济学了解太浅薄了。
有自然垄断,比如自来水公司 ...
我的出租车的垄断当然不是自然垄断了,按照你的说法,肯定是要被取缔,或被分割的了。总之,让老百姓拿钱坐出租车比免费坐要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2:11:12
洪木林 发表于 2013-7-21 01:13
这就是计划经济的行为。所以今天的中国经济还谈不上市场经济,还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明白了么?
日本也是有国有企业的,日本也是计划经济,不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不断发展的是不错,不断调整自己,但是,猪也是不断长大的,不能说大猪是猪,小猪不是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2:12:50
洪木林 发表于 2013-7-21 01:14
那你说说看,总设计师好端端地怎么要取消计划经济呢?
我们看看你的独立思考结果?
袁世凯好端端的当个总统,怎么要取消总统制,改为帝制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2:15:02
洪木林 发表于 2013-7-21 01:16
也许不是一切弊病,但绝大多数弊病都来自计划经济的残存。
计划经济的弊病的证明,可以去翻经济学课本
...
如果你翻袁世凯那一派人写的书,全部都是民主制不好,帝制里的一切弊病都是民主制的残存惹起来的。




“你的观点是:虽然证明不了,但计划经济肯定是好的,是苏中北韩没有执行对+敌对势力破坏而已”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28857&page=28&from^^uid=3279

上面那句话,我从来都没说过。你不要强加给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2:25:09
洪木林 发表于 2013-7-21 01:23
你真是闭着眼睛说瞎话。我前面的例子明明告诉你:计划经济里供需不平衡(供大于需,供小于需)的情况都 ...
计划经济里供小于需的主要的,供大于需极少出现,忽略不计。苏联生产的劣质服装,这不叫供大于需,你明白吗?质量差,没人要,这不叫供大于需。


况且,计划经济里的供小于需,不是计划经济的制度本身有毛病,是生产力不足。是硬件毛病,不是软件毛病。所以提高生产力就解决了。

你只顾找计划经济的毛病了,那么市场经济里有没有供需不平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2:36:49
洪木林 发表于 2013-7-21 01:27
1、请问人民的需求和市场需求有什么差异?
2、既然人民的购买力有限,那知道这个信息的厂家为什么还会 ...
你需要补的基本常识太多了。我来告诉你什么叫生活需求,什么叫市场需求。

生活需要,就是人生活中自然需要的东西,就是生活需要。例如,住房、衣服、食物,医药,老人需要拐杖,这都是生活需要。

市场需要,就是人能买起的生活需要。例如,住房,有人要买,这就是市场需要。如果很多人需要住房,但是都买不起,这就是市场不需要。

市场经济里,人的购买力是有限的,工厂必须调查有多少人能买起,才能决定生产多少。如果只有一家企业,这就很好办,调查有多少人能买起,就生产多少,这就不能产生供大于需的情况。可是,有多家的企业的时候,竞争产生了,各家按照各家的调查结果生产,就容易生产多,就相对过剩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2:39:21
洪木林 发表于 2013-7-21 01:30
呵呵,自己=人民?
啧啧,你给领导拍马屁的节奏也太着急了一点吧?
领导觉得人民需要什么,人民就真的 ...
生活需要是不需要调查的,老人需要拐杖,近视眼需要眼镜,每个人都需要住房,这些都不需要调查,每个人都能知道,除非是脑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8:11:15
土灶 发表于 2013-7-21 01:19
供需不平衡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供大于需,一种是供小于需。

计划经济的供需不平衡是后者,市场经济的 ...
市场经济里,不是按照人民的生活需要而生产,而是按照市场需求而生产,生产的东西不是分配下去的,而是要人民购买,而人民的购买力有限,经常买不起,所以就会出现积压,相对过剩的情况,这就是供大于需。
……
而市场经济就必须搞市场调查。因为,虽然人们需要住房,家电、衣服等,但是有多少能买起的,这就需要调查。否则,生产多了,卖不掉,就积压了。
你有没有发现,你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都是前后矛盾的——而且就在同一个帖子里!
前面你刚刚说:市场经济会出现积压
后面你马上说:市场经济搞市场调查,所以不会积压。
——真是不靠谱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8:58:19
土灶 发表于 2013-7-21 02:39
生活需要是不需要调查的,老人需要拐杖,近视眼需要眼镜,每个人都需要住房,这些都不需要调查,每个人都 ...
呵呵,这就是初级计划经济者的幼稚思路
以为别人的需求我都知道,所以不用管了
你跟朋友去吃饭,服务员都还要问一句:喜欢吃什么?有什么忌口?
要真都像你这样的,服务员就不需要问顾客的意见了:哦,我喜欢吃辣,别人肯定也喜欢;我喜欢吃酸,先来两瓶陈醋;我喜欢清淡,把葱姜蒜全都去掉。……这家饭店的唯一下场就是倒闭。
苏联就是这样的饭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9:02:28
土灶 发表于 2013-7-21 02:36
你需要补的基本常识太多了。我来告诉你什么叫生活需求,什么叫市场需求。

生活需要,就是人生活中自然 ...
你第一是需要补充常识,第二是需要提高视力。
我问的是人民的需求和市场需求有什么差异,不是生活需求和市场需求有什么差异?
你可能会说:人民的需求就是生活需求,两者是等价的。——呵呵,那这就是你自己的发明了,别人都不会这么说。
所以不要急冲冲地诬陷别人需要补的基本常识太多了,你自己连最基本的汉语都掌握不好。
另外,我随口问一句:买自行车和买手表是什么需求呢?是你所谓的生活需求还是市场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9:03:46
土灶 发表于 2013-7-21 02:25
计划经济里供小于需的主要的,供大于需极少出现,忽略不计。苏联生产的劣质服装,这不叫供大于需,你明白 ...
这倒是,因为计划经济基本都是消费品短缺,所以当然是供小于需了。
计划经济里的供小于需,不是计划经济的制度本身有毛病,是生产力不足。是硬件毛病,不是软件毛病。所以提高生产力就解决了。
那怎么不计划提高生产力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9:04:17
土灶 发表于 2013-7-21 02:15
如果你翻袁世凯那一派人写的书,全部都是民主制不好,帝制里的一切弊病都是民主制的残存惹起来的。

...
难怪现在的教科书说过去的袁世凯多么不好,蒋介石多么不好,日本多么不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9:16:42
土灶 发表于 2013-7-21 02:12
袁世凯好端端的当个总统,怎么要取消总统制,改为帝制呢?
哈哈,你可真逗,这就是你的“独立思考”?这种类比有什么意义?
那你更应该问的是:毛主席好好地当个主席,为什么66年他要把全国搞得一团糟呢?——如果没有这一团糟,总设计师也不会要那么收拾烂摊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9:17:46
土灶 发表于 2013-7-21 02:11
日本也是有国有企业的,日本也是计划经济,不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不断发展的是不错,不断调整自己 ...
计划经济不是说有多少国有企业
而是说ZF会不会直接干涉企业的运营,比如让移动和联通的老总互换位置
你连这个最基本的计划经济的概念都搞不清楚,就来奢谈计划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9:19:41
土灶 发表于 2013-7-21 01:54
我的出租车的垄断当然不是自然垄断了,按照你的说法,肯定是要被取缔,或被分割的了。总之,让老百姓拿钱 ...
呵,你别忽视这里的前提:
如果你愿意用你其他产业的利润补贴出租车行业,那没问题,你的垄断出租车业可以继续存在,造福百姓;
如果你输血中断,你的垄断出租车业开始靠自己的垄断地位攫取高额利润,那就要被分割。
明白了吗?
你垄断是肯定的,但垄断之后是否要被取缔则取决于你的利润输送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9:21:19
土灶 发表于 2013-7-21 01:52
我没看过严肃的教科书,我承认我没有你看的书多,没有你看的书深,但是我知道垄断的定义啊,我还知道定义 ...
1、我的公交车例子就是生活中的活生生例子
2、你只知道一个“垄断”的定义而已(即使这个定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定义,是错的),却自己去瞎编什么“生活需求”“人民需求”这种乱七八糟的、从来没出现在教科书上的定义,你是在娱乐观众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9:22:36
土灶 发表于 2013-7-21 01:47
我倒觉得你很没脸。

我知道水泥很紧张,很多部门都要,但是,我要知道的是:建筑局长会不会为了先拿到 ...
你说他送礼的理由是什么?是为了让人民先住上房子,所以给市长送礼?还是他盖好房子,自己能赚一大笔,所以送礼?
前者是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的宣传,后者才是更有可能的事情
要不然,计划经济就不会冒出“以权谋私”和“走后门”这些词汇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9:23:27
土灶 发表于 2013-7-21 01:42
你看错了,责任倒是我的了!你是很伟大的人,你是不可能犯错误的,即使犯了错误,也是因为别人。

好吧 ...
你居然连印度都归入到市场经济的国家范畴,那别人还能对你的混乱逻辑有什么期待么?
我定义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已经在前面说过多次了
你理解不了,我也帮你不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1 09:26:45
土灶 发表于 2013-7-21 01:38
我总觉得你耍赖啊。

我举的那个例子,说,计划经济里,市长安排建设局长去建民房,没说房子由建设局长 ...
计划经济里,市长安排建设局长去建民房,没说房子由建设局长分配啊。
这种情况下,无非是多几个相关方的利益输送而已,最终就是负责分房的可以拿手里的房行贿,负责审批的可以受贿。市长也属于人民啊,多分两套房养两个小三算啥?
就是生产资料全部归一个资本家所有,或者全部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然后,全社会的生产计划由这唯一的资本家作出,或由计划部门作出。
没错,所以这种经济模式怎么也不可能发展起来。苏联、中国、北韩都证明了这一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