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奇 发表于 2013-8-15 21:44 
很多人有个下这种看法,但是有些事情还是符合递减规律的,比如产量增加后的消费。只是递减现象不普适,我 ...
我知道先生所讲的这种情况,我说的人的需要在数量方面的规定性是概而言之的,人的需要内容很多,不同需要其在量的方面的规定性表现是不太一样的。比如,你开车到加油站给车子加油,这个量的规定性很明确,就是加满油箱。不加满对自己是很不经济的,老开到加油站去不仅是时间的浪费,也是对汽油的浪费,这里并没有什么加第一升效用最大。吃饭也一样,吃饭的量的规定性就是吃饱,不吃饱或每顿只吃一口也是不经济的,弄得一天到晚要么人被饿的不行,要么就是过一会又去餐厅吃一口,这种吃法会效用最大?还有象你家里的沙发、餐桌、柜子等等都是有确定的数量的需求的,根据你房子的大小布局和实际需要状况来决定,不是想买几件就买几件的。
但是人的有些需要其在数量方面的这种规定性就表现出一定的弹性,比如衣服,多几件似乎并不是太大问题,还有房子,一套是够住了,但是买个两三套的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象这类的需要,并不是说没有数量的规定性,而是因为衣服房子之类不会马上坏掉,今天不穿明天还可以穿,今天不住以后还可以住。表面上看人们这方面的需要似乎没有什么量的规定性,只是随着数量的增加而效用递减罢了。
但你如果是个细心的人就会发现,需要的量的规定性依然会制约你的购买行为,因为需要的量的规定性会让你准确计算出浪费有多大。比如说住房,我们的正常需要就是一小户人家一套足矣,你买两套,不论你如何轮着住,其中必有套闲着,五十年一过,两套的使用寿命都到了,全部报废,而实际利用率却只有一半。
所以说,需要的量的规定性制约着劳动的客观标准,需要多少你就制造多少,因为你只能消费这么多。有人说,我加速消费,我愿意浪费,我只能说:可以,但不经济,经济学是研究怎样合理的分配你的资源,你就是要反科学,那有什么办法,请自便好了。
效用递减论者最喜欢以吃饭为例来说明,我说人在吃饱以前,每吃一口效用是递增的,不是从口感来讲,而是从效用的角度讲的,所以人们每顿都会吃饱再放碗,而不是吃一口就放碗。但在吃饱后,效用不是递减,而是效用为负,它或者造成肠胃不适,或者造成营养过剩。我所理解的效用递减,应当是指效用仍为正,只是增加的数量级相对于上一单元为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