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用A推出B,NOTA也可推出B(用鸡叫,天亮为例)来说明,A推不出B是错的,同样他用B存在,是否有A来验证A推出B也不对。正确的应是张五常所用的。
周所说的推测,是指定局限条件下,有A就可以推出B,这与预测不同,预测往往没有局限条件,往往不可验证,也很难预测准确。比如,股票价格。就算能较准的预测的天气预报也只能预测三天后的天气,更长的就不行,更不用说预测地震、海啸了,而且,这样简单的预测也要各国交换数据、配备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做到。
周的例子,如老张头的全能和他父母专业,但收入不同,公田和自留地产出不同。来说明专业化和规则对人的行为影响。这是很好的例子。一块蛋糕怎样切更公来(先操刀者后拿)的例也有启发。
周把证实经济研究概括为观察、提问、提出假说、验证,很好。一个人对一个观察有了疑问想去解释,这有可能是前人已作过很好解释的,也有可能是前人没有做过解释的,前人没做过解释,而且你的解释又对传统经济学的假说有新的贡献,那这就是个好的假说了。杨小凯认为边际分析是在确定一件事后,量多与少会影响人的选择,但这边际分析解释不了新专业出现,两个职业的选择等非一件事上的选择问题,他提出了超边际分析。科斯因为集中而顽固,困为顽固而集中,他所作的著作不多,两、三篇而已,但他了解世事很多,他一直在考虑哪个问题重要,那个问题不重要,从而在众多重要的现象或假说中抽出最重要的花大力气研究,这是个重要的思考方式。
周提出为什么放手矿泉水瓶会往下掉,放一次掉一次,放一百次掉一百次。为什么?一种解释是凭经验,另一种解释是万有引力,是一种理论,一种推测,推测与经验对生活影响差异很大。张五常《惊回首,感慨话千年》中,认为中国宋代至今由盛转蓑是由于缺乏科学传统之故,也就是缺乏靠推测,而仅用经验来作解释的原因。
第二讲稀缺、竞争与产权
稀缺(scarcity)是指所需超过能得到的资源或手段(want exceed available)。稀缺是经济学的基础假设,而且与现实一致。稀缺推出的行为是选择、代价和竞争(choice sacrifice competition)。其中前两个在单人情况下也存在,竞争则在一定的社会中存在。各种约束是对竞争的约束。各种约束下人的行为随之改变。比如,梁能的拍卖会导致不尽的竞价行为(他为了说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比如以前干部按资排辈,开人大大家不会染发,现在提倡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于是各人都会注意形象,开人大大家会染成黑发。关于理性人即局限下求最大化的假定中,最大化可以是自已的利益,可以是别人的利益,也可以是两者的结合。可以不用理性人假定,稀缺加约束就可以解释行为,阿尔钦认为环境选择后会留下与自私相吻合的个人和组织。哈耶克的词汇自发的秩序与理性构建的秩序。竞争的规则有:暴力、按权威、按特别需要、按排队、交易等形式。
第三讲产权
西方的私人指个人,多于一个人的组织都不是私人。比如,家庭、公司、社区等不是私人。中国的私人是个相对概念,往往相对于皇帝、国家才叫私人,而个体、家庭等有时也称私人,比如称个体经济为私人经济,也即费孝通所说的“差序格局”。
产权是指社会强制执行的对稀缺资源多种用途的选择权利。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产权安排不同,人的行为就会随之改变。比如,鱼的故事。只有在私有产权下,人们才会有交易,才会在信息发散的情况下,各自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作选择,促进生产发
第四讲公共产权
公用品(public goods)是指公共所有,消费、使用没有排他性的物品。公共产权指三权没有落实到个人的产权。完全的共公产品,会发生公地悲剧。怎么样防止公地悲剧或囚徒困境。
奥尔逊《集体的理性》中认为,人数少,可相互交流,信息成本低或者财富分配不均匀,有结构性,可大猪博弈。还有的方式是精英治理,国家治理,这往往在大灾难后更如此(如孙、蒋、毛)。也可以私有化,科斯考察1700年前后英国灯塔,他发现这时期的灯塔由女皇批准可由船主协会来修,后有私人修理,由船主协会协助收费。也可在一个团体中自我治理,出一个E,如囚徒中的(10、10)给强制者,进行自我组织,自我执行。如,牛数量不准超过冬季数量;云南“刀耕火种,13年一轮回,产生人口多于两人,走,不多于两人留在村中;留美经济学会,下届主席要使结余多于上届;张五常,楼层外墙管理;工分制会产生人多,因为收益内化为家庭,成本外化,各人承担1/N。
经验:open to all 不可能,往往有成员限制。有规则。
公用品与用的量(人)有关。如,路,人少,公共品。人多,有路权,公共性降低,有排他性,又如海滩。专利保护,美21年,欧17年。Rent:凭借权利(rights)获取的收益,与努力、投入等无关,与选择无关。公共产权一定会有租值消耗(与私产或较好的产权安排相比),张五常在格管文章中认为,人们会保护Rent,使Rent消耗最小化。
没有绝对的私产,也没有绝对的公产。私产至少要按法律程序来实行,至少会征税。Rent不会消散至零,也就是说没有完全的公共产权。重点是看现实中有怎么样的产权结构,有怎么样的约束。也不能完全私有化,因为有时私有化成本、投入会比带来的收益高。如在没有便宜的铁丝网之前,美国西部围栏牧场成本过高。也不能说有的公有制企业搞得好,就说公有私有没什么区别,公有制有搞得好的,私有制也有搞得不好的,重要的是现实中各种企业的具体约束和具体的运行机制,不能以名择实。
进一步说明怎么样观察、提问、提理论。看有没有对立、矛盾的现象、权利系统。一般化的前提是知道很多个例。比如,公共地悲剧和自我很好治理的并存。我国经过文革、大跃进,很好保留下来的东西应该很少,留下和不留下的共存。比如岳阳楼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条幅,在文革时怎么留下来的?是当时人在上面放上一个毛泽东像才保留下来的。用一个理论解释并存的矛盾现象,就增加上理论的解释广泛度。有了好的观察,用好的概念,明确,概括一大堆现象的概念。然后提出一般化的假说,并不断用现实来验证。
第五讲交易中的产权
学习过程:不断清理的过程。把经不起推敲的东西从脑中去掉。经不起推敲是指经不起逻辑或事实的验证的东西。
Rent,从另一个角度看的收益。是对收益变化不敏感的一种收益,是指收益变动而供应、选择不变的收益。如,猫王,唱与不唱是租(在一定收益范围内)。到什么地方唱,唱什么,唱的状态则是Wage。
产权是对选择的限制,如法律、习俗。如云南香格里拉,什么时间洗什么东西有限制。产权可从排他性、可交换性角度看。围栏、狗、警察等为了界定排他性。要排他性,但不能固化,更要交换,交换对物的权利。由于个人估值不同,交换可得益(艾氏方盒)。更重要的是大规模交易是分工、专业化的前提。交易,分工、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稀缺性,提高福利。
绝对产权,按法律程序执行的产权。相对产权,有法律规定的责任、义务,有合约责任和义务的产权。产权结构,使用、收益、转让权的不同搭配,重点是转让权,有转让权必涉及使用权和收益权。
因为完全界定产权成本过高,所以有公共领域,有公共领域中的租,各人会想尽办法攫取、夺取。比如,消费者盈余就是这种租
第六讲市场
对市场提问。为什么要聚?聚在哪?
科斯认为市场是企业家行为的结果,使交易变安全,保障交易权利(边际、替代是科斯公用工具)。竞争定价,价定成本。卖者,会猜顾客,竞争对手,然后考虑自已的成本,再控制成本。买者,会猜别的买者,卖者,然后根据自已的用值和还价能力出价。可以概括为,买家高者得,卖家低者得。
消费者剩余或生产者剩余是一种公共租(产权在交换过程中失去了一定的排他性),如何夺取公共租金?
1、 价格歧视(不能一对一,按group定价)。
2、 节约成本(以此为动力,寻找有效替代,技术进步)。
3、 买家寻价(贷比三家,别人怎么出价)。
回答为什么要聚,为什么要有市场?因为这样会有更多的公共租金。从而卖家、买家获得更多的租金。回答聚在哪?聚在产权界定清楚,公共租金如何分配有序、有规则的地方。
布罗代尔用平民生活状况看变化。《资本主义的动力》。
偶的第二讲的笔记
第二讲 稀缺、竞争与约束1.有选择的读书:要有个选书的过程。张五常的方法:一。优秀学生、老师都推荐的书 二。大家都说不好的书。2.读英文原著时:不要在旁边加中文注释。录音前48分钟是对上讲(方法论)的小结。3.稀缺的概念——李嘉图的定义:物品的价值来源于两方面:一。它是稀缺的 二。 为得到它必须付出代价——马歇尔:useful-有使用价值+数量上总是有限——Robbins(Coase老师)——Alchian:“Scarcity” means your wants and desires exceed what is available”——周认为是最好的定义 ——张五常4.现实中哪些现象说明“稀缺”?排队?占座?……(1) 人们为获取任何经济物品都必须付出代价 (2) 人们不得不做出选择 (3) 竞争无处不在5.“经济问题”的重点——做选择An economic problem exists whenever scarce means are used to satisfy alternative ends. ——Friedman6.竞争 :多于一个人需求同一种经济物品注意:是指人与人之间周不赞同“人地关系紧张”一说竞争的不同表现形式:——Violence——Authority(让竞争变得有秩序的一种形式)——First Come, First Served——Exchanges(市场竞争,通过出一个价来得)——论资排辈—— 等等7.差的命题:垄断和竞争好的命题:垄断是竞争的一种形式,垄断是改变了竞争的方式,让竞争的目标改变、手段改变好的竞争方式:鼓励生产而非鼓励人们抢夺(暴力)注意:往哪个方式竞争,社会就会把资源往哪个方向放“出价高者得”与“有钱人得”表混为一谈8.理性人假说生物学上解释-《自私的基因》 -R.道金斯http://www.cnread.net/cnread1/kpzp/d/daojinsi/zsdj/Friedman与Steven张: 作为假说的理性人——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假定 周:自私自利到底是不是能节约交易费用?取决与约束条件。周认为没有必要反复讲“理性、自私、人性”, 用稀缺+约束条件就可研究社会经济问题。重点是——研究人的行为instead of动机——研究约束条件,各种准则下人的行为9.生活中的各种“游戏规则”好的题材:体育比赛规则——被夸大的竞争日本的“年功序列(阻碍后起之秀的创造力)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离开竞争的准则不可能理解人的行为10 分析竞争准则竞争准则不同,人们的行为不同,绩效不同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明星的市值40、50工程:部分人开公司免税——结果导致人行为的歪曲实验经济学里研究拍卖总的趋势:减少暴力在竞争中的地位, 要用非暴力的规则节约成本11.研究的门径l第一,发现行为的真实约束l第二,分析约束中中包含的竞争规则l第三,推测特定竞争规则下的行为逻辑l第四,分析行为结果l第五,研究竞争规则的形成和变化日常多做思维练习:“看游戏、猜规则”,发问:人们为什么这样行为?制度的变迁做得比较好的——道格拉斯.诺斯12.思考注意:高度重视基础概念稀缺就是短缺?过剩是否推翻稀缺?为什么“稀缺”与“过剩(surplus)”并存?针对上面的思考题
1。稀缺与短缺不是一个概念。
短缺是因为供应的紧缩引起的,干旱地带水资源短缺,湿润地带则不是2。“过剩”的资源未必不是稀缺的。取决与约束条件、经济环境如何改变。以往过剩的廉价劳动力现在于珠江三角一带却严重不足。 (感觉表达上有不足,大家来讨论一下吧)把最后一讲理论课的贴了吧 后面三讲就是case
第9讲 公司理论1.科斯提问:为什么企业家协调与价格机制的协调并存?市场价格机制不是可以自动协调个人之间的生产和需求吗,为什么存在企业这样内部不运用价格机制的组织?企业与市场的边界究竟在哪里?2.Coase(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回答:在市场里存在企业的原因是市场的价格机制并不免费,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企业出现在市场经济之中。但是,为了节约更多的交易费用,企业要支付更多的组织成本,限制了公司的规模。3.其他答案:因为增加的劳动分工带来的复杂性,需要企业式的整合来避免由此产生的混乱不确定性,使得靠索取剩余的企业家与获取确定性工资报酬的工人结合为企业4.理解科斯答案:市场价格机制的费用不为零,为了节约这些费用,“一系列合约被一个合约替代”——生产的组织发生了变化。5科斯企业理论与列宁的原则区别l大海中的孤岛l衡量和比较企业的组织成本l替代效率的衡量要靠价格信息6.从私人出发的三种选择:l出售产品;l出售要素;l将要素使用权按照合约条件委托给企业代理人,获得收入规律:“价格所传递的消费者偏好和产品规格信息越不明确,工人从‘看得见的手’那里得到的直接指引就越多。”7.委托代理关系、代理成本与“最终的和可追溯的委托人我刚听完周老师今年9月份第一天课的讲课录音,中间说是考试安排在12月25号,恰恰就是今天,呵呵
楼上的能不能公布几道题目让大家参详参详
谢谢,网友的读书笔记,很详细嘛,下面是我的一点看法。
“1。稀缺与短缺不是一个概念。
短缺是因为供应的紧缩引起的,干旱地带水资源短缺,湿润地带则不是2。“过剩”的资源未必不是稀缺的。取决与约束条件、经济环境如何改变。以往过剩的廉价劳动力现在于珠江三角一带却严重不足。”
短缺是一个价格问题,价格足够高,就不会有短缺了,另外把这个概念与供求结合起来考虑是马歇尔传统的考虑了,因为供求都是意图量,故把短缺看成是供不应求,是不能验证的,没什么行为含义。
“过剩”也是一个价格问题,你过剩的廉价劳动力义务劳动,人家会去吗?这个意义上过剩的东西是一定稀缺的。
刚刚再次听了04年的第一讲,随便写点感想吧。周其仁强调“品味”的重要性,张五常是极力反对“品味”的,他们俩说的不是同一回事,前者是说观察、调查、研究的视角问题,什么东西重要、什么东西不重要,这些判断是主观的,只可以在一个氛围中,在阅读,在朋友群中形成,据说,科斯判断什么是重要现象的能力很强,他不感兴趣的,他不会和你谈,他一旦认为有意思,是重要的东西,他会日思夜想,想个不停,由于个人时间的稀缺性,因此,判断什么东西,什么现象,什么问题是重要的太重要了。我的感受是,首先,你对它会有兴趣,另外要在传统中找,在用传统中的经典理论去解释,解释不了的,这些问题重要或者说没发生过的,人家没研究过的,对传统有影响的,这些东西重要。
张五常说的“品味”类同于“偏好”,由于“偏好”是种主观感受,很难观察和验证,往往只是被别的因素所决定的中间变量,故可以不用这个概念,直接说明另外决定它的因素变动就可以了。
要吃中饭了,就此打住,下回再说。