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没有人跟帖子啊!
那我就说说我对一些经济学教材的看法。众所周知,老外给本科生写的几本有名的微、宏观经济学教材以例证翔实、深入浅出著称。这些教材的流行对经济学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反观新制度经济学教材,似乎还缺乏一本这样的教材。
我从我求学的经历来看,觉得要想能深刻理解一个经济学概念以及理论,要么给出一个形式化的数学形式,让我反复推导;要么给出一个真实世界的例子,让我来玩味玩味。最怕的就是一堆概念,不知所云。
国外的教材,如《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范式》,大家都说好。但是,这本书在太多太多地方是轻轻一点、不讲细节,然后给出一个参考文献,鼓励你自己去找文献。所以,如果你背后没有一个好的英文数据库,你看完这本书,恐怕一头雾水的地方还是不少的。反观一些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把书啃下来就可以掌握个大概了,不看参考文献不会对正文的理解构成致命障碍。
国内的教材,就更不用提了。都是我抄袭你,你抄袭我。而且,课本中的案例给得很有意思,怎么个有意思?且听我道来:凡是大家的脑子都能想到的、眼睛都能观察到的东西,它就可以举出案例,譬如“公共地悲剧”;凡是比较抽象的,大家不易直接观察到的,需要教材给予指导的,它也偏偏不知道,给出一大堆深奥话语之后,不给案例。譬如说,就“路径依赖”这个专业术语来说,国内的诸多教材要么不举例,一举例就必然举QWERTY键盘的例子。
如果一门学科是声称走解释真实世界的路线的话,那我不得不说。当一个人编写新制度经济学教材的时候,他应该确保自己对书本的每一段话都能举出一个真实世界的例子。
我想听听大家在阅读国内教材的看法,难道你不觉得:
越是抽象的、需要细致展开的概念和理论,这些教材却往往偏偏不给案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