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3267 5
2007-10-28

       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理论经济学的诸多课程中,都会由国内最好的经济院系编写教材。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就不用说了,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课程都会有北大、人大或复旦的老师编写出教材。

        而新制度经济学就不一样,似乎还没有北大、人大、复旦、浙大的老师编写新制度经济学教材。

        目前,国内的新制度经济学教材往往是一些相对次一些的学校编写的。我很奇怪的是,为何真正的牛校不写呢?如果你不搞新制度经济学,那也就罢了。可问题在于,我在上面列举的四所大学,并不是不研究新制度经济学。以人大为例,很多中青年学者在制度方面很强啊,为何不写一本本土教材呢???

        千万不要跟我说国外的教材好,那不是理由。因为其他课程,如发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国外也有好教材、而且还不止一种,国内的北大、人大、复旦照样要出版自己写的教材。而新制度经济学在国外并非主流,教材很少,就那么一两本而已,为何国内最好的经济系的老师们不去为中国的学生写教材呢??真是怪哉!!!

  强烈呼吁国内最好的经济院系,尤其是在制度研究方面强悍的经济院系,如北大、人大、复旦、浙大为中国的本科生写几本适合教学的教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0-31 17:03:00

    呵呵,没有人跟帖子啊!

    那我就说说我对一些经济学教材的看法。众所周知,老外给本科生写的几本有名的微、宏观经济学教材以例证翔实、深入浅出著称。这些教材的流行对经济学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反观新制度经济学教材,似乎还缺乏一本这样的教材。

    我从我求学的经历来看,觉得要想能深刻理解一个经济学概念以及理论,要么给出一个形式化的数学形式,让我反复推导;要么给出一个真实世界的例子,让我来玩味玩味。最怕的就是一堆概念,不知所云。

    国外的教材,如《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范式》,大家都说好。但是,这本书在太多太多地方是轻轻一点、不讲细节,然后给出一个参考文献,鼓励你自己去找文献。所以,如果你背后没有一个好的英文数据库,你看完这本书,恐怕一头雾水的地方还是不少的。反观一些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把书啃下来就可以掌握个大概了,不看参考文献不会对正文的理解构成致命障碍。

  国内的教材,就更不用提了。都是我抄袭你,你抄袭我。而且,课本中的案例给得很有意思,怎么个有意思?且听我道来:凡是大家的脑子都能想到的、眼睛都能观察到的东西,它就可以举出案例,譬如“公共地悲剧”;凡是比较抽象的,大家不易直接观察到的,需要教材给予指导的,它也偏偏不知道,给出一大堆深奥话语之后,不给案例。譬如说,就“路径依赖”这个专业术语来说,国内的诸多教材要么不举例,一举例就必然举QWERTY键盘的例子。

  如果一门学科是声称走解释真实世界的路线的话,那我不得不说。当一个人编写新制度经济学教材的时候,他应该确保自己对书本的每一段话都能举出一个真实世界的例子。

  我想听听大家在阅读国内教材的看法,难道你不觉得:

  越是抽象的、需要细致展开的概念和理论,这些教材却往往偏偏不给案例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 21:31:00

    套用一个供给-需求的分析框架,提供一种解释。欢迎大家就楼主的话题展开讨论。

    看过国内编写的一些制度经济学教材,一个感触是编者往往本身对制度经济学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仓促编书了,其结果是体系上不严谨,细节上错误百出。这样的教材对初学者而言必将贻害匪浅。所以,学习制度经济学,最后看国外的教材。

   《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和《经济行为与制度》应该算是两本比较权威的国外教材,提供了一个制度经济学的概貌。这两本主要是一个基本的介绍,看过后应该可以对制度经济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由于制度经济学是一个庞杂的体系,确切地说,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只是将不同的研究分支进行了一个粗糙的整合,各派的观点甚至是对立的,哪怕是同一个学者,前后的思想也可能不一致,制度版的副标题就说明了这一点(包括产权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法经济学以及新政治经济学 )。而每一个分支就是一个研究领域,深挖的话,这方面的文献汗牛充栋,此外,各个流派的风格也不一样,比如,产权经济学,早期的以科斯为代表,主要通过生动的案例来说明问题,而以哈特为代表的新产权经济学,主要是通过精巧的模型来阐述经济原理。因此,要想在一本教材中达到楼主的要求,用严谨的数学或翔实的案例来阐述每一段话,必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某种程度上,编写上的技术难度会导致教材供给的不足。名牌学校注重声誉效应,对教材的编写一般要求比较严格。以人大为例,比较重视组织和契约理论研究,编写的教材主要是针对研究生水平的。

    据我所知,在本科阶段,学校一般不开设制度经济学的课程,主要是它的配套课程难以开设,比如说,博弈论,契约理论,高级微观经济学等。而浅层次的要求,初级微观经济学就涉及了一些。受限于本科生的教学要求和接受能力,这也会导致教材的需求不足。个人以为,本科阶段,主要还是学好基础课程,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数学等,这些是将来研究制度经济学所必需的。如果真的很感兴趣,可以读一些经典论文和著作,如科斯,诺斯和张五常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 23:41:00

    非常非常感谢斑竹的回答。斑竹提到的两本教材我都翻过,从叙述的风格上,我更喜欢《经济行为与制度》一书,它还是力图在课本正文中把问题说清楚的;而《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把太多疑难丢给英文数据库了。

     既然在短期内,我们还见不到我所说的“严谨的数学或翔实的案例来阐述每一段话”的教材,那我只有在这里诚恳地向斑竹以及各路大侠请教了。

     在微观版,专门开了一个帖子讨论平新乔教授的〈十八讲〉。咱们这里有无可能专门开个帖子讨论《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和《经济行为与制度》两本教材中的疑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3 22:31:00
    当然可以,从楼主的问题看出,讨论《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似乎更好,确实这本书对制度经济学的初学者提出了难题。不过,建议讨论英文版的,楼主不妨将自己的疑惑贴上,并注明页码。我在此帖后附上该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3 23:11:00

   发现论坛只有中文版,没有英文版。这本书已经再版了,哪位网友有它的电子版?请割爱,当奉上50论坛币。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Theory: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E.Furubotn, R.Richter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