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3584 8
2013-07-19

中国式超常增长的根本原因何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史正富教授认为,原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包含了战略性中央ZF、竞争性地方ZF和竞争性企业系统的三维市场体制,是把中央ZF的战略领导力、地方ZF的发展推动力与企业的创新活力有机结合的新型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特征性制度安排的形成与演进,标志着中国已初步形成一种与西方常规市场经济有着系统性差异的、新的经济制度类型。

在这样一个三维架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竞争中的企业着力创新、谋求发展,是资源配置的微观主体;竞争中的地方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方法构造了可持续的“投资激励体系”,降低企业投资创业的投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均衡投资水平,并通过提供类似“总部服务”的职能帮助企业突破部门官僚主义的障碍,造就了中国经济的超强投资驱动力;中央ZF在制定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一方面总揽全局,把握发展与稳定的平衡,另一方面抓住全球化契机,审时度势地果断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有效吸纳了美国消费赤字、财政赤字、贸易赤字提供的“国际超常购买力”,从而为中国经济高投资和高增长创造了额外的市场机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7-19 20:22:25
应当看到具有“专家”集群规模的战略性中央ZF、竞争性地方ZF的社会规模效益,同时应注意“专家”社会规模效益对推动经济发展的科学“理性”。只有科学理性的“专家”集群社会规模效益产生的才是可持续的效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9 22:03:20
sdzjx 发表于 2013-7-19 20:22
应当看到具有“专家”集群规模的战略性中央ZF、竞争性地方ZF的社会规模效益,同时应注意“专家”社会规模效 ...
嗯。有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9 22:10:11
(续)正是这样一种中国体制产生的超强投资驱动力和国际市场的超常购买力,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得以避免常规市场经济中必然存在的坝基性经济危机,在1994年后的20年中持续高位运行,创造出超常增长与走低波动并存的奇迹。

当然,中国30多年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辉煌的背后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所有者缺位与垄断经营、收入差距过大与收入分配不公、ZF规模过大、市场失序、官员腐败、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或是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伴生现象产,或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生结果。这些弊端的克服和解决不可能通过进一步市场化,而只能诉诸ZF行政改革。如果说前30多年改革的主题是解构计划、创造市场的话,那么,下一轮改革的主题就是ZF部门的组织变革和业务流程再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9 22:19:21
中国30多年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与中国前30多年的发展形成的工业系统是分不开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9 22:30:51
sdzjx 发表于 2013-7-19 22:19
中国30多年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与中国前30多年的发展形成的工业系统是分不开的。
赞赏。貌似史的分析缺乏这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