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2628 9
2013-07-29

哲学的智慧(摘自老咸杂谈)

1、智慧:是生命在适应世界、认识世界(说明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展现的一种本质能力,凭借改种本质能力生命能够与世界及其中的事物更好(更迅速、灵活、恰当)地互动(互相作用),并因之而与周围的事物更好地共存共生(更好地解决其生存和发展中所遇的问题),获得更大和更多的、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成果。

附注(见360百科):智慧(狭义的)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与智力不同,智慧表示智力器官的终极功能,与“形而上谓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智力是“形而下谓之器”。智慧使我们做出导致成功的决策。有智慧的人称为智者。人工智能是机器人的极其艰难的最终目标。

智慧(WisdomWit):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智慧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现代人智慧,就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

智慧:是由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非智力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系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遗传智慧与获得智慧、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直观与思维、意向与认识、情感与理性、道德与美感、智力与非智力、显意识与潜意识、已具有的智慧与智慧潜能等等众多要素。

2、哲学智慧:在长期、广泛、深刻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人类特别是其中的哲学家、思想家通过对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探索而获得的、深刻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是指导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说明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指南。

3、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主要内容举例(之一):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解释:世界中的万事万物要么是物质的,要么是由物质所决定的,从而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世界具有物质统一性。解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也可以称为世界及其中的万事万物的终极同质性,表现在事物所具有的互动性、关联性、互合性和互变性以及逻辑同构性上。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5段论):

①物质现象和动变过程的原因只能从物质自身中寻找,只能从物质自身的构成、属性、规律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去寻找,此即物质决定物质;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人脑的特殊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的反映,因而是由物质所决定的,此即物质决定意识;

③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在本质上它由物质性存在内容所决定、最终会随着物质性内容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受此前的和现在的、自己的和他人的意识所影响,而与当前的物质不完全对应、不完全同步,此即意识影响意识;

④意识具有能动性,一方面可以能动的反映、认识和说明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指挥、控制和调节人的身体活动特别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反作用于世界,促进、阻碍或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世界及其中的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此即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⑤意识的反作用从根本上受制于、从属于物质的决定作用,意识的作用只是是物质的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此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五段内容要求人们从一切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使主观与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三、第四段内容要求人们要重视发挥人的意识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以推动世界和人自身的不断发展。

(4)客观规律性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相互关系。……

4、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大智慧存在于辩证法(辩证思维及其所获得的重大认识成果)之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7-29 18:02:05

自在世界和人化世界的区别与联系(摘自老咸杂谈)


1、自在世界是由盲目的必然性、偶然性、或然性所支配的,而人的世界是指向自觉化和自由化的。所谓自由是人在认识必然(以及偶然、或然等等)、遵循必然的基础上超越必然、运用必然(以及偶然、或然等等)以达成其预期目标的能力及其展开实现过程。
2、自在世界是由此在及其动变所构成的世界。人化世界是自在世界因人的活动而被人所感知、认识、把握、控制和改造的部分;无论在其广度、深度、丰富度和完整度上,人化世界都只是自在世界的一小部分,是自在世界的一部分被人所表象化(进而形象化)、拼图化(因而奇异化)、人控化和人造化后的表现形式;随着人的本质能力的增强和活动特别是实践范围的扩大,人化世界部分在其广度、深度、丰富度、完整度上都在不断地扩张之中,但其只是自在世界的一小部分的地位并未因此而改变;人化世界的存在和发展变化始终受制于自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变化,不适当、不合理的人化过程必然会因受到自在世界的重新自在化而被“打击”、“惩罚”、“报复”、“抹去”。
3、自在世界以及自在事物的生存逻辑和动变逻辑是我们目前所无法研究的,因而现阶段最有价值的逻辑学只能是人化世界的实体生存逻辑学和动变逻辑学。
4、自在运动:此在运动,进而实在运动。
自在运动的人化表现形式:①此在、实在及其运动的实体化表现形式、②现象化表现形式、③表象化(形象化)表现形式、④拟制化表现形式。
解释:认识的基本过程(路径)如下:刺激源(一般为外在事物)→刺激信号→觉识化→觉识勾联与整合(感性建构)→表象化→分析与综合(知性建构)→模拟重现和模拟建构(理性建构)。
对解释内容的进一步说明:知性是人通过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过程,把握认识对象的构成、结构、属性、性状特征、与他者关系以及进一步动变的趋势、趋向所获得的认识,以及在该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规定性)、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及其取得的成果。知性认识成果具有单面性或低维性、个别性或零散性、特有性或特殊殊性、凝固性或僵化性等特点,是初级的和不完整的理性。理性认识成果与知性不同,它一般总会由相互联系、联结的多个方面的规定性构成,因而是一种结构性的认识成果,它不是僵固的而是活生生的事物的模拟再现反映,因而是处于动变中、发展中的,其内容是处于自我建构–解构–重构过程中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30 20:47:24
大致而言,有三种智慧:适应世界(环境)的生存智慧、认识世界(或解释世界、说明世界、推断世界)的理论智慧、改造世界的实践智慧。

哲学智慧显然属于理论智慧。可以坐而论,却不能直接起而行。从理论智慧到实践智慧,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单靠哲学自身是无法完成这个转化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5 10:35:27
哲学的智慧之新型运动观
1、运动是标志实在及其构成的动变趋向、能力及其实现过程的哲学范畴。
2、作为实在及其构成的动变能力,运动是实在(物质)的本质本性(或固有的根本属性)。
3、作为实在及其构成的动变趋向及其实现过程,运动是实在(物质)的存在方式。
4、很显然,在这里讲的运动,既包括实在的外部运动(对外运动),也包括实在的内在运动,而且更重要的乃是实在的内在运动,因为后者更容易被忽视和忽略,而后者实际上乃是前者的基础、根据、内因和源泉,因为外在运动不过是内在运动的总和式外观和整体性外显,是内在运动进行运动合成的结果的外在表现。
5、实在整体的持存(自我更新更生、自实自生、再生、重生)也不过是实在及其构成的动变的一种特别结果、特殊状态。
6、概而言之,实在因运动而存在,在运动中存在,如何运动就如何存在,运动如何变化实在就随之如何变化(实在的形态、性状等随运动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5 11:24:09
作为实在及其构成的动变能力,运动是实在(物质)的本质本性(或固有的根本属性)。说明:本质是自我建构着的、自我生成着的,因而是出于变化、发展之中的,不是僵死的、凝固的、永恒不变的。本质本性是事物因其本质而固有的本性,是基于事物的本质内容和能力而具有的本性,是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同时也是处于建构、生成和变化、发展中的本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9 11:35:44
哲学的智慧之新型运动观(摘自《老咸杂谈》)
一、运动的含义及其内容
含义:运动是标志实在及其构成的动变趋向、能力及其实现过程的哲学范畴。
作为实在及其构成的动变能力,运动是实在(物质)的本质本性(或固有的根本属性)。
作为实在及其构成的动变趋向及其实现过程,运动是实在(物质)的存在方式。
很显然,在这里讲的运动,既包括实在的外部运动(对外运动),也包括实在的内在运动,而且更重要的乃是实在的内在运动,因为后者更容易被忽视和忽略,而后者实际上乃是前者的基础、根据、内因和源泉,因为外在运动不过是内在运动的总和式外观和整体性外显,是内在运动进行运动合成的结果的外在表现。
概而言之,实在因运动而存在,在运动中存在,如何运动就如何存在,运动如何变化实在就随之如何变化(实在的形态、性状等随运动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二、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作为物质的本质本性,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但运动的具体形式确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作为物质的本质能力、存在方式的运动,是一切运动形式和过程的概称、统称。因为物质没有这种运动也会有那种运动(或者其它种运动)、没有这种变化也会有那种变化(或者其它种变化),故而物质总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运动变化的本质本性是始终存在并发挥着作用的,因而是无条件的(除物质的存在外不依赖于任何其它条件)、永恒的(永远存在并发挥着作用)、绝对的。
运动是物质的本质本性。可是,物质(实在)的本质是自我建构着的、自我生成着的,因而是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的,不是僵死的、凝固的、永恒不变的。本质本性是事物因其本质而固有的本性,是基于事物的本质内容和能力而具有的本性,是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同时也是处于建构、生成和变化、发展中的本性。
运动的现实形式是具体的、多样的、可变的和多变的,因为其存在是有条件的,是由实在的内在因素决定(既有本质)、同时由其内外因素所共同确定的(处于生成、建构和变化、发展中的本质)。
如果实在没有某种特定的运动或变化,实在就在相应方面处于相对静止或相对稳定之中。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即在某方面运动不显著的状态,其存在一般是由于实在处于力的某种暂时平衡之中。稳定是变化的特殊状态,即在某方面的量变状态,其存在一般是由于内外因素的交流交换暂时还没有达到相应的一定程度。就连实在整体的持存(自我更新更生、自实自生、再生、重生),也不过是实在及其构成的动变的一种特别结果、特殊状态而已。据此可知,静止(或平衡、稳定)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概而言之,运动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静止则只是相对的。实在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自我协调的结果,是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特别结合体。
三、运动的意义
运动是物质(实在)固有的根本属性,物质的一切其它属性都和物质的运动有关:要么是运动表现和产物,要么是由运动来规定和界定的,要么是在动变中体现出来的。
运动是联系的基石。没有运动,不同的事物就不会相互作用,更无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运动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运动,就没有变化,更没有发展。
运动是矛盾(即对立统一)的根据和源泉。没有运动,差异就会变成毫不相干的东西,对立就是永远凝固的“相对而立”,统一(依存和转化)也会变得毫无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