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118 2
2013-07-24
回答“钱都跑到哪里去了”?

    近日,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中国的钱都跑到哪里去了,中国不差钱,银行“钱荒”与央行拒不“放水”,将舆论焦点再次集中于李克强及其带领的新一届政府的金融政策上。这位3月15日上任的新总理在首场记者会上回答了11个问题,多涉及改革方略和新一届政府施政目标。“改革”成为媒体报道的关键词。如今,新总理已正式工作100天,新思路、新风格正逐步呈现。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新一届政府在机构调整、经济、民生及金融方面的施政方针日渐清晰。时间虽短,却不难看出,改革全面进行中。

    “央行为何不救市?”这是持续近一个月来的金融业“钱荒”中,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疑问。在这场被称为中国银行业“历史最严重资金短缺”中,央行并没有施以援手,这打破了市场关于央行“放水”的惯性期待。总之,中国的钱跑到了不该去的地方。

    一些分析人士猜测,这或许反映了李克强带领的新一届政府应对金融风险隐患的强硬姿态。在金融领域的“新政”是李克强上任来诸多领域改革中的一项。“李克强经济学”初见端倪。一个多月三提“盘活存量资金”,央行拒绝救市,以金融之手,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13年6月20日,足以载入中国银行间市场史册。当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在近年来,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3%。业内将这一现象比喻为“银行间互放高利贷”,并认为银行流动性非常“紧张”。尽管市场资金面信心受挫,但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此语一锤定音,彻底浇灭了市场对央行“放水”的盼望。而央行也以坚持发行央票的实际行动,进一步表明了不放松的态度。此举令金融界普遍认为“李克强经济学”的金融新政和货币思路已初现端倪。

    首次记者会上,李克强表示,推动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作用。他的方案是,在金融领域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保护投资者。5月6日,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在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等9个重点领域加大改革力度。上任之后,李克强在不同场合举行座谈会、召开会议,研判经济形势。一个较为明显的迹象是,中国经济正在放缓,外贸、固定投资增速都在下滑。但是新一届政府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并没有释放较大的经济政策调整信号。直到6月19日,国务院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推出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推动民间资本进入等八项金融新政。这是李克强一个多月中第三次提到“存量资金”问题。5月13日,李克强说,在存量货币较大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较高。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6月8日,李克强再度要求“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与一些金融机构的期望并不相符,因为银行间短期资金利率不断走高,进入6月以来,银行开始闹“钱荒”。有人希望管理层进一步放松银根。但是专家分析,国务院的用意是以金融之手,通过市场的调节让资金流向最该去的地方,恢复经济结构平衡,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目标。

    发展经济。李克强谈要解决的三大问题: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李克强:稳中求进,稳中有为 ,稳中提质,发展实体经济,打造经济增长升级新引擎。李克强三提“盘活存量货币”传递政策新信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9-4 23:21:42
风险低的资产证券化也是其中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4 23:55:1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8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会议指出,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金融支持有着重要作用。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是落实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决策部署的具体措施,也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改革举措,可以有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金,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会议确定,要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一要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加快银行资金周转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二要在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上,将有效信贷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特别是用于“三农”、小微企业、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等建设。
三要充分发挥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一产品标准和监管规则,加强证券化业务各环节的审慎监管,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风险较大的资产不纳入试点范围,不搞再证券化,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